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能文能武,为何却不得刘禅的重用呢?
得奇才者可得天下,这是历代君主所传承的用人之道和帝王之术。奇才易寻却难以“使用”。若是功高过主,引得帝王疑心;若是不堪以重用,有“暴殄天物”之嫌。因此看来,帝王君主难于用人,奇才亦是难于侍奉君主,在三国乱世当中更是如此。刘备与曹操、东吴,是不停地合作与斗争。但是在他死后,蜀汉的大好前景化为乌有,全靠诸葛亮一人运筹帷幄。
诸葛亮尽心竭力
但是连年北伐无果,诸葛亮尽心竭力,还是迎来了寿终正寝之时。诸葛亮虽是撒手人寰,但并非蜀汉被弃之不顾了。精算一生的诸葛亮,怎能不在自己临死之前将后事安排妥当。诸葛亮将朝中一应事件、权力,都交托给了大将军姜维,希望能够在他的手上继续完成先帝的心愿。这姜维可谓是诸葛亮生前的爱徒。
他是沙场上上阵杀敌的武将,也是朝堂上能够驾驭权衡之术的文臣,因此诸葛亮极其重用。可树大必招风,接管诸葛亮诸多事务的姜维,虽说忠君爱国但还是惹来了许多争议。这一点和姜维的出身有着莫大的关系。姜维本是魏国人,因为自己父亲在沙场上杀敌有功,自己才被郡里封了中郎。但是姜维不懂得与贵权结交,因此常常受到排挤。在诸葛亮开始北伐之时,更被栽赃陷害为与蜀军勾结。
姜维一气之下,才不得已投奔了蜀军。后来被诸葛亮的待人之道所感触,开始死心塌地地为蜀汉卖命。姜维勇猛无比,是一顶一的武将。自上阵以来,败绩不超过五次。更是与魏国末年的名将邓艾多番交手,成为魏国的心腹大患。可不管姜维如何功绩卓著,总有人拿他的出身在刘禅身边旁敲侧击。他们认为不应该将大权交给姜维,以免他再次倒戈相向,像当年投奔蜀汉一样再次回到魏国。
奈何宦官当道,无论姜维如何解释,都似乎在劫难逃。为了躲避祸端,姜维只好留在沓中以务农为生。待司马昭带大队兵马前来伐蜀,姜维再次出山。把钟会大军挡在天险剑阁之外。但谁知姜维在前线厮杀之时,幼主刘禅已然投降于魏兵。姜维气愤不已,但又想到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降于魏国之后,他看出钟会又逆反之心,意欲“借刀杀人”。但最后钟会谋反无果,两人皆被魏国士兵乱刀刺死。一代奇才,蒙着一生的争议遗憾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