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宝桢杀了慈禧的心腹太监安德海后,受到处罚了吗?
对丁宝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1869年的八月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即山东巡抚丁宝桢将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监安德海杀死了。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但同时很多人都为丁宝桢捏了一把汗,杀谁不行,偏偏杀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监,惹事不行,偏偏惹慈禧太后,慈禧太后的怒火,丁宝桢真的能承受得起吗?
我们都知道,慈禧太后身边最得宠的太监是李莲英,实际上,在李莲英之前,慈禧太后身边最得宠的是安德海。
安德海是在咸丰初期净身入宫为太监的,因为聪明伶俐又擅长察言观色,很快就得到了重用,慈禧太后很喜欢安德海,将他留在了身边,等到咸丰帝去世之后,安德海就开始真正发挥他的巨大作用了。
咸丰帝去世之前,将慈禧太后所生的儿子载淳立为皇太子,然后又给载淳准备了包括肃顺、匡源等八位赞襄政务大臣,其实就是八位顾命大臣,然后后宫之事托付给慈安太后。
等到咸丰帝在承德避暑山庄一去世,慈禧太后就坐不住了,当时的载淳只有六岁,这意味着必然会有人把持朝政,谁占得先机自然就可能将朝政握在自己手中。
慈禧太后本来就是一个野心极大的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但她并不是咸丰帝的皇后,在她之上还有慈安太后压着她,所以她先说服了慈安太后夺权,然后让安德海充当使者,到北京联合咸丰帝的弟弟奕訢来发动政变夺权。
安德海第一次进京之后说动了奕訢,奕訢立刻就上奏折要求到承德避暑山庄奔丧,结果八位顾命大臣以京师重地须有重臣留守为由让奕訢待在北京别动。
慈禧太后知道自己一个人恐怕是很难让奕訢离京,所以她又去请示了慈安太后,给奕訢下了一道密诏,让奕訢来承德,密诏加盖了慈安太后和同治帝的印章。
安德海带着密诏再次进京将奕訢带到了承德,然后与两宫太后见面,共商大计,最终成功夺权,八位顾命大臣纷纷倒下,而奕訢成为议政王,从而形成了“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政治局面。在这个过程中,安德海作为慈禧太后和奕訢之间沟通的桥梁功不可没,随即成为慈禧太后身边的大总管。
慈禧太后对安德海的倚重给了安德海莫大的自信,他也开始干预朝政,后来奕訢被割除议政王的头衔就有安德海的一份功劳。
虽然二宫垂帘中,慈禧太后的权力低于慈安太后,因为慈安太后是那个最后拍板的人,但慈安太后本身对权力并没有太大的野心,所以朝政实际上很多时候是取决于慈禧太后的,即便在一些大事上需要慈安太后点头,但慈禧太后一般都会说服慈安太后站在自己这一边,这也让慈禧太后的权力隐隐在慈安太后和同治帝之上。
而作为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监,安德海的身价也水涨船高,成为宫中横着走的人物,他甚至都不将同治帝放在眼中,更不用说那些臣子了,这也为安德海后来的被杀埋下了伏笔。只不过安德海并没有察觉到自己已经成为万人恨的人物,或许他即便知道,但却认为有慈禧太后这个靠山在,他就不会倒台。
他哪里知道,有些时候,即便是慈禧太后也保不住他。
1869年,安德海说服慈禧太后派他到江南置办龙袍,慈禧太后准备安德海的请求,于是安德海带着一些随从就乘船南下。安德海在南下过程中丝毫不避讳,所到之处大肆敛财,他以为这一次能够吃好喝好玩好还能得到不少的金银珠宝,却没有想到很快就交代了自己的性命。
他在出发后甚至很可能还没有出发的时候就被人盯上了,当他进入山东地界的时候,就被山东巡抚丁宝桢盯上了,丁宝桢上书朝廷,说大清朝的太监“非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
这是顺治帝时期就有的规定,而安德海显然违反了这一惯例,要知道当初慈禧太后只是口头上允许了安德海南下,而没有走正式的流程,不论是安德海还是慈禧太后都没有想到会有人站出来弹劾。
被丁宝桢盯上是安德海的不幸,他甚至在山东还试图恐吓当地的官员,不让他们管他的事,他是接了密诏南下的,但他拿不出文书却是事实,所以就律法来说,安德海确实违法了,丁宝桢直接说:“宦竖私出,非制。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
丁宝桢的奏疏在北京也是引起了轰动,慈禧太后自然不愿意失去这个得力助手,所以力保安德海,但除了慈禧太后之外,却没有人想要安德海活着,诸如同治帝、奕訢、慈安太后等人,都不想让安德海在继续为非作歹。
慈禧太后无法说服慈安太后,只能眼睁睁看着慈安太后对这件事的指令,即“立命诛之”。慈安太后一声令下,丁宝桢就在济南将安德海处斩了,这算是斩断了慈禧太后的一个臂膀,她心里确实是恨丁宝桢的。
但丁宝桢杀安德海这件事,是按照程序来的,慈禧太后也挑不出一点错来,毕竟安德海南下确实违法,而丁宝桢也是遵照慈安太后和同治帝的旨意将其杀死,无论如何慈禧太后不能怪丁宝桢。
而且慈禧太后未必不知道安德海不得人心,在朝廷上树敌颇多,这本身对慈禧太后就是很不利的,所以安德海的被杀对慈禧太后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后来顶替安德海成为大总管的李莲英就学乖了很多。
安德海不得人心,而丁宝桢杀死安德海,大快人心,慈禧太后无论如何也不能去责怪丁宝桢,关键还有一点是,慈禧太后即便是想要处置丁宝桢,也是要经过慈安太后的同意的。
除非慈安太后不在了,她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清最有话语权的人的时候,才能动丁宝桢,但等到慈安太后去世的时候,慈禧太后依旧没有动丁宝桢。
理由也很简单,一来丁宝桢确实是一个栋梁之才,又为人正直,勤政廉洁,朝野上下对其评价甚高,慈禧太后也不愿意朝廷失去这样一位臣子。
二来安德海被杀已经过去了十余年,慈禧太后身边早有了李莲英这个贴心的太监,她对安德海已经没啥记忆了,对丁宝桢也没啥仇恨。所以安德海被杀之后,慈禧太后自始至终都没有找丁宝桢报复,一直不曾为难他,反而后期还重用了丁宝桢,1886年,丁宝桢是在四川总督任上去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