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陲小国到统一天下,秦国是如何做到的?
下面由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国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王朝,它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乱,建立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不过,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在诸侯国中的形象是非常不好的。地处边陲的秦国,没有被中原的诸侯国放在眼里,一直被称作是“戎狄”或者“虎狼”。那时的秦国在中原诸侯国眼中,是民风落后、封闭卑丑的代表。
然而,最终秦国兼并了其他诸侯国并完成了统一。秦国之所以能够实现从边陲落后的诸侯国,到统一中国的华丽转身,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才。
虽然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都招揽游士,为国效力。不过,和其他国家从宗族或国人中搜罗人才不同,秦国是“兼天下者,诸人之力”,靠人才引进才完成的改革大业的。那么,为什么秦国要靠人才引进来完成富国强兵?在秦国人才引才引进的过程中,有又什么标准呢?
秦国为什么需要引进人才:缺人、落后、不受待见
秦国之所以要从其他国家引进人才,其实最直接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个字:缺人!
秦国立国较晚,而且在很长时间里,秦国一直以游牧民族的方式生存,民智未开化,文明程度也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国家发展,除了经济基础、制度建设外,人才是非常重要的软件资源。没有足够的人才作为支撑,那么富国强兵、改革图强也只能成为空谈。
1.富国强兵战他国
对于一个无论是地缘政治还是自身实力都不够强的国家来说,如何在战争不断的时代生存下来是个严峻的问题。
当时间进入到战国时期,秦国与其他诸侯国的差距愈发明显了。当时其他国家已经进行了诸多改革的时候,秦国依然在采用旧制度。公元前445年,魏国进行了李悝变法,迅速强大起来。对旁边的秦国形成了巨大威胁。
在一个诸侯纷争、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的时代,秦国好不容易立国,获得了周王室的诸侯之位,如果不励精图治谋发展,那么则很有可能被周边的那些已经发展起来的诸侯国打败。
秦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制度建设、社会发展远落后与其他国家,而且本国也没有足够的治国理政人才可以为富国强兵提供谋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看,秦国迫切地需要引进人才来帮助秦国实现改革图志、富国强兵的目标。
2.建立霸主定天下
从春秋到战国,从争霸到兼并,对于一个诸侯国来说,想要强大起来,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国君。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秦国的国君与贵族的力量始终不相上下。所以,秦国迫切地需要通过人才引进来建立起强大的君权。
秦国的宗法观念较东方列国而言,一直比较淡薄,直至商鞅变法前,仍然是“戎狄之教”。淡薄的宗法观念导致在秦国内,经常会出现混乱的王位继承。按照周朝的礼制来说,应该是由嫡长子来继承王位。但是在秦国,次子干掉长子继承王位的情况不在少数。
王位之争历来上朝堂上的大事,牵扯的人群也是众多的。由于秦国宗法观念淡薄,贵族非但没有起到维护君主的作用,反而还加入到了争夺王位的斗争中。在秦成公以前,世卿贵族把持了王位的继承,先后有两位太子被废,还有四位国君虽然有子嗣,但是是由兄弟继承的王位。长此以来,不仅秦国王室式微,秦国的国力也受到了影响。
成就一番霸业,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君主。像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等,他们都是很有人格魅力的君主。但是在秦国,君主式微的问题存在了很长时间。因此,对于秦国来说,非常需要引入人才,来重整国力,削弱贵族大权,理顺君臣关系。
可以说,秦国重用引进人才是君主与世卿贵族斗争、平定内乱、加强君权的需要。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秦国引进
从秦穆公开始,秦国开始重视人才引进。一直到嬴政统一中国,引进的人才在秦国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秦国也并非一股脑不加区分地就引进人才。比如像荀子,就没有被引入秦国。事实上,秦国的人才引进政策和引进的重点,是伴随着秦国发展而发展的。
1.秦穆公时期的人才引进:以贤为主
秦穆公在秦国的发展历程上,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君主。他在位时期,开始进行人才引进。同时,通过秦穆公的施政,秦国得以在各诸侯国中称雄,而秦穆公本人也被称为春秋五霸之一。
在秦穆公时期,曾想趁晋国国丧之时发动偷袭,但最终失败。事后,他总结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并写下了《秦誓》。秦穆公写到: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在秦穆公时期,面临的是把秦国从封闭落后的状态中扭转过来,因此他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主要集中在德与才上。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到:
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百里奚、蹇叔、公孙支、由余和丕豹,这五人是秦穆公时期引进的非常重要的人才。像百里奚、蹇叔是通过举荐被引入秦国的。百里奚原本是虞国人,后来虞国被晋国灭亡,百里奚就成为了俘虏。但是他非常有才,公孙支在进入秦国后,便举荐了百里奚。百里奚后来得到秦穆公的赏赐时,又向秦穆公举荐了蹇叔,就这样蹇叔也被引进了秦国。
2.秦孝公时期的人才引进:尊法拒儒
当秦国的历史来到秦孝公的时代时,秦国的人才引进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秦国的人才引进主要是通过客卿制度来完成的。
客卿制度在战国时期诸国境内都有开展。但是,在秦国,客卿制度的优势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所谓客卿,就是指从其他诸侯国来的人,来本国做官,以客人的身份来礼待对方的一种制度。从秦孝公发布《求贤令》以后一直到秦惠王、秦昭王时代,秦国的客卿制度发挥了很大作用,像张仪、范雎、蔡泽、李斯等人都是通过客卿制度被引进秦国的。
客卿制度在秦国的发展,使得大量的人才被引进来,而且人才的种类也很多,从征战沙场到参谋军事,使得秦国得以发展壮大。不过,在这一阶段,秦国也不是什么人都接受的,甚至可以说,秦国在这一阶段非常重视军事、法家人才,而以儒家精神为代表的人则并不受欢迎。这一点可以在秦孝公的《求贤令》中得到体现。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这时周王室衰微,诸侯国经过了春秋的征战,许多小国已经被吞并,只剩下包括秦国在内的几个国家。只不过,在七国争雄的局面中,秦国属于最不起眼的一个。秦国不仅地理位置偏僻,还因为民风凋敝,而不受待见。此时的秦孝公非常希望改变秦国的现状,于是发布了求贤令。在求贤令中,秦孝公最后写道: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
由此表明,对于秦孝公来说,他需要的人是可以为秦国出“奇计”的,可能立刻让秦国富强起来的。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能够让一个国家最快发展起来的,一定是军事计谋。深谙这一道理的商鞅,在来到秦国后就变得非常吃的。他的军事谋略、法家思想可以让秦国快速地富强起来。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荀子。
荀子来到秦国后,一通讲述仁与礼对秦国的重要性,分析了秦国在壮大的同时,如果取信与其他国家。然而,他的这一套儒家论述并没有得到秦国国君的重视,被一句“儒无益于人之国”打发走了。由此可见,对于这一时期的秦国来说,需要的就是能够帮助国家快速强大起来的人才。
法家思想中无论是奖励军功,还是奖惩严刑厉法,都可谓是“快准狠”的外科手术式的变化,而儒家的礼义之道,更像是一种慢条斯理的中医调理,需要日久见效果,显然秦国等不及,因此儒家学派的倡导者并没有被引入到秦国。
从秦孝公到秦惠王再到秦昭王时期,先后有商鞅、尸佼、张仪、公孙衍、向寿、魏冉、芈戎、范雎等三十多位被引入秦国。他们中的人,有像商鞅和尸佼一样,是在君主的应招之下,征招进入秦国的。也有像被其他举荐或者自荐来到了秦国。这一时期,秦国人才引进的数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3.秦王政时期:更为全面的人才引进
经过了秦国十几任君主的努力,秦国的帝制基础已经形成,这时的秦国,需要的是更加全面的人才,以符合统一的趋势。
在这一时期,人才引进最鲜明的代表就是吕不韦的宾客。众所周知,吕不韦召集宾客编纂了《吕氏春秋》。关于这部书到底算作哪家学派,历史上有很多的分歧。不过主流的观点还是认为是“杂家”,所谓杂,是因为在《吕氏春秋》中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多学派的观点。而吕不韦本人,也在后世中被认为是汇集百家思想的杂家。
《吕氏春秋》是有组织的编写,所以也就需要大批的人才。而且对于这样一部复杂的巨著,其中不仅涵盖了哲学、政治、社会方面的思想,还有伦理道德、历史、自然科学等。吕不韦召集三千门客,用了这么多的人,才能编纂出这样的巨制。李斯、司马空都是出自他家。在编纂《吕氏春秋》时,秦国的一统中国的形势愈发明显。因此,从吕不韦的角度出发,需要为君主提供全面的国家治理理论。虽然在秦国的发展历程中,法家是主流,但是到了吕不韦这里,儒家、道家、墨家等也被统统纳入。
总的来说,在秦国的发展历程汇总,人才引进是一个由少及多,从单一向全面变化的过程,引进的人才数量也越来越多。这些人在秦国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引进人才后的秦国摇身大变
1.充实国力、称霸西戎
从秦穆公开始,秦国通过人才引进,吸收了一批具有军事思维的人才,这些人充实了秦国的国力,并且为秦国富强,拓展疆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秦穆公时期,秦国发展面临的一大阻碍就是周边的晋国。晋国实力强,总是干扰妨碍秦国的发展。但是作为一个从边陲小国发展起来的国家,秦国能够慢慢地与晋国抗衡,很大程度上与秦穆公引进百里傒、蹇叔公孙支等人有关。
像丕豹,原本来自晋国,在秦国与晋国对抗的过程中,他的意见对秦国国君非常重要。再比如,秦穆公曾经向公孙支咨询对晋国的夷吾看法,他给出的建议也非常的客观准确。
当秦国发现晋国不好搞时,进而转变了策略,征伐西戎。秦穆公正是因为得到了由余的辅佐,才得以先后政府了八个西戎国家。
在秦国的历史中,称霸西戎为秦国后来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也让秦国的国力得到提升。秦穆公因为引进了百里傒、赛叔、丕豹、公孙支、由余等人,才得以到达这样的效果。
正如李斯后来评述到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2.富国强兵、实现统一
从秦孝公时期,商鞅如秦发起变法开始,秦国一步步地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并最终实现了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引进的人才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商鞅通过变法,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改革了秦国的制度,使秦国得以实现封建化,增强了综合国力。
在接下来秦国兼并战争的过程中,引进的人才或运筹帷幄或指点沙场。像张仪,提出了连横的策略,让秦国得以与强国组成联盟,破坏了其他诸侯国的合纵计划,进一步实现了兼并。范雎则辅佐秦昭王加强王权,使得秦国避免发生内乱与内耗。到了吕不韦时期,则汇集百家宾客,为秦国的一统做好了思想上和文化上的准备。
终于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在公元前221年,秦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不得不说,在这个过程中,人才引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