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将郭孝恪,拥有“刘邦”的开头的他是何结局?
唐朝名将郭孝恪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秦朝末年,统治者大兴土木,四处征战,百姓要承担较为严苛的劳役,底层农民生活非常艰难。在沛县有一个著名的农民,好吃懒做,整日带着一帮兄弟鬼混,不思劳动生产,被父亲和哥哥视为无赖,这个著名的农民,就是刘邦。《史记·高祖本纪》云: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然而,刘邦运气极好,却赶上了农民起义,最终带着沛县的一群“泥腿子”将领,建立了巍巍汉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帝王。
秦朝和隋朝有很多相似之处,在隋朝末年,隋炀帝修洛阳皇宫、开凿大运河,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禹州,有一位农民,在家中十分慵懒,从来不干农活,被父亲和哥哥称为无赖。巧合的是,他也赶上了乱世,在隋朝末年,他带着几百位乡邻,加入了农民起义军。他的名字叫郭孝恪。《新唐书·郭孝恪传》云:
少有奇节,不治赀产,父兄以为无赖。
郭孝恪的前半生,像极了刘邦。郭孝恪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度成为了李世民麾下的超级战将,让人惋惜的是,他的结局却非常不似“刘邦”,甚至有点“项羽”的味道。
郭孝恪,原名郭敬,字孝恪,河南禹州人。隋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河南境内的瓦岗军声势浩大,郭孝恪自发组织几百位乡亲,打算和隋朝大干一场。但郭孝恪的力量太过弱小,被隋军打得无处藏身,无奈之下,郭孝恪带着部下投奔李密,成为瓦岗军的一部分。
公元618年,李密兵败,郭孝恪和李勣(原名徐世绩)一同投奔李渊,李渊见郭孝恪是一名虎将,任命他为宋州刺史。一年后,窦建德攻打河南,李渊的堂弟、淮安王李神通敌不过,邀请李勣、郭孝恪等人前来增援,最终窦建德大胜,郭孝恪等人被俘。
郭孝恪被俘期间,表面上依附窦建德,内心却在找机会逃走。第二年,郭孝恪和李勣等数十人逃回长安,重回唐军麾下。当时秦王李世民正率兵征讨王世充,闻郭孝恪勇猛,便将郭孝恪调到秦王麾下,协助自己攻打洛阳。
公元621年,李世民和王世充在洛阳陷入持久战,窦建德担心李世民接下来会危及自己,于是出兵援救王世充。如此一来,李世民就要以一敌二,群臣意见不一。大多数人认为:王世充和窦建德联合,实力强于我们,不如我们暂且撤兵,找机会再战。
李世民问郭孝恪的意见,郭孝恪说:“王世充现在已经坚持不住了,窦建德远道而来,粮草供应不上,我们只需要固守虎牢关,接下来必能将他们两者全部歼灭!”
李世民最终听取了郭孝恪的建议,最终平定了王世充和窦建德,在洛阳的庆功宴上,李世民高兴地说道:
“孝恪策擒贼,王长先下漕,功固在诸君右。”
洛阳之战是唐朝统一天下最关键的一战,在李世民看来,能取得洛阳之战的胜利,郭孝恪的功劳在其他人之上。
李世民登基后,郭孝恪被任命为凉州都督、安西都护、西州刺史等职,长年镇守西域,和中原相隔几千里,消息几乎断绝。根据史书记载,郭孝恪在西域治理百姓,安抚西域各部落,很得民心。并且,多次率兵打败西突厥、焉耆、龟兹等国的侵袭。
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命阿史那社尔、郭孝恪等将出兵十万灭掉龟兹,龟兹国王率军西逃。阿史那社尔率领大军前往追赶,郭孝恪负责留守龟兹城。郭孝恪骄傲自大,不愿入城防守,而是率领部下驻守在城外。突然,从城外杀出一支龟兹叛军,偷袭了郭孝恪的大营。郭孝恪损失惨重,不得不入城避难。
不料,城内的龟兹降兵看到城外的叛军正在攻打郭孝恪,纷纷倒戈,郭孝恪面临龟兹人的内外夹击。无奈之下,郭孝恪只得率领1000多人向西门突围。
在郭孝恪所在的年代向前推进约800年前,西楚霸王项羽被围困垓下,粮草不足,项羽知道不能坚守,于是率800骑兵趁夜突围。不料,突围未成,兵败乌江。
同样,郭孝恪被围后,选择向西门突围,可是,城外敌军非常顽强,城内的叛军也像疯了一样,郭孝恪的一千部队很快消失殆尽。
《资治通鉴》记载:
城中降胡与之相应,共击孝恪,矢刃如雨。孝恪不能敌,将复出,死于西门。
郭孝恪死了,和他一同战死的除了他的儿子郭待诏外,还有数千名唐朝将士。
郭孝恪的人生,有着“刘邦”一样的开头,却落个“项羽”一样的结尾,让人惋惜。郭孝恪的死,很壮烈,但却不值得同情,因为骄兵不败,他驻守城外,犯了兵家大忌,导致数千名大唐儿郎丧命。
李世民听闻郭孝恪战死西域,非常痛心,得知郭孝恪的真正死因,却异常愤怒。李世民因此下令,剥夺郭孝恪生前的所有官职,也不给郭孝恪举办葬礼。可惜了唐朝的一代超级战将,最终名声尽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