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冷门诗人写的《梦江南》,令人回味无穷

皇甫松,字子奇,自号檀栾子,其父是著名古文家皇甫湜。

皇甫松的词作存世不多,仅二十二首,收录在《花间集》和《唐五代词》中。

清朝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价皇甫松的词:“宏丽不及飞卿,而措词闲雅,犹存古诗遗意。唐词于飞卿而外,出其右者鲜矣。五代而后,更不复见此种笔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皇甫松的《梦江南》

梦江南唐 皇甫松楼上寝,残月下帘旌。梦见秣陵惆怅事,桃花柳絮满江城。双髻坐吹笙。

帘旌:帘子上方装饰用的短帘。

秣陵:南京古时称金陵。传说秦始皇南巡到金陵时,看到山势峻秀,风物秀美,人杰地灵,同行的术士告知秦始皇,这里“王气”旺盛,秦始皇一听大惊失色,他希望自己建立的大秦国能千秋万代,绝不能允许咸阳以外的地方再出现一个称王称霸的人夺取江山。于是问术士如何破局,术士给他出了个主意,在方山凿长陇,将淮水引出过金陵城以泄“王气”,并改“金陵”为“秣陵”,自此淮水又名秦淮河。

本词第一句,诗人描写自己寓居高楼之上,于卧榻上看到残月西沉,沉至帘旌。此时此刻应是夜将尽时,黎明之前,月光已由皎洁转至残弱。

而诗人写“楼上寝,残月下帘旌。”俱是眼前实景。

第三句,由“梦见”两字领起,诗人在梦中重又回秣陵,自古南京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使人难忘的景致数不胜数,但是诗人只选取了两个景象,一是“桃花柳絮满江城”,一是“双髻坐吹笙”。

可见在诗人心目中,南京的春是摇曳多姿的,是旖旎美好的,春天总是使人万般留恋,当春逝去之时,也总是会牵动人心底的缕缕眷恋,诗人选取“烟花三月”入诗,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双髻”,古时青年女子的发型。本词用“双髻”来借代年绮貌美的女子。佳人花下吹笙,灼灼桃花与佳人交相辉映,正可谓“人面桃花相映红”,佳人也许是诗人的恋人,也许仅仅是诗人逢着的姑娘,在曾经的一刻,与诗人擦肩而过,无论是哪种情形,都已给诗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这是诗人记忆中最美的一瞬,牢牢印刻在其脑海里,魂牵梦萦。

多年以后,诗人早已离开秣陵,但是午夜梦回,仍然是彼时情景。

至此“双髻”句后,本词结束,再回看本词,当诗人吟咏“残月下帘旌”之时,也正是梦醒之时,虚幻的梦中之景与诗人眼前的实景相叠,残月愈发惨淡,梦境更加旖旎,可是再旖旎也是过去的情景,它早已如梦一样一去不复返,往事愈美好,眼下愈惆怅。

本首小令,诗人似信手拈来,但是仔细品读,便发觉其中高妙,词中先实写,后虚写,实是眼前景,虚是梦中景,实与虚相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相互对比,互为映衬,跌宕起伏,一唱三叹。

皇甫松除了本首《梦江南》以外,还另有一首。

梦江南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灯花掉落,屏风上美人蕉的图案在昏暗的油灯下显得有几丝暗淡,夜晚又梦见了魂牵梦萦的江南,正是梅子刚刚成熟之时,沉沉夜、萧萧雨、谁家的小船上传来一缕悠扬的笛声,驿馆外的画桥上,又是谁在窃窃私语……

两首词对比来读,不难发现,此两首《梦江南》是姊妹篇,所描写的都是夜深人静之时梦系江南往事,表现手法亦是虚实相间,情景交融。

王国维对皇甫松此两首小令极为赞赏,评价其“情味深长,在乐天、梦得上也。”估且不论这两阕词的艺术价值是否真在白居易和刘禹锡之上,单就作品而言,其词境确实蕴藉悠远,使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