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娥是如何成为太后的?她又是如何处理朝政问题的?

下面由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娥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1033年,临朝称制11年的刘娥,过世了。关于刘娥的一生,充满了争议。有人说她把持朝政,即便宋仁宗已经成年,却不愿还政于皇帝。有人说她精明能干,听政期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不得不说,刘娥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她最初,只是蜀地的一个孤女。她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后来母亲因为承担不了生活的压力,把她送给了别人。那么,这样一个身份地位的女子,她是如何成为一国太后的?

芳龄少女与王子初遇

寄人篱下的刘娥,很快成为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子。后来,她嫁给了当地的一个银匠,跟随着他靠卖银饰为生。不过,就在有一次,她给王府送银饰的时候,改变她命运的事情发生了。

这个王府的主人襄王赵恒,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看上了前来送银饰的刘娥,便一发不可收拾,古代版的一见钟情大概就是。

不过,两个身份地位相差悬殊的人,想要在一起是十分困难的。当时的皇帝赵灵,属意让赵恒做接班人,但是对他和刘娥的这门婚事坚决不同意。

一纸圣旨,刘娥就被逐出了王府。

为爱隐忍15载,终于得偿所愿

虽然刘娥被逐出了赵恒的王府,但是赵恒心里,一直惦记着她。于是,赵恒偷偷地刘娥藏在了自己的心腹大臣张耆,时不常地与她私会。

另一面,赵恒也不敢违背父皇的命令,娶了宋朝开国功臣潘美的女儿。

在这段时间里,刘娥能做的就是等待。她相信有一定,找恒一定会把自己娶进后宫。

躲在大臣的家里,不见天日,如何度日?如果是其他的人,恐怕会惶惶不可终日。但是刘娥却利用这段时间,不断地饱读诗书,这都为她执掌朝政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这段艰难的岁月,也锻炼了刘娥的秉性。她本身出身就不高,这时民间“野百合”的适应能力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既来之,则安之,与其抱怨,不如提升自己。

终于,997年,宋太宗驾崩,赵恒继承了大统。他第一时间把刘娥接到了宫中。只不过这是,皇帝的后宫中已经有了郭皇后和其他的许多嫔妃,刘娥并没有名分。

不过,刘娥心理明白,虽然自己已经年过三旬,但是能等到今天非常得不容易,至于其他的,慢慢来。

1007年,郭皇后驾崩。宋真宗想立刘娥为皇后,但是大臣以她出身低微、没有子嗣为由,并不同意。后来,刘娥的侍女李氏,得到宠幸,生下了孩子,刘娥就把这个孩子视为自己的。而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

不断练就政治手腕,临朝听政

不得不说,刘娥是有政治能力的。特别是早年间的经历,使得她在处理朝政问题上,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在宋真宗在位的后期,他在处理朝堂上的问题时,越来越离不开刘娥的意见了,刘娥也逐渐掌握了朝政大臣。

对于一些与她政见立场不同的人,比如寇准、李迪等,她都采取了流放的措施,同时不断培植自己的势力,像丁谓、钱惟演等人,都是刘娥一手提拔起来的。

不过,那时的刘娥,参与朝政,更多的是想为夫君分担。于是,在宋真宗临终前,留下遗诏,传位于赵祯,同时尊刘娥为皇太后,军国大权交由刘娥处理。

赵祯即位时只有12岁,他是在刘娥的一步步指点下,处理朝政的,赵祯离不开刘娥。

刘娥在朝政问题上,也并不偏心,当她发现自己亲手提拔起来的丁谓心术不正时,就把他赶出了朝廷。

距离皇位一步之遥却戛然而止

从1022年,赵祯即位,到1033年刘娥去世。刘娥作为太后,临朝听政了11年,在这11年中,她逐渐显露出了一代女皇的风采,甚至宋仁宗成年后,她也迟迟不愿还政。

很多人以为,她要想吕后、武则天那样,成为一代女王。

要是刘娥从没想过,可能是假。毕竟,1033年春,她一席衮衣,主持庙堂祭祀。衮衣加身,可谓与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了。

然而,她却在此刻戛然止步。

刘娥为什么不称帝?

一来,倘若她真的称帝了。在宋代文官之上的朝堂氛围之下,她难免不会落下口舌。而因此带来的朝堂动荡,恐怕她很难应对。

二来,无论是吕后还是武则天,她们称帝都想为自己的母族争取到实际的利益。然而,刘娥孤身一人,就算称帝了,得全天下于自己手中,也没有什么实际利益。

最后一点,刘娥心中一直惦记着真宗。如果她一旦称帝,那么将无法面对已去的真宗。这也是她为何在临终前,拼命要扯下身上的衮衣,因为她不会允许自己以天子服饰去见真宗的。

纵览刘娥的一生,她精明、能干,有手腕,但也理性,明事理。所以后人也评价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