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灯具,在外观和功能的设计上有了哪些进步?
汉朝灯具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知秀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灯具从古至今,对于人类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依靠灯具的发明,在黑暗中获得光明。演变至今,灯具的用途也从最开始的照明,逐渐演变为一种装饰物。它的形态也从最开始的,一 根树枝做成的火把,进化成了各式各样的形状。其实灯具的装饰用途在我国汉代就已经极具代表性,而且当时设计的灯具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同时所展示出来的制造工艺也体现了古人一定的环保意识。
在我国古代,最早的灯具造型相对简单,顶部一般用金属制作的灯盘,下部有底座,中间以柄连接,照明的燃料多以动物的油脂做成的蜡烛。到了汉代,对于灯具的外观和功能上的设计有 了极大进步。
汉代的灯具形态上出现了多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座灯的单一形式,还有行灯,吊灯,盘灯,釭灯等。同时在材质上也十分多样化,有陶,玉,铁,石以及青铜等材质。这其中又以青铜材质的灯设计最为丰富多彩。当时的外形设计理念也也从最早的单一形象,逐渐增加了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
在汉代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大部分灯具的燃料多用以动物的脂肪为原料制作,所以在照明的过程中,往往得不到充分的燃烧,会产生烟尘,不仅呛人,更因此污染了生活环境。对于这一弊端,汉代的灯具进行了改进。
首先灯体做成中空形态,然后注入清水,外加一个导烟管,在灯盘上油脂燃烧的时候,产生的污浊气体会顺着导烟管注入到灯体内的清水里,以此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并且导烟管的发明在灯具的形态上也增加了多样性,尤其是在那些象形灯体上,如人物造型的手臂,或者禽类动物的脖子,都可以作为导烟管。
汉代灯具的这种以蓄水方式过滤烟尘的发明,在整个世界灯具史上一直都是最先进的发明。相比于西方,直到公元15世纪,才由有天才之称的达芬奇发明了铁皮导烟灯罩。比我国足足晚了1500多年。并且随着大量的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汉代灯具来看,这种具有环保意识的灯具遍布区域十分广泛,基本上属于全民普及的状态。
在1985年,于陕西出土了西汉时期的雁鱼铜灯。这盏铜灯高约半米,整体造型为一鸿雁双脚并立,曲颈回首,嘴中叼着一条鱼,整体造型线条优美,雁与鱼的形象十分生动,羽毛与鱼鳞上的细节处理非常自然,显示出了西汉时期高超的制造工艺。
=
同时,这盏雁鱼铜灯还具有极高的科技价值。据了解,雁腹中空可以储水,同时鱼身和雁颈相连,并且中空作为导烟管,与雁腹连接,达到净化烟尘的目的。不仅如此,鱼身下的灯盘上有小柄,可以控制灯盘上的两片青铜灯片开合,以此来控制灯光的明暗亮度,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挡风,保证燃烧的稳定性。这样一个兼具美观装饰与环保实用的灯具的出土,让我们不由得感叹古代人民的智慧。
说到汉代灯具,就不得不说说有“中华第一灯”之称的长信宫灯 。
长信宫灯属于皇室御用灯具,出土于西汉的中山靖王刘胜(刘备的祖先)的妻子墓穴中。长信宫灯的制作工艺非常精巧,灯体高度在半米左右,整体造型是一个双膝跪地的宫女,外表做了鎏金工艺,直到出土的时候,依旧光彩照人。
宫女的左手托着灯盘,右手深入灯罩之内,仿佛在挑弄灯芯,造型十分灵动。这盏铜灯的灯座,灯盘,包括宫女的头部,手臂都可以自由拆卸。因为灯罩灯盘可以随意开合,这就意味着可以随意调节灯的明暗和光照的角度,十分新奇。长信宫灯的导烟管就是宫女伸进灯罩的右手臂,燃烧产生的烟尘可以通过手臂和身体到达装有清水的底座,能有效地减少尘埃和刺鼻的异味。
通过以上这些,我们能看到在西汉时期,灯具的储水化烟科技就已经非常的普及。这种环保的意识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受到了当时人们的高度重视,而且灯具上的装饰与科技的完美结合在当时也是非常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