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原本有十三帝 努尔哈赤算不算是清朝皇帝

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皇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一般认为,清朝历十二帝,但是这个“十二帝”向来有争议。严格来说,清朝应该是十一帝;宽泛地讲,清朝也可以是十三帝。这里面有争议的主要是努尔哈赤和多尔衮。

努尔哈赤到底算不算清朝的皇帝

正史上一般认为,清朝国祚276年,共传十二帝。但是这里面有一个明显的漏洞,如果按照国祚276年计算,努尔哈赤就必须被“开除”出去;如果按照共传十二帝计算,清朝的国祚应该改为296年。所以,努尔哈赤的入选本身就很牵强。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功劳很大,这谁都不能否定,但是努尔哈赤只能说是清朝的奠基人,而不是建立者。第一,努尔哈赤统一的是辽东女真各部,建立的政权是后金,称的是大汗,这里面没有清朝什么事儿。第二,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只能算是一个对抗明朝的地方割据政权,他在世时并没有带领八旗入关,一统中原。努尔哈赤的皇帝名号是他的儿子皇太极追封的。

与努尔哈赤所处的境地比较类似的是成吉思汗铁木真。“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是举世公认的,但是这样一位雄才伟略的英雄人物却也不能说是元朝的皇帝。与努尔哈赤类似,成吉思汗建立的是大蒙古国,称的是可汗。元朝真正的开国皇帝是元世祖忽必烈。成吉思汗的皇帝名号也是被后人追封的。如果从成吉思汗算起,元朝的历史就是162年,这显然与我们印象中的短命元朝(98年)不相符。

所以,“清朝十二帝”这个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也不知道是谁最早提出的这种说法,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

“摄政王”多尔衮当不当得起“皇帝”的名号

大清朝的创立,绕不开一个关键人物,这个人就是多尔衮。在清朝的历史上,由于某些原因,有些人刻意忽略或者埋没多尔衮的功劳。客观来说,如果没有多尔衮,大清朝不可能这么顺利地入主中原;如果没有多尔衮的以大局为重,大清朝能否统一中原也尚未可知,后面的小皇帝福临登上皇位根本就是白日做梦的事儿。

多尔衮八岁就被努尔哈赤封为“和硕额真”,共议国政。十七岁,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蒙古,因军功被封为正白旗旗主。此后,多尔衮收降蒙古王子、出征朝鲜、在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

公元1643年,皇太极猝死,生前未立嗣子,一场关于皇位的争夺战正式上演。皇太极长子豪格实际掌握两黄旗和正蓝旗,兵力最多。而年仅三十一岁的多尔衮实际掌握两白旗兵力,背后还有两个能征善战的同母兄弟阿济格、多铎,同时正红旗、正蓝旗和正黄旗中也有部分宗室暗中支持他们。所以,真正有实力竞争皇位的只有皇太极之子豪格和皇太极之弟多尔衮这两人。

多尔衮争夺皇位

八旗旗主来到崇政殿,举行决定皇位归属的会议。在会议上,双方的斗争极为激烈。虽然多尔衮三兄弟抱成一团,势力强势,奈何两黄、两红和两蓝六旗都倾向于从皇太极的儿子当中选择一位作为皇位继承人,甚至两黄旗大臣“佩剑向前”咄咄逼人。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明白,如果硬要争夺皇位,最后的结局必然是两败俱伤,导致八旗内乱。最后,多尔衮与豪格各退一步,选择了年仅六岁的皇太极幼子福临作为皇帝,多尔衮成为摄政王。

随后,多尔衮带领清军入关,迁都北京。如果没有多尔衮,仅仅依靠孤儿寡母的孝庄和顺治,是万万不能完成如此大业的。

清军入关后,多尔衮的权势越来越盛,从授封的名号上就可以看出来,其先后被封为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将顺治小皇帝的皇帝玺印都搬到了自己的府上,自己的命令一律称诏下旨,根本不经过皇上这一道手续,在礼仪排场上也与皇帝无异。

事实上的皇帝多尔衮

到了这个时期,多尔衮可以说就是事实上的皇帝,下一步就是逼迫顺治小皇帝退位了。只不过,天不假年,年仅三十八岁的多尔衮突然病逝,逼幼主退位的计划戛然而止。

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将其追封为皇帝,为“清成宗”。然而,仅仅两个月之后,顺治就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将多尔衮皇帝的称号剥夺,并毁墓掘尸。一百多年后,后世子孙乾隆帝终于良心发现,为多尔衮平反,称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多出来的年号“崇德”

从汉武帝开始,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年号。每个皇帝的年号,少则一个,多则数个,唐高宗的年号甚至达到了十四个。清朝比较特殊,每个皇帝都只有一个年号,所以世人通常用年号来指代清朝的皇帝,比如康熙、雍正、乾隆。但是清朝有一位皇帝是个例外,那就是皇太极,因为大清朝只有他是两个年号。

皇太极初定年号是天命。公元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为了配合自己称帝,皇太极把自己的年号也改了,改成了“崇德”。所以,这个“崇德”就等于是多出来的一个年号,一共用了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