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很经典的一首七律,表达了什么感情?
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诗歌发展到唐代,就达到了巅峰,曾涌现过无数可歌可泣的伟大诗人。李白喜欢浪漫,杜甫偏于沉郁,王维的作品充满禅意,白居易的诗歌多显恬淡。
虽然从整体成就上判断,宋诗无法与唐诗相提并论,但宋代也涌现过很多优秀诗人,比如北宋的苏轼、黄庭坚,南宋的陆游、杨万里等等,都令人非常景仰。北宋还有一位诗人,虽然诗歌造诣不如他的史学天才,但他也有不少优秀作品值得细品。下面介绍司马光水平高超的一首七律,技法多样,跌宕起伏,结尾更寓意深刻。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
北宋:司马光
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国须柱石扶丕构,人待楼航济巨川。萧相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
司马光是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在宋英宗时曾担任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王安石开始实行变法,司马光却极力反对,受到排挤后便退隐山林,并经常和一些朋友聚会饮酒、畅谈人生。有一次他们在洛阳文彦博的庄园宴乐,诗人酒后赋诗,抒写了心中感慨。
诗的大意是:远望高耸的嵩山,覆盖着皑皑白雪;俯瞰清澈的伊水,倒映着蓝天。别墅周围环绕着水滨,更绵延着百顷良田;疏落的柳枝随风飘舞,轻拂着清泉。大厦必须依靠柱石的支撑,渡过大河也需要凭借楼船。潞公堪比西汉的萧何,曾是君王的左膀右臂,如今却在荒野建屋置田。
君贶(kuàng),即王拱辰,与司马光为莫逆之交,彼此之间多有寄赠唱和之作。潞公,即文彦博,东庄是其在洛阳的别墅。诗人退居洛阳后,虽然赋闲在家,却依然牵挂朝堂,也经常关注时局的变化,这首诗就抒写了作者内心的惆怅之情。
首联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庄园周围的景观,“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 淡远的嵩山、皑皑的积雪,明澈的伊水、蓝蓝的天空,共同组成了一幅淡雅怡情的山水图画,浑然一体,又浓淡相宜。
接下来继续展现近景,“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 作者又在淡雅的画面上点染出大片平整的土地,清泉之上楼台矗立,并镶嵌其间;小溪两旁杨柳低垂,更轻拂水面。平皋,指水边平地。
首两联描写细腻,作者由远及近,俯仰结合,将远处的嵩山、伊浦,与近处的平皋、别馆、交相辉映,而清泉、拂柳更体现了恬淡与幽静的氛围,庄园之景都历历在目,令人仿佛置身其间,遐想无限。
不过写景都是为下文打下伏笔,颈联就转而抒发议论,“国须柱石扶丕构,人待楼航济巨川。” 作者用柱石、楼航,比喻国之栋梁;而丕构(指大厦)、巨川,则象征着北宋王朝的统治阶级。
扶丕构、济巨川,表现了作者虽身在江湖,却心系朝堂,急切地希望为国效力的满腔豪情。可是因为作者不满荆公的革新运动,又无法说服皇帝,虽然不得已退隐洛阳,但其实也在默默地等待机会。后来王安石二次罢相后,他果然东山再起,而且将革新派赶出朝廷,甚至就连苏轼也不放过。
最后两句表达了自己才不经用的感慨,“萧相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诗人先在前面描绘淡远恬静的山水,表现出优游闲散之情,最后又以萧何作比,表达了遭到排挤后的失落和无奈之情。
潞公虽曾像萧何一样为君王的得力干将,如今却投闲置散,每日享受宴游之乐。作者借他人酒杯,浇自家块垒,表达了闲居时的苦闷心情,可见诗人的情绪跌宕起伏,更寓意深刻。
司马光的这首七律波澜起伏,感情也抑扬有致。作者首先从大处落墨,展现出一片壮阔的背景,并由远及近、浓淡相宜地描绘了山水相依的恬静环境,诗人也仿佛超越尘俗,悠闲安逸。
后两联忽然宕开一笔,不再继续展现田园生活,而是阐述议论,传达出国家需要栋梁人才,自己却被迫归隐的无奈之情。如今时隔将近千年,王安石与司马光孰是孰非,虽然不能简单定论,但他们的积极进取精神、以及为民造福的初衷,还是值得后世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