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屋脊吻是徽派建筑格式之一,其来历有哪些有趣的传说?
大屋脊吻是徽派建筑格式。指徽派大型屋脊脊吻装饰件。徽州古建的祠堂、庙宇、府宅等大型建筑,沿袭《营造法式》官式作法,采用大屋顶脊吻,有正吻、蹲脊兽、垂脊吻、角戗、套兽等。造型与官式作法有所区别,属徽派特色。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大屋脊吻来历附会了许多有趣的传说。
如正吻:指正脊两头口衔屋脊的。鳌鱼(龙鱼),究其起源比较原始,据说汉武帝造“柏梁殿“,遭火殃,方士说:“南海有鱼虬,水之精,激浪降雨,作殿吻,以镇火殃。“正吻就由此产生沿袭下来。
又如垂脊吻:位于同正脊相垂之脊头的人物饰件,称“仙人“。究竟指那位仙人说法不一。民间常有姜大公在此“镇妖捉祟“之说。亦有指“大禹“因恐屋脊聚鳌鱼太多,怕鳌鱼翻身易发大水成灾,必须有所制约,故请“禹王“镇守。还说是劈山救母的大力士“二郎神“,脊上立兽为“哮天犬“,其意也是二郎神在此镇邪捉妖。诸种说法皆为庇护平安,寄寓生生不息之吉意。
正脊吻
正脊吻是中国宫殿建筑屋顶所用装饰物。它是殿宇顶上正脊两端的吻兽,一般是龙头形,张大口衔住脊端,故又称吞脊兽。徽派建筑的正吻是鳌鱼(龙鱼)。
明代陆容写的《菽园杂记》中有载:“鳌鱼,其形似龙好吞火,故立于屋脊上。”陆容,字文量,号式齐,太仓人。生于明英宗正统元年(一四三六年),卒于孝宗弘治九年(一四九四年)。成化二年(一四六六年)进士。曾授南京主事,后迁兵部职方郎中,终居浙江参政。由此可见陆容生在江南,长在江南,坐官升迁也均在江南。而他的这部《菽园杂记》中记述的掌故也都是江南之事。所以这之中才有了鳌鱼的称呼。那么为什么江南一些地区要这么叫呢?还是先从鳌这种动物说起吧。
《玉篇·鱼部》:“鳌,鱼名。”唐代王维诗《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有:“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李白的《猛虎行》中也有:“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由此可见鳌是传说中的海中大龟或大鳖。江南地区地理位置靠海,所以更容易把日常建筑上的这类吻兽与海中神兽联系起来。
垂脊吻
中国古代传统宫殿建筑上除正脊外,还有垂脊。垂脊上的吻兽名称较多,除叫垂脊吻外,还叫屋脊走兽,檐角走兽,仙人走兽等。檐角最前面的一个叫"骑凤仙人",也叫"仙人骑鸡"。它的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块瓦件。在未形成"仙人骑鸡"这一造型之前,是用一个大长钉来固定的。
从"仙人骑鸡"向后上方排列着若干小兽,均称垂脊兽,随着殿宇等级的不同而数目不一。最高等级的中国宫殿建筑,如太和殿,垂脊兽的数目最多,有11个。殿宇降级,垂脊兽的数目也随之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