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娥是如何平衡用权与专权的?她受到了哪些制约?
说到刘娥,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在古代,皇权是男人的专属。所以一旦出现女性当权者,一定会有许多令人议论的故事,比如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刘娥。
刘娥原本是蜀地孤女,后来嫁给了宋真宗,又一步步成为了他的皇后。在真宗驾崩后,刘娥又获得了“权处分军国事”的大权,辅佐小皇帝宋仁宗并垂帘听政。
虽然刘娥在位期间,有许多有力的举措,比如,发行了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等,执政也讲究方法,后人评价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但是,作为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人,她还是有不少颇受非议的行为。
那么,处在这样一个位置上,刘娥在用权和专权上,有时如何平衡的?她又受到了哪些制约?
是滥用亲信,还是只有点私心?
虽然宋真宗通过遗照的形式,给予了刘娥“处分军国事”的权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可以随心所欲地代行君权。随着与刘娥政见不一的人,纷纷远离了官场,刘娥在用人上,也更加肆无忌惮。
她经常会通过“内降”的方式,给和自己沾亲带故的贵戚、家人封官,甚至想用这样的方式,给自己娘家的一个亲戚军职。不仅如此,在自己的姻亲触犯了法律时,她也要向负责审理案件的地方官员打招呼,为自己的亲戚网开一面。
这是刘娥在用人上的专断。但好在这些“黑历史”并没有太过分。因为虽然刘娥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想干预用人。但常常在她想要为家人谋官时,总会遭到障碍。
比如,在她想给亲戚军职时,遭到了步军副都指挥王德用拒不执行,迫使刘娥收回了成命。又如,宋朝正常的官员任命,要通过宰执团队,要由政事堂和枢密院组成的二府同意,刘娥通过“内降”方式许官,常常也会被宰执团队驳回。
其实这也说明,刘娥作为太后,其实让她“放飞自我”的空间并不大,而且刘娥本身也是个熟悉官场政治的人,否则真宗也不会选她做皇后,让她帮助自己处理政务。所以,在用人上,刘娥更多时候还是在某种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耍一耍自己的性子。
毕竟当谁做到了这样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时,或多或少都想要照顾一下自己家人。和吕后当权后,任用吕家人,压制刘姓人相比,刘娥还是有所克制的。当然,这也和刘娥母家势力弱,没有太多可以用的人有关。如果换做是像吕后那样的,后果可真的说不好了。
穿衮服祭祀,惹得朝野非议
刘娥以太后身份,垂帘听政了11年之后。在这过程中,她有没有想过,要想武则天一样?这个问题恐怕只有她自己才知道。但是刘娥的许多行为表明,虽然她没有踏破这一底线,但在她心底对于权力,还是有很大的欲望的。
1032年,是刘娥做太后的第10年,仁宗皇帝已经23岁了,但她依然没有“还政”的打算。其实,从仁宗已达弱冠年纪时,朝堂上几乎每年都会有人上奏正,要求太后还政,而这也是太后不愿面对的事情。
又过了一年,也就是1033年,眼看自己一天天老去,刘娥居然提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想法:在原本应该由皇帝主持的春耕祭祀上,刘娥“越俎代庖”了,不仅如此她还穿上了象征相权的衮衣。所谓衮衣,就是指皇帝专属的服装,主要在祭祀时穿着。
刘娥这一举动,引来了大臣们的反对,尤其是那些一直在盯着她,要求她还政于仁宗皇帝的大臣,更是对太后的行为表示出了反对。
最后,在仁宗皇帝的默许下,自知理亏的刘娥把衮衣上的12个图案,改成了10个,把冕冠上的垂旒,也从12道减为了9道。也是在祭祀后一个多月,刘娥就一病不起。临终前她一直用手拽扯身上的衣服。
过了一把皇帝瘾的刘娥,此刻非常明白,她是绝对不能穿着象征皇权的衣服,去见列祖列宗的。见到此举,仁宗皇帝命人为刘娥换下了衣服。
从这个故事看来,刘娥对于皇位,不是没有过想法,只是她最终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做出称帝的事。也是因此,后世在评价她的时候说她“无吕武之恶”。
真的是狸猫换太子中的毒妇吗?
很多时候,说到刘娥,大家会立马想到狸猫换太子,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历史。什么把狸猫剥皮,换了太子,在《三侠五义》中夸张的描述,让很多人对刘娥的认识都停留在了毒妇上,认为她为了争宠,不惜用这样的方式排挤其他妃子。
为什么说这个故事不符合历史呢?很简单的一点,故事中为人刚正不阿的包拯,在真实的历史中此时还没有到京城做官。而且在这个故事,太子也就是后来的仁宗皇帝,他的生母李氏在怀孕的时候,并不是妃子,只是一个宫女,已经是皇后的刘娥根本用不着跟她争宠,而皇后抚养一个宫女的孩子,也是非常理所当然的。
所以,总的来说,正所谓人无完人,刘娥作为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人,垂帘听政了11年之久,难免会留下一些为人说到的事情,但有些时候“黑历史”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
至于刘娥在临朝听政过程中的种种表现,恰恰表明了一个正常人心中,对权力的那些冲动和欲望。幸好,刘娥是个明白人,幸好看似弱不禁风的宋朝,有许多挑剔的文官,对刘娥形成了一种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