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神奇的一首诗,顺着倒着都能读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唐代文坛,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名家独领风骚,到了宋代,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人接过了他们的传承。其中,苏轼的名字最为响亮,他是个无与伦比的天才,他的才华贯穿古今中外,纵横无敌。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是千年难得的才子,在诗、词、书、画、散文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他在仕途上也经历了很多坎坷,从从天子所在的东京汴梁,到远离政治中心的黄州和惠州,再到人迹罕至的海南岛,苏轼的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北宋熙宁初年,苏轼因为写了一篇批评新法的文章而受到变法派的攻击。他自请外放为官,担任杭州通判。在赴任的路上,他路过镇江金山寺,泛舟长江之中,感叹江浪潮水,洋洋洒洒写下史上最为出名的回文诗《题金山寺》。

这首诗绝对称得上是千古绝唱式的作品,顺着读是千古绝唱,倒着读也是千古绝唱。有趣的是,当你顺着读这首诗的时候,字里行间表明的是天亮了,而当你倒过来读它的时候,则是天黑了。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顺读:

题金山寺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睛。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这首《金山寺》是最好的风景诗之一,无论是诗歌的内容还是形式,都堪称经典之作。顺着读,这首诗描绘了黎明破晓时的景象。一句“霭霭红霞海日睛”,便写出了晨曦之景。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下倒着读:

题金山寺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而倒着读,"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这个句子让人想起了夕阳西下,满天的红云的景色。

倒读吟诵之下,亦是清丽奇志,没有刻意拼凑的嫌疑,与上作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不同:在诗韵上,第一首以“明清晴轻”结尾,它是轻快而明朗的;第二部以“遥迢桥潮”结尾,大气而悲惆;从意境的角度看,顺读渲染了豁然之情,而倒读则营造了一种怅惘之感。

比如顺读的“远浦渔舟钓月明”,显得意境十分的宽广,主人公在远浦之夜钓明月之光,多么浪漫的画面!然而,倒读成“明月钓舟渔浦远”,则把钓鱼的对象反转了,变成了明月钓孤舟。主人公从一种主动的状态转变为一种被动的状态,因此便多了一分清冷孤寂。

苏轼这首炫技之作,表面上看似写景,实际上寄托了作者一种洒脱的人生追求,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此诗传到现在,仍然没有人能模仿出更巧妙的作品,这证明了它的厉害之处。苏轼的作品,真的比我们在教科书上学到的要多得多。按照现代的说法,苏轼是一个“宝藏文人”。随手拿出他的一个作品,都会让人倍感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