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真相 > 正文

长平一战后白起想灭找,而秦王议和 两人谁更有道理一些

今天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长平之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长平之战后,白起想乘胜灭赵更有道理,毕竟在长平之战结束后整个赵国除了镇守边关的李牧大军之外,基本没有能跟秦国一战的军队,此时带军杀入的话,还是有很大机会歼灭赵国的,赵国不然也不会派人去秦国花重金游说备受秦昭襄王宠幸的大臣范雎,劝秦王退兵。

秦国跟赵国都当时比较强盛的一个国家,他们之间的胜负基本决定了谁会是未来的天下霸主。所以当长平之战结束后,被秦军坑杀了四十多万士兵的赵国直接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能力,只有两百多名年纪特别小的士兵被放了回去,其余的无一生还。

其实白起将这两百多名年纪特别小的士兵放回去是有原因的,一来是让这些人回去告诉赵国其他人这场战役赵国输了,即便上面的人相瞒都瞒不下去;二来是通过他们的口述引起赵国百姓的恐慌,毕竟没有什么比这场战争的幸存者更具有说服力,能引起不少赵国百姓跟大臣的恐慌,为接下来一举歼灭赵国做准备。

让白起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他一举歼灭赵国的时候,秦昭襄王却做出了暂时议和的决定。虽说秦国打赢了这场战争歼灭了赵国四十多万大军,同样因为这场战争伤亡二十多万人,付出非常惨痛的代价。他认为秦国已经打出了自己的威名,此时最重要的就是修养调整状态,更何况赵国选择求和还答应割6座城池给秦国,怎么算也是一个不亏的买卖。这也是为了秦昭襄王会选择听从范雎的意见,同意赵国使者求和请求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他不知道的是,赵国反而是更需要时间调整的。赵国先要想办法让率领几十大军驻守赵国边境的李牧带兵过来支援,还要联合其他几个敌视秦国的国家,让他们派兵过来支援,以此来缓解自己的压力,毕竟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是懂得。但是由于长平之战结束得太突然,赵国此时根本没法没时间让这些国家的军队出现在需要支援的地方,所以只能先稳住秦国。

等到李牧率军赶回支援以及其他国家也过来支援之后,赵国觉得有了跟秦国一战的底气跟能力,直接推翻了当初割6座城池给秦国的承诺,直接惹得秦昭襄王大怒。此时距离长平之战已经半年多了,秦国士兵休整得差不多了,赵国士兵也从当初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当秦昭襄王再次攻打赵国都城的时候,面对的是早已经准备充分的赵军,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让秦国他统一六国的时机延后了好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