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失荆州真的是因为大意吗 关羽到底失败在什么地方

很多人都不了解关羽和荆州,接下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欣赏。

赤壁之战后,刘备得了荆州南部四郡,又从东吴借来南郡,留下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将领守荆州,亲自率领庞统、黄忠、魏延等将领,自荆州出发沿江而上,夺取益州。尔后遭遇挫败,军师庞统战死,刘备又调诸葛亮、张飞、赵云西进支援,荆州只留下关羽镇守。

接下来的两年,刘备的事业突飞猛进,在成功取得了益州之后,一鼓作气发动了汉中战役。汉中之战历时两年,又战胜了北方强大的曹魏,阵前斩杀了曹魏大将夏侯渊,占领了汉中全境。紧接着,乘胜进军,派养子刘封和宜都太守孟达,攻取了魏兴、上庸和新城的东三郡,将荆州、益州和汉中等地连成一体,形势一片大好。

镇守荆州的大将关羽,见成都搞得风生水起,也想露一手,发动了襄樊战役,围困襄阳和樊城,水淹七军,重创曹魏,为避关羽锋芒,曹操甚至打算迁都。关二爷意气风发、威震华夏。

但好日子总短暂的。没过多久,剧情惊天逆转,曹魏和孙吴这两个昔日的生死仇家,成功联手,东吴大将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曹魏名将徐晃,从正面长驱直入,大败关羽,荆州守将糜芳和傅士仁举城而降,新城守将刘封、孟达作壁上观,关羽败走麦城,被擒遇害。

荆州兵败,关羽被杀,到底是谁的责任呢?真是关羽的无能和狂妄自大造成的吗?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魏,三国鼎立之势形成,作为实力最弱一方的刘备集团,外交战略是联孙吴北拒曹魏,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把荆州作为蜀国北伐中原的战略据点,这显然是战略与战术相互矛盾。

“荆州在扬州上游,关系吴国的安顾,孙权对荆州是势所必争的,否则便不能有吴国”,荆州对于东吴而言,就是悬于头顶的利剑,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定是寝食难安。赤壁之战前,对东吴来说,曹操是最大的威胁,为了抵御曹魏保卫江东,当然要和刘备联盟。但赤壁之战后,刘备在“借”得南郡,夺取益州,据有汉中,又占领了房陵(今湖北省房县)和上庸(今湖北省竹山)之后,刘备的地盘已经越来越大,而且连成一片。如果此时,关羽再拿下襄阳、樊城,对江东的孙权来说,主要的现实威胁,将不再是北方的曹魏,而将是西边的刘蜀了。江东集团,绝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刘备和关羽,在自己的上游越做越大,越做越强,东吴夺取荆州是必然的事情,只是时间和方式的问题。

所以,荆州是东吴的必争之地,是东吴的命门所在,特别是在刘备集团在西川搞得风声水起之时,东吴心中的命门,被拿捏在他人手心的感觉尤为强烈。将友军的命门死死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还想友军死心塌地,除非自身无比强大,否则只要一有机会,友军必成敌军。

而反观得了川蜀的刘备集团,重心已转向成都,荆州虽然重要,但已非必争之地。按照战术服从战略的原则,刘备集团真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采纳庞统、法正、赵云等人主张,放弃荆州,集中主力北上争夺雍、凉和关中,并以让出荆州之地,来进一步强化与东吴的同盟关系,以东吴为后援,全力攻取曹魏。

所以,关羽的荆州之败,主要责任是刘备集团外交与内政、战略与战术自相矛盾的酿成的恶果,怪不得镇守荆州的关羽。

荆州,是东吴的必争之地,而曹魏又与刘备集团正处在战争状态之中,荆州将面临曹魏和孙吴的双重夹击,是可以预见的,而将同时面对两个军事集团的重任,只交给关羽一人、荆州一地担当,是无论如何也对付不来魏、吴两大敌对强国的。所以,关羽的荆州之败,是必然,是不可逆转的。

对于荆州,刘备集团不管是坚守还是放弃,都应该早做打算,或是军事力量的支援,或是军事部署的收缩,但刘备集团却什么也没做。

如果刘备、诸葛亮在荆州的问题上,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即使是选择坚守,只要明确告诫关羽,只需死守荆州的城池,无需策应汉中前线,那么凭借关羽的能力和威望,东吴的吕蒙等人,是绝不敢轻易下手的,至少在短时期内是不敢觊觎荆州的。

退一步来讲,即使东吴与曹魏联手,谋取荆州,一个主力仍在的关羽,一个没有糜芳和傅士仁举投降的荆州,再加上城高墙坚的江陵城,以及从益州赶来的援军,关羽守住荆州,应该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所以,关羽的荆州之败,责任这于刘蜀高层的刘备和诸葛亮,没能未雨绸缪,料事于先的责任。

关羽出荆州,北取襄樊之时,远在成都的刘备、诸葛亮君臣又在干什么呢?刘备集团与曹魏集团,在汉中争夺战中大获全胜,成功夺取了汉中之后,并没有乘胜追击,主动进攻长安,以减轻关羽的军事压力,而是率领文武百官回到成都,集中精力建造宫殿馆舍,赏封百官,筹谋称王称帝的伟大事业了,哪里还有心思顾得上远在荆州的关羽。

在关羽北伐紧要关头,既不给予应有的战略策应,又不给予一兵一卒的实际支援,关羽又焉能不败?

所以,关羽的失败,责任是在于刘备君臣的见死不救。

如此说来,刘备的仁义,世人所言不实,在江山和富贵面前,兄弟也并没有那么重要;诸葛孔明的智谋,也并非世人所传的那么神乎其神,一部《隆中对》,也同样有瑕疵和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