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办事准则是什么?他与彭玉麟之间有什么故事?

李鸿章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知秀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晚清名臣李鸿章素以不怕事著称,但一生中不免碰上个把硬茬。平定江南后,合肥李家势力鼎盛。李鸿章之弟李鹤章的儿子平素不务正业,慵懒奢纵赌荡,寻花问柳,“时出夺人财物妻女,官不敢问,乡民深恶之”。一次李公子在合肥讨债殴死人命,官民不敢言。

合肥知县检验尸伤,百姓怕县令屈服于豪强,检验不实,数万人前来围观。知县令仵作认真验尸,勘定详状,定下案子,但李家阻挠。恰巧此时,湘军名将、李鸿章昔日的战友彭玉麟奉命巡阅长江水师,到达合肥。

听说彭玉麟来了,乡民诉诸彭公。彭玉麟听说有这种事,二话没说,叫人传来这位李公子。李公子到了彭玉麟水师船上,心想这位彭大帅还是自己伯父的至交,一点没有当回事。彭玉麟先是轻声询问有无此事,李公子平时霸道傲慢惯了,直截了当地承认了,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彭玉麟见状,先命人打一顿再说,“公大怒,命笞之无算。”

不久,安徽巡抚也赶来了。巡抚大人早不来晚不来,此时来做什么?

彭玉麟闻报,当即心知肚明,数十年官场摸爬滚打没有训练出他的官气,倒是培养出他老练的从政智慧。他一边命人好好接待,一边对刽子手说:你赶快去把这家伙的头砍下来。等到巡抚大人脚刚踏上船来,李公子的脑壳已经被砍下。这下倒好,看彭玉麟如何向李鸿章交代?

彭玉麟老到,当即写了一封信派人给李鸿章,自然免不了叙一叙旧情,对李大人歌功颂德一番,然后交代缘由,“令侄败公家声,想亦公所憾也,吾已为公处置讫矣。”把杀人侄子说成帮他的大忙。李鸿章把信读完,嘴巴愣是合不拢来!事已至此,夫复何言?无奈只好就坡下驴,谢彭玉麟为国为民除害,“合肥复书谢之。”

难道亲侄子就这么白白给斩了不成?按照旧时官场惯例,李鸿章还不恨死了彭玉麟,以自己的权威,报复一下子?然而,李鸿章竟不了了之,非但没有报复彭玉麟,彭死后,反而对他大加褒扬:“不荣官府,不乐室家,百战功高,此身终以江湖老。无忝史书,无惭庙食,千秋名在,余事犹能诗画传。”

难道,位高权重的李鸿章还怕他不成?须知李中堂向来办事不循常理,不怕事,脾气火爆。梁启超说他“接人常带傲慢轻侮之色,俯视一切,揶揄弄之”。那么是李鸿章怕舆论不成?梁氏称他“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换言之,李鸿章除了在曾国藩面前有所敬畏之外,没有怕过什么。问题是,李鸿章不怕事,彭玉麟也是个不怕事的主儿。

关键是,李鸿章深知彭玉麟之为人,“老彭有许多把戏”,即便想报复,也没有机会。

彭玉麟加盟湘军之初,就许下“不要命,不要官,不要钱”的誓言。第一,不要命。彭玉麟应曾国藩之请组建湘军水师,刚开始他们试过很多办法来保护士兵,发现作用都不大。于是,彭玉麟干脆决定不要任何遮蔽,每次打仗他都率船冒着炮火冲在最前面。速度越快,敌人的炮火越没有用武之地。湘军水师有了这样的拼命三郎,水师上下形成了一种崇尚勇敢的风气。

第二,不要官。彭玉麟一开始就跟曾国藩打过招呼,不要保举他做官,曾国藩也这样做了。可问题是其他人会保举他,朝中用人也需要他,所以他一生有六次辞官不要:从1850年辞训导算起,1861年辞安徽巡抚,1865年三辞肥缺漕运总督,1872年辞兵部右侍郎,1881年辞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1885年辞兵部尚书,还不算最后一次1888年辞兵部尚书兼长江巡阅使。彭玉麟辞官并非以退为进,而是“臣以寒士始,愿以寒士归”,甘愿做实事。

第三,不要钱。彭玉麟崇俭朴,偶微服出,状如村夫子。巡阅长江时,每赴营官处,营官急将厅事陈设之古玩及华焕之铺陈,一律撤去,始敢迎入。有个副将以千金购了一只玉钟,听闻他来了,捧起就跑,不小心砰然坠地。恰好被彭玉麟看到,微笑道:“惜哉!”副将悚服,不敢仰视。他曾经到友人家吃饭,“见珍馔,辄蹙额,终席不下箸,惟嗜辣椒豆腐”。有人到彭玉麟在西湖的“退省庵”拜谒,看到他穿的是茧绸袍,加羊毛外褂,已经有了几条裂缝,冠缨都变成了黄色。室内除了笔砚外,“惟竹簏二事”。吃饭时,只有菜园里的蔬菜数种,中间置肉一盘而已。彭玉麟为官三十年,所得养廉银数目可观,然而,他却将这笔钱记在公家账上,自己从不私用。同治六年(1867年),他要曾国藩代奏,不要因为他捐献养廉银而额外赏赐其子女。

此外,还可加上一条“不逸乐”。彭玉麟曾向皇帝自陈:“臣素无声色之好家室之乐,性尤不耽安乐。治军十余年,未尝营一瓦一覆一亩之殖以庇妻子。身受重伤,积劳多疾,未尝请一日之假回籍调治。终年风涛矢石之中,虽其病,未尝一日移居岸上。”要知道,在皇帝面前撒谎可是要冒巨大风险的,彭玉麟说的完全是实情。

一个连命也可以不要,官也不愿做,也不要钱,能抵挡住任何诱惑的人,还能对他怎么样?有道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过得硬,就不怕别人报复;只要过得硬,办事就公正,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