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人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时真仁君还是伪君子

很多人都不了解蜀汉刘备,接下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欣赏。

刘备,世之枭雄也。这是周瑜对刘备的评价。

刘备,人中之龙也。这是曹操对刘备的评价。

但是我们要清楚的一件事是:世之枭雄、人中之龙,未必就一定得是完全意义上的“好人”。

啥是好人,其实这个世界上谁也说不清楚。

小时候看刘备是“仁君”,大了看刘备就是“伪君子”,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仁君,就不能是伪君子吗?

其实两者并不冲突。

人性是复杂的,刘备既然有“仁”的一面,那么也就一定有“伪”的一面。

你现在把孔子拉过来,咱也不敢说他是个完美的正人君子是不是。

人无完人嘛,孔子是人不是神,我们凭什么要求他是个“完全体”的正人君子?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我们小时候只感受到了刘备“仁”的一面,而并没有感受到他“伪”的一面呢?

我想,这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第一,源于我们打小以儒学为代表的“儿童思想教育”。

众所周知,国人不像外国人那样,有比较全民的宗教信仰,唯一比较普及的信仰,也就只能是“儒学思想”了。

儒学思想,贯穿着我们从小到大的思维方式当中。

那么,儒学思想中的“仁”的思维,也就早在我们幼时,就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方式,所以,幼小的我们,自然会认为,刘备的所作所为,是“仁”的。

第二,我们当时是“小时候”。

谁都做过小孩子,小孩子对于一件事情的整体认知,是有明显的局限性的。

小孩子经历有限,阅历不足,容易对外界的“思维假象”盲目崇拜、盲目认同。

这就造成了刘备的“仁君”,成为了我们内心中根深蒂固的形象。

我知道这么说大家并不一定都会乐意,不过我说的只是我们的小时候,可不是现在的我们。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另一个问题:长大了,刘备怎么就成“伪君子”了呢?他怎么就“伪”了呢?

因为刘备非“伪”不可。

曹操,孙坚都出身官宦名门,人家有背景,可以“伪”可以“不伪”。随便。

刘备有背景吗?

好像有,那就是“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有用吗?用处似乎不大。

所以,刘备是非“伪”不可。

为啥非伪不可?

因为刘备必须得仁,所以他必须得伪。

这话又咋解释?

这其实是个逻辑关系。

因为上面我们就讲过,如果你是人不是神,那么你就不可能一辈子都仁。

然而这句话,还可以这么说:如果你想一辈子都仁,那么你就得是神。

刘备当然永远不可能成为神,但是他却可以借助一些手法,让自己“神化”。

这个手法,就是“伪装”。

刘备运用“伪装”的手段,让自己一辈子都“仁德”下去,那么他就是神。

刘备必须要“神化”自己吗?

必须。

第一,因为他想得天下啊。得天下,你得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

第二,因为刘备没啥别的东西,他能借助的,只能是“仁”。

简单说来: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仁”,那么他可能是真的“仁”;一个人想一辈子“仁”,那他一定是“伪人”。

没错,刘备,正是这样一个“伪人”。(伟人)

当然,我们在长大了以后,发觉到,刘备的“仁德”之中,是有虚伪的成分在的。

这很正常。

长大了,见得世面多了,阅历足了。刘备的虚伪,不难看得出来。

事实上,刘备身边的下属们,也都不傻,都看得出刘备的“伪”。

那么这帮下属,为什么还死心塌地,跟着刘备南征北战、肝脑涂地呢?

因为,他们清楚刘备的“伪”,是出于辛酸与无奈。他们真正懂得这位主公的难处。

所以,即便刘备为赵云摔孩子,赵云还是愿意肝脑涂地,谢主隆恩。

赵云不是不明白刘备的虚伪,可赵云更明白刘备的辛酸之处。——

如果一个人能够大大方方地“仁”,他又何必迫不得已地“伪”呢!

伪君子的刘备,心底里,全是忍辱负重,全是坚韧不拔,全是与命运单打独斗的抗争。

有几个人,又能读懂呢?

真英雄,不论成败,不论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