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福康公主是什么出身?看看她被溺爱的一生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知秀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福康公主的故事。

随着电视剧《清平乐》的热播,剧中公主赵徽柔与太监梁怀吉之间的爱情故事,也让许多人觉得十分“意难平”。但这看似狗血的情节,在历史上真的存在过吗?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事实上,历史远比我们想象得精彩,这看似荒诞的剧情在历史上是有迹可循均的。梁怀吉在历史上却有其人,这一点,司马光的《涑水记闻》与《宋史》均有记载。而徽柔公主虽然是虚构人物,可历史上也有其原型,她就是宋仁宗的长女福康公主。

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福康公主,她是宋仁宗的长女,生母为苗贵妃。宋仁宗算是个风流皇帝,其后宫人数十分可观,因此子女也不少,足足有三个皇子、十三个公主。但奇怪的是,宋仁宗的子女大多早夭,不仅三个皇子都未能成年而亡,大部分公主也是命途多舛。因此福康公主作为长女,能够健康平安地活下来。再加上她从小就机敏活泼,俨然成为了宋仁宗“不漏风”的“小棉袄”,这也难怪宋仁宗将其爱若珍宝,有求必应了。

嘉祐二年(1057),福康公主年满二十,宋仁宗为其举办了一场极其隆重的册封仪式,将她册封为衮国公主。这是宋朝历史上,第一次举行的正式的公主册封仪式,其荣宠可见一斑。

还不仅这样,宋仁宗更是花费了数十万贯的钱,为她修建了一所极尽豪华的公主府邸。前面忘了说,宋仁宗不仅风流,他还抠门,别说翻修自己的宫殿了,吃个夜宵都抠抠搜搜的,如今这般为女儿大兴土木,对福康公主的感情之深由此可见。

岁月更迭,很快福康公主到了要出嫁的年纪了。虽然宋仁宗不舍,但女儿再留就要成“老姑娘”了,为此宋仁宗精挑细选,决定把公主嫁给李用和的次子李玮。

李用和是宋仁宗生身母亲李宸妃的弟弟,也就是宋仁宗的舅舅。而且他本身就官至丞相,福康公主嫁给李玮,不但亲上加亲,身份上也算匹配得上。

李玮比福康公主大上三岁,也算得上是一个才子了,艺术方面的才华尤为突出。他是一名书画家,也是一名收藏家,家中收藏了许多魏晋时期的珍品,更是吸引了苏轼、米芾等人前来观赏。但遗憾的是,李玮长得就比较“寒碜”了,甚至可以说是丑陋。并且李玮生性木讷少言,与活泼开朗的福康公主有着天南地北的差距。试问哪个少女不怀春,不希望自己的郎君是一位能言善辩,俊逸潇洒的儿郎呢?李玮很明显是不符合这个标准的,因此两人婚后的生活并不美满。

就是在这种郁郁寡欢的情形之下,福康公主与身边的太监梁怀吉有了一段不可言说的恋情。

梁怀吉最开始的时候是前省的内侍,后来才被调到福康公主身边伺候的,后来作为陪嫁内侍一同随公主入了李家。

能吸引福康公主,梁怀吉自然长得不差,也是五官端正,眉清目秀的俊小伙。其实福康公主更重要的是梁怀吉能说会道,而且长期的经历使他十分擅长察言观色,自然很得公主欢心。受限于生理因素,两人的这段恋情也称得上柏拉图之恋了。可福康公主对丈夫爱搭不理,却对梁怀吉喜笑颜开,还经常结伴玩乐,这一切都引起了李玮母亲杨氏的不满与警惕。

嘉祐五年(1060),福康公主又与梁怀吉在月下饮酒玩乐,杨氏为了弄清事情,就在旁偷看,不慎被当场发现。福康公主是金枝玉叶,脾气难免骄纵,竟当场打了杨氏一顿。还连夜跑回皇宫,打开宫门,向宋仁宗控诉此事。

这样事情可就闹大了。这件事情最关键的地方倒不在于福康公主打了自己的婆婆,虽然这有违孝道,但公主就是公主,公主下嫁后,辈分会自动抬升一辈,是不需要向杨氏行公婆之礼的。这件事情最严重的在于,福康公主在半夜私自打开了宫门,犯了大忌。在古代,宫门一旦下钥,轻易不得打开。

福康公主可算是捅了马蜂窝了。一时之间,群臣激愤,司马光、唐介、王陶等大臣纷纷上奏,表示不满。可宋仁宗有心偏袒,终究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没有对公主进行处罚,只是遣散了她身边的太监宫女,并将梁怀吉发配洛阳打扫宫苑。不仅如此,鉴于公主与驸马感情不睦,特许公主回到宫中居住。而李玮就有些冤枉了,本没有任何过错,却也被贬斥卫州。

公主回到宫中,却因心上人远离而大闹不已,多次威胁要自杀。皇帝拗不过自己的女儿,只好将梁怀吉再次调了回来。

一时之间舆论仿佛炸开了锅,太常博士傅尧俞甚至毫不客气的说“这是被天下人嗤笑的大笑话。宋仁宗自知理亏,也只能置之不理。

但公主和李玮毕竟也算是政治婚姻,没能轻易和离,哪怕后来和离了,也因为种种原因复婚了。后来宋英宗即位后,宋英宗只是宋仁宗的养子,自然也对福康公主谈不上多上心,更不愿去理会这桩烂摊子的婚姻。

最后,福康公主郁郁而终,年仅三十三岁。多年的争吵也老早消磨了福康公主与李玮之间的夫妻情分,公主病时,李玮甚至没有好好照料她,还各种使绊子,衣食皆供给不足,以至于公主甚至长出了虱子……

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为计之远”。父母可以疼爱孩子,却不能保护他们一生,哪怕宋仁宗贵为天子,最后也不能护得福康公主事事周全,反而让福康公主在死前受尽了“委屈与折磨”。如果真的希望孩子一生幸福,其实更重要的还是培养孩子的品性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