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去世后,发生了什么?
对光绪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光绪皇帝虽然没有建立扬威宇内的丰功伟绩,但是他的人气在帝王中还是很高的,这源于他悲惨的人生经历和变法图强而导致的帝王悲歌,这位英俊帅气的皇帝原本可以过另一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但是慈禧太后选择了他,让他成为了一位傀儡皇帝,4岁登基,38岁逝世,一生无子,挚爱早亡,眼见山河破碎却无能为力,他离开人世时带着太多的遗憾和凄婉。
光绪皇帝驾崩次日,慈禧太后也去世了,这一对争斗了半生的母子以这种形式结束了一切,宣统元年,清廷议定光绪帝的庙号为德宗,谥号为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三年后入葬崇陵,一代天子,38年岁月,就在这寥寥几字中。
本欲振翅飞,奈何困囚笼—德宗
庙号是中国古代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谥号不同,庙号可是只有帝王才配拥有的称号,所谓庙号,顾名思义就是帝王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它的起源非常之早,在商朝就有了对庙号的使用,有商一朝共31位王,但是只有6位得到了庙号,而初始的庙号就是“高祖、太宗、中宗、世祖、高宗、世宗”。
在隋朝之前,庙号的授予是较为严苛的,汉朝的24位皇帝中只有14位皇帝有庙号,其中7位的庙号后来还被剥夺了,而且在历史上评价还不错的汉景帝一开始就没有庙号,足见当时庙号制度的严苛。
唐朝后,随着制度的松动和皇帝谥号的越来越长,一般都称皇帝的庙号,也是在唐朝,有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庙号为德宗的皇帝。
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庙号的第一个拥有者对后世君臣给先帝择庙号的影响是很大的,不妨来看看这位唐德宗李适(读“括”),李适从父亲代宗李豫手中接过的是一个烂摊子,此时的大唐王朝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洗礼,唐朝呈现江河日下的趋势。
刚刚即位的李适决意重振朝纲,对内打击藩镇、提倡节俭、疏斥宦官、改革税制,大唐朝有焕然一新之感,然好景不长,泾原兵变的发生让他成为唐朝第三位逃离首都的皇帝。兵变平定后,李适进取之心大减,对宰相充满了怀疑,又再次开始宠幸宦官,但因贤相李泌的操持,唐德宗北和回纥、南和南诏、西结大食、天竺,共同打击吐蕃,扭转了对吐蕃的战略劣势,这一点为后来的元和中兴打下来基础。
纵观唐德宗的一生,有几个关键词,国家衰弱、锐意进取、逃离京城、在位时间较长(27年),这几个关键词一摆出来,载沣和群臣把这个庙号给光绪帝的意图就很明显了,光绪帝和唐德宗确实有不少相似之处(而且唐德宗的陵寝也叫崇陵)。
这种庙号上“借鉴”并非无中生有,比如“太宗”这个庙号,他一般是当朝第二位有功业的皇帝,汉太宗刘恒、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匡胤、明太宗朱棣(后改成祖)、清太宗清世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等;世宗这个庙号一般有两重含义,一个是功业卓著,一个是世系发生改变,相信笔者列举出这些皇帝,大家就能发现,汉世宗刘彻、周世宗柴荣、金世宗完颜雍、明世宗朱厚熜、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等。
由此可见,这些庙号中蕴含着中国古人极高的政治智慧,群臣给光绪帝上这个庙号总体是贴合的,故而在宣统皇帝的诏书中说道:
钦惟大行皇帝执中御宇,运启维新,秉哲绥猷,恩周无外,合环瀛而共戴,实巍荡以难名。今廷臣所议。详慎公允。于大行皇帝諴民敷治之宏谟。洵相符合。深协朕怀。此天下万世之公论,而非朕一人哀慕尊崇之私愿。亦非臣下揄扬颂美之谀词也。—《清宣统朝实录》
在中华历史圈中,还有两位庙号为德宗的皇帝,一位是辽德宗耶律大石,说实话,私以为耶律大石的庙号阶层给低了,作为中兴辽国、开拓万里疆土的一代英主配一个世祖或者世宗都是可以的,不过如此这般也给“德宗”这个庙号增添了几分颜色。另一个是与清朝渊源颇深的金,金德宗完颜宗干是金太祖完颜旻的庶长子,著名的海陵王完颜亮之父,完颜亮即位后追尊父亲为皇帝,庙号德宗,后被金世宗完颜雍废去。
从以上三例“德宗”皇帝来看,光绪帝的庙号既有对他维新变法的赞誉又有对他回天无力的哀叹,当然也可能有对光绪初年收复新疆、扬威中亚的褒扬,因为中兴辽国的英主耶律大石正是立足西域(后来的新疆)威震中亚的,如此看来,这庙号倒真是引经据典,现在看来也是较为客观的。
名副其实还是名不副实—景帝
在此有必要提一下,宋以来,皇帝的谥号越来越长,动辄十几二十多字,但这些皇帝一般都有一个谥号核心字,比如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中的“高”字,其实就是一大串谥字中的核心字,这里讲的光绪帝的谥号正是他的核心字“景”。
提起景帝,很多历史爱好者甚至是历史学者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汉景帝刘启,的确,平定七国之乱、与父亲共同开创文景之治的他在历史上的知名度是挺高的,更何况他还有一个名震中古的儿子汉武帝刘彻。
“景”作为皇帝的谥号,它可绝不是虚有其表只是“景儿”的意思,在《谥法》中有云“耆意大虑曰景”,意为“考虑周全,处理得当就叫做景”,很多人认为,汉景帝腰斩老师晁错、冤杀周亚夫难道也是考虑周全处理得当吗?在此并不想为景帝翻什么案,只能说瑕不掩瑜。“景”这个谥号用作帝谥其实不多,可以说屈指可数,放在理解光绪帝谥号的角度,比较有参考意义的除了汉景帝就是明景帝了。
由义而济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耆意大图曰景。—明代谥法解
明景帝这个提法可能有些陌生,毕竟明清皇帝因规定了“一帝一元”,也便是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故而习惯以年号称之,明景帝就是著名的景泰皇帝朱祁钰。作为挽狂澜于既倒,救社稷于危难的中兴之主,朱祁钰当得一个景字,而此时明朝所规定的谥号解释中,“景”字的解释为“由义而济,布义行刚,耆意大图”,大意为以刚行义,坚持原则,讲究义气,行动果断而又图谋周全思虑深远行事得当,这与朱祁钰皇帝任内的举措是相符的,侄子朱见深给他的给个谥号还是相当不错的。景泰帝有几个关键词可供参考,其一是力挽狂澜,其二是弟继兄位、无子而终,其三是政变而退,英年早逝。作为距离清朝最近的明朝,这位朱祁钰的遭遇可参考的价值是很大的。(景泰帝追谥的前因后果很复杂,欢迎大家点击我的这篇青云文:从戾到景,朱祁钰谥号之变,证明了历史是民心写成的,不是明英宗)
我们知道光绪帝著名的维新变法,他为了挽救一个破败的帝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甲午战争时他坚决主战,八国联军侵华前他又坚决主和,展现了一位皇帝应有的见地和胆识,站在历史制高点,我们可以客观看待这件事,光绪帝在八国联军侵华前主和的意见是正确的,虽然确实也有损国体,但是比起后来的庚子国难和《辛丑条约》岂不是会好很多。
即使站在当时的时空考量,求和的危害程度也会小于甲午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慈禧太后作为当时清政府的最高统治者以一己之私引发国难,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外,光绪初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建立了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驱除外侮最大的胜利,而这些光环自然也要加到光绪帝头上。
其次,光绪帝与景泰帝都是以弟承兄、无子而终,景泰帝因南宫之变而幽困,光绪帝因戊戌政变而囚瀛台,可见光绪帝的追谥很大程度上参考了明景帝。虽然,光绪帝没有像汉景帝和明景帝那样成就力挽狂澜的大业,但是他也为这个衰败的帝国做了最大的努力,可惜时运不济、用人不当,致使功亏一篑,载沣在面对哥哥这样的经历时,自然也希望给哥哥的在天之灵一个心理安慰,“景”这个谥号是名副其实也好,名不副实也罢,就当是给这个曾经为国家尽过全力的皇帝一个慰藉。
结语
在《清史稿》中有一段关于光绪帝的总评:
德宗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意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然功名之士,险躁自矜,忘投鼠之忌,而弗恤其罔济,言之可为於邑。洎垂廉再出,韬晦瀛台。外侮之来,衅自内作。卒使八国连兵,六龙西狩。庚子以后,怫郁摧伤,奄致殂落,而国运亦因此而倾矣。呜呼,岂非天哉!—《清史稿》
这小小的一段话总结了光绪帝亲政以来的悲剧,他的人生始终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德宗景皇帝,是赞誉也好,是同情也罢,放之于现在,我们看着中华五千年历史,至少光绪帝比起很多寂寂无名的昏君庸主有更多的人记住他、讨论他,当然不仅因为他是一位颜值颇高的帅哥,更因为他曾为这个国家的历史尽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