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国学文化 > 正文

秦观的一首小令,最后一句写尽凄凉哀婉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另外三人为:黄庭坚、晁补之、张耒)。苏轼称少游有“屈(屈原)、宋(宋玉)之才”,对秦观极为赞赏,还将秦观推荐给王安石,王安石对少游的诗作也称赞有加。

秦观能诗擅文,但是词名最盛。他的词高古沉重,是婉约派重要词人。秦观词讲究章法,讲究炼字,词意沉郁哀伤,语言精美凝练,后人称秦观“千古伤心人”。

秦观在苏轼的鼓励下去参加科举考试,并于元丰八年(1085年)中进士,开始了仕途生涯。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元佑七年(1092年),苏轼自扬州被召回京城,任职礼部尚书,而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都在史馆任职,四学士与苏轼同聚京城,多有往来酬唱。

绍圣元年(1094年),由于“党争”,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一众被贬,秦观自此颠沛流离,先被贬杭州,又贬至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地,六年期间贬地六迁。被贬期间,受尽白眼,从郴州移送横州时,被吏员“押伴前去,”简直与犯人无异,不仅贬官,甚至还被除名,永不录用,这些打击对秦观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元符三年,秦观愁病交加,死于滕州。享年51岁。

本首《千秋岁》为秦观被贬之后,绍圣二年或三年时所作。

千秋岁宋 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本词的上片由眼前景写起,水暖沙白,城郭明秀,春寒已经退尽,四处花开缭乱、鸟鸣细碎。上片前四句,诗人将春日葳蕤的景像概而括之,尤其是“花影乱,莺声碎。”两句,从视觉到听觉,抓住了春天最典型的特征,将一片乐景呈现在读者面前。

然而后两句陡然转折。“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客在异乡辗转漂泊,很久都没有尽兴地饮一杯酒了,与亲朋分别多日,离别之恨挥之难去,使人越发憔悴不堪。此一对偶句,尽显诗人的悲伤孤苦。

歇拍两句,诗人朝思暮想的亲朋于天涯零落,相见无期,唯有暮色下的飞云聚散开合与之遥遥相对。

诗人将孤独无依的情感再向深处推进,此时此刻,能与诗人相伴的只有暮色孤云,用暮色孤云映射诗人此时心境,既沉重又高远,境界全开。

下片,诗人宕开一笔,由眼前实景转为记忆中的场景。

西池,语出《世说新语》,原址在丹阳(南京),本词中用来指代开封城西的金明池,是为当时的游览胜地,诗人与文朋诗友游赏之地。

鹓鹭:形容官员们排列出行的样子。

飞盖:曹植的《公晏诗》中有句:“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飞盖用来比喻公卿们所乘坐的车辆飞驰向前。

下片,诗人描述了当年盛况,金明池畔“车如流水马如龙”,在记忆中那是热闹非凡。“西池”、“鹓鹭”、“飞盖”诗人不吝这些美丽的辞藻来描绘昔年,可见旧事在诗人心目中是如此的美好和无与伦比,而往昔愈美好则对比得现实愈凄凉,因此,诗人心底升出了无奈的感叹“携手处,今谁在。”此句与上片中“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相呼应,达到了一叹三咏的艺术效果。。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又是两个对偶句。日边指京城,清梦断是指诗人的宏图梦断,空有才名,非但不得施展,还沦落到辗转贬所的地步,揽镜自照时,发觉已是白发苍苍,曾经的风流才俊,如今已被命运的大手蹂躏得面目全非,这与当年自己的设定相去甚远,诗人怎能不感叹造化弄人,命运多舛。

词至此句,已令人肝肠寸断。

最后结句: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落花纷纷扬扬,更引起诗人的无限伤感,自己前路渺茫,如这落花一般,似已走到尽头了。全词结在景语之上,与上片写情抒情完美关合,词有尽而意无穷,结合秦观的遭遇,品读本词,令人唏嘘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