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不惜代价进攻百越蛮荒之地,是为何?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知秀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秦始皇的故事。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派遣大军南征百越,然而这场持续长达五年的战争却无比惨烈,秦始皇不仅先后派出了六十万军队,更是付出了三十万左右的伤亡,堪称秦朝统一战争中最为艰难激烈的一战。那么,秦始皇为何要不惜代价的进攻百越这片蛮荒之地呢?
秦始皇发兵六十万南征,付出近三十万伤亡最终征服百越
何为百越之地?近代历史学家吕思勉认为“自江以南则曰越”,也就是说百越之地其实指的就是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指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这里的原住民部落被先秦时期的中原人称为越人,又因其支系部落众多,故称为“百越”。
关于秦始皇发兵攻打百越的时间,目前史学界仍有争议(清代史学家仇池石认为是公元前222年,明代人郭辈和法国人鄂卢梭认为是公元前221年,广东学者余天炽认为是公元前219年,越南史学家陶维英认为是公元前218年,曹旅宁认为是公元前217年,吕思勉则认为是公元前214年),但《史记·王翦列传》中却有“岁馀,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的记载,即秦始皇派遣王翦攻灭楚国之后,便趁势对百越发动了进攻。因此,目前普遍认为应该发生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左右。
秦征百越之战,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秦国的伤亡极为惨重:
秦军兵分五路扑向百越
第一阶段:秦国发兵五十万南下,伤亡惨重。前219年,按照秦始皇的命令,屠睢统帅五十万秦军、兵分五路扑向百越之地,一路由今江西向东进发,攻取东瓯和闽越;中军两路攻取南越,其一经今南昌,越大庾岭入广东北部,其二经今长沙,循骑田岭直抵番禺;其余两路入广西,攻西瓯,一路由萌渚岭入今贺县,一路经越城岭入今桂林。(《淮南子·人间训》:“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领,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
然而,五路大军只有第一路进展顺利,于同年攻占瓯和闽越地区,秦于此处设闽中郡;而其余四路却因山高路险、河道纵横,行军作战及军粮运输极为困难,再加上两广各部的顽强抵抗、秦军水土不服等因素影响,深陷战争泥潭。
根据《淮南子》的记载,当地越人在译吁宋的率领下顽强抵抗了秦军的进攻,虽然越人只有5万军队,仅仅为秦军的十分之一,但却利用地形给秦军造成了极大伤亡。而在译吁宋死后,新任首领桀骏甚至率领越人对秦军发动了反攻,直接导致秦军“伏尸流血数十万”,而在对秦军的夜袭中,更是制造了“大破亡,杀尉屠睢”的辉煌战果,秦军主帅屠睢也被越人斩杀。
在越人的顽强抵抗之下,秦军“宿兵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惶恐不可终日,以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根据史学家推算,四路秦军的伤亡高达三十万人左右,剩余的十万左右秦军则全部退回了两广北部边界一带;于此同时,越人虽然重挫秦军,但两广百姓经此一战也锐减一半左右,已经无力对秦军展开追击。
第二阶段:秦国修建灵渠保障后勤,增兵十万最终取胜。前线战败的消息传回咸阳之后,秦始皇认为战败的主要原因是补给线太长,于是抽调军民开凿灵渠,并最终于前214年建成。灵渠建成之后,秦始皇再次召集10万军队,任命任嚣为主将、赵佗为副将,连同第一次剩余的十万军队,再度对百越发动进攻。
由于越人在第一次战争中损失极为惨重,因此面对秦军再度发动的进攻,越人已经无力抵抗。因此,第二阶段的战役很快便结束了,秦军并未遭遇到大的抵抗便占领了岭南全境,并在此设置南海、桂林、象郡等三郡。
至于前210年赵佗攻打瓯骆之战,目前一般认为是第二阶段战争的延续,主要以抚民为主,是为了巩固秦国对百越地区的统治而已。
秦始皇为何要不惜代价的进攻百越?主要是为了新政的顺利推行
从目前仅有的资料来看,秦国为了征服百越之地,先后投入了六十万大军,且付出了三十万伤亡的代价,那么秦始皇为何要不惜代价的进攻百越呢?
一直以来,由于史料极为有限,导致人们根本无法理解秦始皇进攻百越的意图,从而导致人们普遍认为秦国进攻百越,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张,因而这场战争也被认为是秦始皇暴虐的一项罪证。然而,随着湖南里耶秦简的出土,似乎为我们找到了秦国进攻百越的原因。
根据《里耶秦简》的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仅在前221年南郡的越人便爆发了两次叛乱。。前221年,就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不久,南郡迁陵县的越人便发动了一次规模不是很大的叛乱,袭击了秦国的军营。而到了同年年底,随着秦国一系列新政的颁布,南郡苍梧县再度爆发叛乱,与前一次规模不大的叛乱相比,这次叛乱不仅规模极大,而且当县令派出新归附的军队前去平叛时,军队竟然也在战斗中叛变了,最终秦始皇不得不征发关中的秦军前往平叛,经过三次战斗,才得以平定叛乱。
南郡越人时常爆发叛乱
南郡,主要指湖北旧荆州、安陆、汉阳、武昌、黄州、德安、施南诸府及襄阳境,这里原本是楚国的土地。从《里耶秦简》的记载来看,即使楚国已经灭亡了两年之久,但秦国对南郡的统治仍然极为脆弱,这里的百姓、尤其是越人,不仅没有欢庆统一,反而对于秦国的统治极为反感,经常发生叛乱。
对于南郡的叛乱,秦始皇在将其平定之后,除了处死为首者之外,并未为难其他参与者,他也清楚百姓们对于这个新生的帝国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但连续的叛乱同样让他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想要秦国的新政顺利推行,那么就必须消除外在的威胁,营造相对和平稳定的内部环境。
秦统一后的南征北战都是为了保证改革
百越之地虽然支系部落众多,但这些越人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想要确保境内的越人不再生乱,那么就必须彻底摧毁越人的统治,将百越之地彻底纳入秦国的统治,并与帝国的其他郡县一样,全面施行秦国新政。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最为重视的,便是如何治理这个国家,为此他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三公九卿制度,全面实行中央集权统治。与此同时,为了确保百姓能够迅速接纳这个新生的国家,他又大力推行文化、社会、制度的统一,并尝试接纳融合六国文化、设立博士制度。而这一系列的改革,必须需要一个稳定的内部、外部环境,这便是秦始皇南征百越、北伐匈奴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