为什么说于谦是千古难觅的忠义之人?他有哪些作为?
下面由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于少保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说到于谦,现在人们第一反应应该是那位喜欢抽烟烫头抽烟的“相声皇后”于谦于大爷,于谦是一位不错的相声艺人、导演、演员。但是就在几百年前,也就在北京城,于谦的名字就已经赫赫扬扬了。那位于谦是大明朝的兵部尚书,凭借自己的铮铮铁骨和高超的军事才能,一介文人,面对瓦剌的几十万铁骑,不退不让,硬是保住了北京,让皇都免遭屠戮,大明血脉保存。而且这位大功于国的于谦,为人品行端正,做官清白无缺,实实在在的一位大英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位被人与岳飞相提并论的于少保。
一、少有聪慧名,仰慕文天祥
更重要的是,于谦的少时偶像,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他非常佩服文丞相的人品与气节,一直以此作为自己人生的指引和模板。他一方面用功学习,想要考取功名报效国家;另一方面,就一直有志做一个端方清白之人,即使做官也要两袖清风,造福于民。我们耳熟能详的那首《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就是于谦十七岁时的作品。而后来,于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承诺,一生坦坦荡荡,清白无垢。
二、治国为能臣,板荡现忠良
永乐十九年,于谦考取辛丑科进士,开始自己的仕途。他得到重用是在明宣宗朝,于谦为人端方,敢做敢言,宣德五年他升为御史。后来汉王朱高煦叛乱,于谦当年斥责汉王,正气凛然,汉王无言以对。之后,于谦作为地方官巡抚晋豫两地,对老百姓多有抚慰,体察民情,及时整改,所辖之地粮食充足,百姓安居,吏治清明。他本人却是两袖清风,分号不贪。
明朝以武起家,前几代皇帝戎马铁血,把北方游牧民族收拾的老老实实,永乐帝迁都北京,更是“天子守国门”,更是震慑北方。宣宗朱瞻基早逝,英宗朱祁镇继位。长于深宫妇人之手,倒是有雄心壮志,可惜眼高手低,非要仿效先祖去打瓦剌,五十万大军在土木堡被全歼,自己也被瓦剌抓了,然后瓦剌大军携天子攻大明,一时间几十万大军兵临北京。朝中群臣纷纷要求朝廷南迁避祸,这时于谦以文臣的身份站了出来,掷地有声,“朝若南迁,岂非南宋第二?言南迁者,可斩也。”
三、文人守京城,誓与国存亡
皇帝被抓,国不可一日无君。所幸当时的张太皇太后和孙太后,虽为一介女流,但是也是见识清明,胆识过人。她们先是立了朱祁钰为皇帝,稳定了朝中人心,随后又提拔了于谦为兵部尚书,统御京城兵马,全权负责京师保卫战。君臣一心,共同拱卫京师,护大明子民。于谦身为一介文人,自怀风骨,怀着与京师共存亡的必死决心,调兵遣将,直迎瓦剌大军。
当时朱祁镇领兵出征,带走的皆是精锐,北京城内留下的守军不足十万,而且都是老弱,兵器盔甲也不足。于谦一方面紧急调遣山东、河北守军进京勤王,另一方面号召京师青壮年自带兵器入伍,增加兵源,又命令仗局和盔甲厂的工匠几天内就赶制出大批盔甲、火炮、弹药,又把通州大营的粮食运入北京。在最短时间里,北京有兵、有武器、有粮,军民的人心都定了下来。然后于谦又把怂恿英宗北征的权宦王振斩首示众,一时间北京城内军民的斗志被激励了起来。瓦剌大军满怀信心而来,却是被打的大败,铩羽而归。
于谦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保住了北京,打败了瓦剌,也护住了大明最后的防线。代宗朱祁钰封其为太子少保。后来英宗还朝,兄弟操戈,夺门之变后英宗复位。他身边的人进言,说于谦“意欲迎立外藩”,英宗为稳皇位杀了于谦。一时间国失忠臣,山河变色。抄查家宅时,满屋书籍,并无金银。
于谦一生为国为民,清正持节,大功社稷,无愧天地。后来他的屋子在明宪宗时改为“忠节祠”,确实是千古难见的忠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