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一度很强大,为何战国后期那么弱小呢?
《大秦赋》是由延艺、顾其铭、强龙、刘永涛执导,李梦、张健编剧,张鲁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邬君梅等人领衔主演的古装历史剧。该剧讲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吕不韦、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辅佐下平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故事。
在《大秦赋》中,虽然秦国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但是,山东六国也有不同程度的戏份。并且,通过《大秦赋》,我们也能对山东六国的实力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在战国后期,赵国、楚国依然比较强大,可以说是秦国一统六国的重要阻碍。与此相对应的是,燕国和韩国,则是比较弱小的两个诸侯国。
比如赵悼襄王赵偃就曾派遣庞煖攻打燕国,如果不是秦国果断插手,赵国完全有机会吞并燕国。在无法抵挡赵国大军的背景下,燕太子丹更是被迫来到秦国,以此向秦始皇嬴政求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大秦赋》的历史背景下,燕国确实弱小不堪。但是,纵观整个战国时期,燕国也曾拥有巅峰,只可惜燕国的巅峰可谓昙花一现!
一
具体来说,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周朝时期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始祖是周文王庶长子召公,战国七雄之一。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将召公奭封在蓟的,建立臣属西周的诸侯国燕国。但召公奭没有前往蓟地就封,而是派他的长子克管理蓟地,自己则留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继续辅佐周王室。
公元前7世纪时,山戎先后南下攻伐郑、燕、齐等国,燕桓侯时被迫迁都临易(今河北容城)以躲避山戎的侵扰。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所在的疆域,无疑是人烟稀少之地,还要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而这,导致燕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期默默无闻。
公元前323年(燕易王十年),燕国参加了公孙衍发起的韩、魏、赵、燕、中山“五国相王”活动,燕国在此年称王。尽管在爵位上,燕国已经和其他诸侯国平起平坐了。不过,此时的燕国,依然可以说是战国七雄中垫底的诸侯国。公元前314年,燕国爆发了子之之乱。
对此,燕国旁边的齐国,没有放过这一机会。齐宣王派匡章率兵十万,从渤海进发,进攻燕国。燕国人都痛恨子之,纷纷开城迎接齐军,五十日以内,直破燕都。齐军攻占燕国后,并无撤回之意。匡章不管束齐军,士卒欺凌百姓,燕人纷纷起来反抗,驱逐齐军。匡章站不住脚,只好带兵回到齐国。
二
虽然齐军从燕国撤出了,但是,子之之乱和齐国的劫掠,还是让燕国元气大伤。当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跌入谷底的燕国,反而迎来了一位将改变燕国历史的君主,这就是燕昭王。齐国从燕国退兵后,赵国拥立在韩为人质的公子职,并以兵护送至燕国,燕国相国子之死后两年,燕国人共同拥立公子职,是为燕昭王。由此,对于燕昭王来说,和《大秦赋》中的秦庄襄王一样,也有在其他诸侯国当人质的经历。
燕昭王即位后,励精图治,招揽人才,意图振兴伤痕累累的燕国。燕昭王爱贤敬贤的名声不胫而走,风传天下,各国才士争先恐后地奔赴燕国。其中不乏名士:如武将剧辛从赵国来,谋士邹衍从齐国来,屈庸从卫国来,乐毅从魏国来等,真是人才济济。对此,燕昭王千金买骨的典故,无疑对之后的赵悼襄王赵偃形成了启发。在《大秦赋》这部古装电视剧中,嬴政一度下达了逐客令,所以赵偃千金买骨,想要吸纳秦国的外客。但是,因为郭开从中作梗,赵悼襄王最终没能从秦国手中抢走人才。不过,燕昭王却是成功吸引到乐毅等人才。
三
燕昭王在乐毅等人的辅助下,兢兢业业地奋斗了28载,不仅燕国日渐殷富,积累了相当实力,而且培养了奋发图强的风俗。燕国上下同仇敌忾,举兵伐齐的条件一天天趋于成熟。曾经,齐国在燕国的土地上胡作非为,这让燕昭王痛恨不已。所以,他一直在等一个机会报复齐国。公元前286年,齐国吞并富庶的宋国,无疑将这样的机会双手奉上。对此,在笔者看来,吞并宋国后,虽然齐国的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不过,这也引起了周边诸侯国的猜忌,从而促成了五国伐齐之战。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兵出征。此时,楚军已驻军于淮南,准备夺取齐国淮北之地;秦与赵、韩、魏也各派一名大将军率军向齐国进发。齐国一开始并未料到燕国会联合诸国攻齐,等到发现燕军已攻入齐国时,才仓促应战。齐国虽然调集二十万大军,渡过济水,西进拒敌。但是,齐军因连年征战,士气低落。
在此背景下,五国联军发起进攻,齐军一触即溃,连连败北。齐军主力被歼后,自然没有能力抵挡接下来的进攻了。对此,燕国名将乐毅厚赏秦、韩两国大军后遣其归国;然后命赵军进攻河间,命魏军转向东南收取昔日宋国之地;而乐毅自己则率燕军直捣齐都。燕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一鼓作气攻占了临淄。
四
最后,燕军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接连攻夺齐国70余城,仅剩下莒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南)两城未被攻下。在伐齐战争取得决定胜利的同时,燕昭王派燕将秦开袭破东胡,迫使东胡从燕国东北部后退千余里,燕国领土向东北扩展到辽东一带。燕还向南进军,攻占了中山国许多地方。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乐毅伐齐之后,燕国迎来了自己的巅峰。彼时,燕国实际占据的疆域,可以说是位列战国七雄的第三名了,也即仅次于秦国和楚国。从这一角度来看,燕昭王时期的燕国,可以称之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
但是,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因病去世,这让燕国好不容易取得的巅峰,转瞬即逝。燕昭王去世后,燕惠王即位。燕惠王对于功高震主的乐毅猜忌不已,最终派人取代了乐毅,这导致乐毅无奈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乐毅离开燕国后,田单击败了燕军,成功恢复了齐国,这意味着燕国好不容易攻占的疆域,最终损失殆尽了,这也让燕国跌出了强国的阵营。
在此之后,虽然齐国也走向了衰落,不过,强大的赵国却是多次击败燕国,让燕国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比如在《大秦赋》这部古装电视剧中,廉颇、庞煖、李牧等赵国名将,都有击败燕军的战绩。基于此,在整个战国中后期,燕国和韩国一样,都是最为弱小的诸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