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允炆采用刘彻的推恩令,能否让各地藩王束手就擒?

公元1399年,驻守北平的朱棣,在朱元璋所留的祖训中查到了一个词汇:靖难。随后早就对朱允炆有所不满的朱棣,便以靖难一词作为自己的起兵口号,发动了清君侧的战役。随着朱棣的绝地反击,朱允炆最终被赶下了皇位不知所踪。许多人都认为,朱允炆采取的削藩手段太过激进,如果他能采用刘彻的推恩令,可能会兵不血刃地让各地藩王束手就擒。事实真会是这样吗?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朱允炆决定削藩时,户部侍郎卓敬等人就曾建议朱允炆采用推恩令的策略来曲线削藩。汉武帝时期刘彻曾规定:诸侯王死后,爵位一律不准由嫡长子来继承,而是由藩王诸子封侯裂土。如此一来藩王的土地,将会被分割成许多小的诸侯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藩王的儿子们也会陷入内斗中。几代过后刘彻便可以兵不血刃的,得到藩王曾掌管的土地。要知道大的藩王是有实力抗衡刘彻的,而小的诸侯国却无力抗衡刘彻所推行的中央集权,这便是推恩令的目的。

对于卓敬等人提出的推恩令建议,朱允炆并没有采纳。他反而是采纳了齐泰、黄子澄等人提出的,以雷霆手段去削藩的建议。虽然齐、黄二人都主张以雷霆手段去削藩,但二人在削藩的次序上,意见却是不一致的。齐泰主张先削掉势力最强的藩王:燕王朱棣,随后再逐一对周、代、齐等王下手。而黄子澄却认为,应该先剪除燕王的羽翼,除掉周、代、齐等王,然后再对朱棣动手。

朱允炆为何不采用推恩令的策略呢?第一时代背景不同,汉代的藩王已经延续了几代,明朝的藩王们却是刚刚就藩。拿朱棣举例,朱棣服从朱允炆的圣旨,向下推恩。朱棣最多将土地分给三四个儿子,此时朱棣还没有死,虽然名义上封地被几个儿子瓜分了,但封地的实际掌权者却依然还是朱棣。所以推恩令在明朝初年实行,是行不通的。

推恩令需要几代人长时间去过度,才能达到分封裂土的目的。对于汉朝的推恩令,明朝的藩王们必定是熟知的。朱允炆颁布推恩令,既达不到削藩的目的,还会让藩王们知道朱允炆的险恶用心,并对他有所警觉。可以说朱允炆根本等不到,藩王后代们封侯裂土那一天的到来。因为藩王的第二代都是他的堂兄弟,朱允炆的寿命毕竟有限。

其次,汉朝的藩王名义上是没有兵权的,而明朝的藩王们名义上却是有兵权的,其中宁王和朱棣还掌握着很大的兵权。为了抑制藩王们在封地做大,朱元璋给每个藩王的封地都派去了属官。这就是说明朝的藩王有兵权,但不具备管理地方的权力。朱元璋如此做是既防备着儿子,又是需要儿子们领兵却抵抗蒙古人。作为父亲,朱元璋自然能压得住藩王儿子们。但到了朱允炆时,却行不通了。朱允炆颁布推恩令,会暴露自己削藩的目的。要知道此时,可是朱元璋刚刚建立藩王制度不久。朱允炆施行推恩令,是不是在否定朱元璋定下的国策呢?

朱允炆以雷霆手段去削藩并没有错。他错就错在,已经决定了以雷霆手段去削藩,却在过程中变得有些优柔寡断。朱允炆先是告知各地藩王们,我准备削藩了,然后才动手。这不就是事还没干成,下让藩王们得到消息,让藩王们有了联手的时间吗?随后在削藩的过程中,朱允炆又下令削藩的将领不准伤害朕的皇叔(朱棣)。这不是优柔寡断,书生意气吗?削藩都已经是下死手了,朱允炆却还讲究仁义。

果然眼看着兄弟被朱允炆逼到绝境,朱棣从朱元璋所留的祖训中找到了一个词汇:靖难。靖难:凡大明君主在位时,后宫干政,朝中奸臣横行,各地藩王可以起兵清君侧。恼羞成怒的朱棣便以靖难一词起兵,讨伐朱允炆。朱棣想问问朱允炆,到底是你皇爷爷制定的藩王戍边的制度错了,还是你削藩的旨意错了。你皇爷爷刚死,你就推翻你皇爷爷定下的制度,逼迫一众叔叔,你朱允炆是不是不孝的昏君呢?如果是昏君你还配坐在皇位上吗?朱允炆得大势却不善加利用,优柔寡断,朱棣不得大势却能把握住时机。这就是朱棣靖难之役取得成功的真正原因。编者觉得除了暴力削藩的手段,朱允炆可以采取,暂时不暴露削藩意图,让藩王每隔两年调换一次藩地(不带兵)的手段。如此调换十年,朱允炆也将兵不血刃的拿下各地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