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义帝熊心与楚怀王是什么关系?史记中是怎么记载的?

楚义帝熊心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知秀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作为《大秦帝国》系列的最后一部,2020年,《大秦赋》登上了荧幕。在《大秦赋》的结尾,秦王嬴政终于扫平六国,一统天下。

然而,秦始皇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王朝根本没有千秋万代。他刚死没多久,陈胜吴广振臂一呼,中华大地便风起云涌。陈胜吴广虽然牺牲,革命之火却愈发旺盛,六国人士纷纷重振河山。最终复国的各国尊楚王熊心为盟主,在公元前206年完成了灭秦大业。此时距离秦始皇一统天下,才过去了15年。

楚王熊心何许人也?根据司马迁所著《史记》记载,熊心是被秦昭襄王诱骗软禁、死于异国他乡的楚怀王之孙。当初项梁、项羽叔侄二人起兵以后,项梁听说陈胜兵败牺牲,便考虑自立为楚王。

这个时候范增拜见项梁。他告诉项梁,陈胜失败,是因为他自立为楚王,人们认为他是为了一己私利而起兵。现在人们拥戴项将军您,是因为你们项氏一族,世世代代都是楚国的将军,立有大功,天下百姓都希望您来振兴大楚。项梁恍然大悟,于是派人找到楚怀王之孙熊心,此时这位楚国王孙的处境落魄,正在为别人牧羊。项梁立熊心为楚王,仍称楚怀王。

看到这里,我曾经一度感到疑惑。根据史料记载,楚怀王生于公元前355年,去世于公元前296年。这么一看,这对祖孙的活动时间,相差将近一百年。这个时间跨度,未免太长了。

我们再对比一下,楚怀王的另一个孙子、楚考烈王熊完(如果熊心确实是楚怀王的孙子,那么楚考烈王就是熊心的亲兄弟或者是堂兄弟,即平辈人。),曾经在秦国做人质十年。(公元前272年到公元前263年。)

而在《大秦赋》中嫪毐发动叛乱的时候,相国昌平君为平定叛乱立下大功。这位昌平君,就是楚考烈王在秦国做人质的时候娶了秦昭襄王的女儿所生的儿子,算起来还是秦王嬴政的表叔。

既然楚考烈王和熊心是平辈,那么昌平君就算是熊心的侄子辈。但群雄反秦的时候,熊心只是个放羊娃,顶多二十来岁,那么他应该出生于公元前230年左右。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熊心真的是楚怀王的孙子,那么他居然比自己的侄子、出生于公元前271年的昌平君小了将近40岁。这个问题究竟如何解释?

由此看来,熊心是楚怀王孙子的可能性,真的不大。那么会不会是司马迁的记载出了问题呢?

现在我的看法是:熊心不太可能是楚怀王的孙子,而司马迁也没有错。此话怎讲?

我们不妨来看看司马迁老先生是怎么描述楚怀王和熊心关系的:楚怀王(之)孙(熊)心。

我们有的时候会有一种想当然的判断,看见这一句话,第一反应就是熊心是楚怀王的孙子。但是这句话有没有别的解读呢?

我们再看看《三国演义》。按照罗贯中老先生的叙述,刘备乃是汉景帝的第十九代玄孙。当魏王曹丕自立为帝、建立曹魏后,诸葛亮等人劝刘备称帝,延续汉统,但是被刘备拒绝了。

他说,自己虽然是汉景帝之孙,但是对百姓没有什么恩泽,没有资格称帝。显然,这里的“景帝之孙”,不可能是指刘备是汉景帝的孙子。

为了保险起见,我特意查阅了一下“孙”的含义。“孙”通常来讲确实是指孙子,但是也可以指孙子的后代。

如此一切就明白了。司马迁所描写的“楚怀王(之)孙(熊)心”,表达的意思是楚怀王的后裔熊心,而不是确指孙子。如此,以上的问题,也就解释得通了。

那么项梁为何要强调熊心是楚怀王的后人,而不是楚怀王哪一个儿子的后人呢?我说得再多一点。“雪中送炭”这个成语,就是来自于楚怀王的故事。

某个冬天的早上,楚怀王醒来,觉得天气挺冷的。很快他就想到,寡人都觉得冷,何况百姓呢?于是他马上下令救济百姓。这么看来,楚怀王虽然被秦国耍了那么多次,但是也称得上是心系百姓的一代贤君。楚怀王在秦国去世以后,秦国将他的棺材送回楚国,楚国民众自发前去迎接,感念他的恩德,痛惜他的惨死,人人悲痛不已。显然,用楚怀王后人的名号,更便于点起楚国人民的反秦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