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之战是如何爆发的?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知秀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仙游之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仙游之战是明朝嘉靖年间著名将领戚继光带领明军在福建仙游一带击退倭寇的一场争夺战。仙游之战发生在公元1563年,也就是嘉靖四十二年。在那一年的冬天,2万多倭寇分批乘坐了百艘舰船,陆续在福清、兴化一带登陆。
戚继光指挥军民与倭寇交战12次,斩杀了倭寇3000多人。倭寇发现水陆两个线路都没有起色,于是转变策略,集中了力量准备攻城,派了万余人的兵力围攻仙游。仙游当时只是由知县在守着,戚继光得知消息后,马上调整了整个战略部署。一部分士兵前往福州,以免省城被袭击、一部分士兵防守闽江、兴化,以免敌人深入腹地;再任命把总傅应嘉率领3000名水兵驻守漳州、泉州,自己则带着6000位戚家军前来增援仙游。
但是明军与倭寇的兵力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戚继光只能以仙游为支撑,抑留敌人,等到敌人的主力集中后,再一举歼灭。戚继光派200亲兵入城,加强防守力量;又让胡守仁驻扎铁山,牵制倭寇;再从每个营中挑选出500名勇士,组成一个敢死队,偷袭敌营。倭寇多次发动攻城,但是都没有成功。
不久后,来自浙江的6000名援军赶到仙游,于是戚继光化被动为主动,正式向倭寇发起进攻。先攻击倭寇南边主力,再慢慢的逐个击破。三日后,明军的3路军同时进攻倭寇,东、西、北三边的倭寇不敌,全线溃退,仙游之战的危机解除。
仙游之战过程
就算有戚继光这样厉害的人物坐镇仙游,也没能让倭寇放弃对仙游的进犯。整个仙游之战过程并不算太长,时间大概是持续了1个月左右。仙游城内是由陈大有等人率领军民在拼死抵抗,城外是戚家军在奋力搏斗,倭寇就算实力雄厚,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拿下仙游城,于是就想到了劝诱这个办法。
守城的官兵也早就收到了戚继光的指令,一边与倭寇谈判,争取时间;一边抓紧构筑土城等城防工事,改进防御器械,加强仙游城的防御。十二月初六的时候,倭寇自知长期围困仙游也不是办法,看看明军的援军还没有到,甚至连伤亡也比较惨重,于是就展开了大规模的攻城行动。
倭寇人数本就多于明军,明军硬拼是不可能赢的,这时戚继光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命令部队发铳呐喊助阵,倭寇们一听,还以为是明军的援军到了,马上就停止了攻城。十二月下旬,在浙江轮休的6000多个士兵前往福建支援,戚继光在确保援军安全到达的情况下,修改了整个的作战计划。
援军加上原有的仙游城内士兵,总兵力与倭寇的兵力还是有一段差距的。但是倭寇四个据点相离较远,这点被戚继光发现,并制定出逐个击破的作战计划。戚继光先是集中明军的主力迅速地拿下南垒,然后兵分3路逐个攻破东、西、北垒,倭寇最终不敌,明军获得大胜。
仙游之战结果
仙游之战最开始赢面比较大的肯定是倭寇而不是明军,倭寇在士兵数量上就大大的压制住了明军。那么为什么仙游之战结果还是明军胜利了呢?我们来详细的看一下。在援兵到来之前,明军一直采取防守的政策,等到援军到达仙游之后,马上就主动出击。
主要作战计划如下:王如龙带领一部分兵作为中左路,胡守仁带领一部分兵作为中右路,留下一部分兵留守大本营,其余兵力全部攻取南垒。陈濠众部为右翼奇兵,攻取倭寇东垒;李超军队则为左翼奇兵,攻取倭寇西垒;吕崇周等设疑兵于铁山,牵制倭寇北垒的兵力。十二月二十五日,明军正式发起攻击。
左路军王如龙、左翼部队李超各自率领军队进入新岭扎营;右路军胡守仁、右翼部队陈濠进入水沟扎营。那天夜里下了好大的雨,早晨雾气还没有散去,于是明军各部凭借着雾的迷蒙,一步一步向敌营逼近,直到到敌军城下了,才被发现。倭寇打不过戚家军,只能一直后退,进入南垒。
在得知倭寇进入南垒这个事情之后,戚家军就马上包围了南垒,并且放火焚烧,造成数百人死亡。剩下侥幸生存下来的都跑去了东垒,不过东垒也不是什么安稳的地方,与西垒一起在猛烈攻击下,先后被毁。这两边加在一起共歼灭达到1000多的倭寇,光戚继光一个人就斩杀了数百人,还缴获器械600余件,解救民众3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