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皇宫条件不好吗 皇帝为什么喜欢把皇子养在民间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知秀网小编带来的东汉皇子。

皇子寄养民间非常罕见,毕竟要论条件,哪里也不如皇宫优越。东汉至少有两位皇帝,出生后被寄养在民间,一位是汉殇帝刘隆,一位是汉少帝刘辩。皇帝就出现两位,看起来寄养民间的皇子不会少。

皇子为何被寄养民间?难道是皇帝想玩刺激的人生游戏?还是有意识让皇子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其实都不是,原因就一个,长在宫中的皇子们成活率太低,民间有“贱命好养活”的说法,弄到民间替皇子找护身符!

01东汉皇嗣危机及荒唐的对策

东汉帝国历时195年,八世十四帝,竟然有六位皇帝无子,有七次之多的非正常皇位继承。在位皇帝中,有四位一岁左右即位,他们又全都在位一年就驾崩。总之,在东汉如果哪位嫔妃生了个儿子非常可喜,但一点不可贺,活到成年的概率太低!

1.东皇皇嗣危机表征

①四位“吃奶皇帝”全部夭折

东汉皇帝除了头三位皇帝,即位时已经超过十八岁外,其余十一位皇帝竟然都未成年,最大的是十四岁的汉桓帝,最小的是四位不足一岁的“奶娃”:汉殇帝刘隆、汉少帝刘懿、汉冲帝刘炳和汉质帝刘缵。

这四位小皇帝无一例外地,不到一年就入太庙吃供奉。大王朝难免会出现一两位未成年小皇帝,但是小到这种程度,数量多到这么庞大,又都早夭,未免太过离奇!

②皇帝生殖能力大幅下滑

东汉皇帝儿子的数量,呈一个明显的下滑趋势。光武帝刘秀有11个儿子,汉明帝有9个儿子,汉章帝有8个儿子。到了第四代汉和帝,锐减到只有两个儿子,其中长子还身怀“痼疾”,不能做皇帝。和帝驾崩,只好由出生仅百天的殇帝刘隆即位。刘隆驾崩后,出现了第一次绝嗣。

第五代汉安帝只有一个儿子,少帝刘懿无子。第六代汉顺帝也只有一个儿子,汉桓帝无子。第七代汉冲帝、汉质帝都无子,汉灵帝终于打破纪录,将皇子的数量提升到两个!

第八代少帝刘辩无子,汉献帝替老祖宗扬眉吐气了一把,他生了七个儿子,可惜东汉亡了!

③女婴明显多于男婴

东汉皇帝的生育,还有一个离奇的现象,皇女远远多于皇子!比如汉和帝,虽然只有一个儿子,女儿却又四个。汉顺帝也差不多,一子三女,汉桓帝儿子一个没有,女儿三个。

按理来说,男婴与女婴出生的比例基本相等才正常,几任皇帝都出现极不协调的比例,这个现象很不正常。

比如汉和帝,其实人家产量不低,史书说他生了十几个儿子,全都夭折了,仅剩病歪歪的长子刘胜和一百天的刘隆。刘隆那时候就养在民间。

2.皇家寄养民间是一张护身符

为了不让皇子们不开小差乱跑,皇帝们绞尽脑汁,最后使出了“民间偏方”——把皇子们悄悄送到民间抚养。

民间有个说法,贱命好养活。这个观念到现在都还存在,尤其解放前后,老百姓都喜欢给子女取个阿狗阿猫的“贱名”,认为命贱的人阎王爷看不上,所以反而能长寿。其实胡扯淡,古代老百姓本来就够低贱了,还需要“贱名”吗?

在这件事上,汉和帝做得最彻底,几乎所有的皇子都是养在民间,包括最小的汉殇帝。被董卓杀掉的那位汉少帝刘辩,也是养在民间。估计吸取汉和帝不成功的教训,汉灵帝特地给刘辩选了个道士做抚养人。这位道士姓史,所以宫里又称刘辩为“史侯”。

汉献帝其实也可以算是这种情况,他由汉灵帝的母亲抚养在别宫,所以汉献帝刘协也被称为“董侯”。

虽然刘辩和刘协活下来了,但是不代表养在民间这种模式是成功的,至少汉和帝全都失败了。他那病歪歪的长子刘胜,是唯一活到成年的皇子,其余都死了,汉殇帝也不到两岁就驾崩了。

由此可见,寄养民间求保命根本靠不住!

02东汉皇嗣总是出现断绝的原因

连“民间偏方”都不管用,是什么原因,导致东汉皇嗣频频断绝的呢?

1.近亲结婚导致基因衰退

古代很多王朝,都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末几代皇帝绝嗣。比如清朝,最后三任皇帝都绝嗣,西汉也同样最后三代皇帝绝嗣。从医学角度,这跟皇室内部近亲结婚的恶习密不可分!

西汉外戚政治严重,一般情况下,皇后都是皇太后的侄女,皇帝会被一群表姐妹,甚至表姑表侄女包围。清王朝更明显,皇室基本只跟蒙古贵族通婚,数代下来,各种遗传疾病集中堆积爆发。

东汉这种情况大大提前了,原因就在于,从光武帝刘秀建国开始,包括皇族和功臣势力几大家族,以及几大家族之间,就形成了内部通婚的不成文规定。

比如,东汉一朝,梁氏出现三名皇后、窦氏两名、阴氏三名。此外马氏、贾氏等,都批量出现在皇宫,比如汉顺帝的皇后梁氏,她的两位姑姑是贵人;汉明帝的贵人,you贾氏姐妹姑侄、阴氏姐妹、阎氏姐妹,而两任皇后马氏与阴氏,还是姑侄关系。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封闭的婚姻圈子,必然导致遗传疾病爆发,生殖能力大幅下滑,后代的夭折率迅速升高。汉献帝为何雄起?原因就是汉灵帝和汉献帝的婚姻,突破了与豪门士族“内部交流”的怪圈!

2.后宫斗争导致残忍杀戮

后宫内部的残杀,几乎是皇家逃不脱的魔咒!人性的自私,叠加在东汉复杂的外戚势力争斗上,其残酷性要远大于别的朝代。

东汉著名的和熹皇后邓绥,在当皇后前,就遭遇前皇后阴氏的迫害。阴氏发誓要灭了邓氏全族,而她的母亲就出自于邓氏家族!这种激烈的斗争,最大牺牲品就是皇子。

汉桓帝时,皇后梁女莹就多次制造对怀孕嫔妃的残害。当年做皇子时的汉顺帝,就差点死在皇后阎氏手中。

3.皇帝寿命不长导致子嗣稀少

皇帝本来产量就低,还常常英年早逝。从第三代皇帝汉章帝起,东汉皇帝最大寿数是36岁,除了早夭的,绝大多数驾崩时只有三十岁左右。

活得长才能保证子嗣丰盛,三十岁驾崩,能生育的时间段仅剩十余年。这种状况导致皇子稀少,同时又带来一个恶果。当“老”皇帝驾崩时,新皇帝太小,提前被扔进险恶的环境蹂躏,又进入新一轮恶性循环。

4.故意选择幼帝加剧皇嗣衰绝

皇帝年幼,自然是太后干政,而太后背后就是外戚家族势力。雪上加霜的是,为了维护家族利益,外戚们往往故意选择年幼的皇子即位!

从第二任皇后马氏开始,除了最后两位汉灵帝和汉献帝皇后,其余所有皇后都不育,这就导致嫡系断绝。嫡系断绝,给外戚制造了选择空间,她们往往收养小皇子为嫡系。甚至在绝嗣后,从藩王中收继年幼的孩子为嫡系。

最典型的就是汉质帝,本来汉质帝的堂兄刘蒜已经成年,且德行非常好。当哥俩来到京城后,皇太后梁妠和她的哥哥大将军梁翼,偏偏选择仅仅一岁的汉质帝刘缵。

到后来,选择未成年皇子,几乎成了见怪不怪的定例!由此又加剧皇嗣危机。

03东汉皇室断绝对政治格局的影响

东汉王朝几乎没有平静的时候,除了前两代皇帝相对平稳,从第三代开始,政治斗争就越来越复杂。从汉和帝起,宦官势力又开始崛起,形成了外戚、豪门士族和宦官三大势力的惨烈厮杀。

在这三派势力与皇权的作用力下撕扯下,东汉帝国仅仅三代辉煌后,就迅速衰弱。最后由外戚与豪门士族联手炮制的“诛灭十常侍”事件,一手将东汉帝国推入战火,打碎了国家的统一。归根到底,这个痼疾在于皇权过于孱弱,皇权孱弱又源于皇嗣问题的严重。

一个“养皇子于民间”,从侧面暴露了东汉帝国的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