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汪直,对朝政的实际影响力其实并不大

说到汪直,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太监汪直能够被人所熟知,一直是他身上的权宦光芒,尤其是《龙门飞甲》之类影视剧的播出,使得汪直的形象瞬间变成另一个“魏忠贤”,人们总是把汪直和明英宗时期的王振、明武宗时期的刘瑾、明熹宗时期的魏忠贤相提并论,以至于形成对于汪直的刻板印象:提督西厂,左右朝政,威风凛凛。

但在历史上汪直的权势根本没有办法和王振、刘瑾、魏忠贤这三位大太监相比。王振等人嚣张跋扈,肆意横行,在党同伐异、屡行大狱、误国殃民方面劣迹斑斑,而汪直在历史上仅仅是提督西厂,而持续时间不到一年,此后一直在边境领兵作战,对于朝政实际上影响力并不大。

西厂成立与汪直

汪直出生于广西桂平县大藤峡,生年不详。在明宪宗登基的第一年即成化元年(1465年),明朝大臣赵辅,韩雍带兵16万镇压大藤峡起义,在起义军被镇压后,一部分大藤峡瑶族儿童被阉割送入皇宫充当宦官,汪直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幼童,明孝宗朱祐樘的母亲纪氏也是在这次行动被俘入宫。

但是汪直比较幸运,他被选入万贵妃的昭德宫充当小内侍,由于靠近万贵妃,于是受到了万贵妃的宠信,而明宪宗在爱屋及乌的心理下把汪直升任为御马监太监。御马监是明朝宫廷十二监之一,与兵部及督抚共执兵柄,实为内廷“枢府”,此外还有管理御马草场的职责,在当时可以与东厂抗衡,故而汪直年纪轻轻实际上已经位极人臣。

汪直被明宪宗启用设立西厂,则是在成化十二年出现的一些怪事:

《万历野获编》记载:成化十二年(1476年)正月,明宪宗前往大祀殿举行郊祀,祭祀皇天后土,但是这天明宪宗刚刚举行郊祀仪式,突然刮起了大风,气温瞬间变冷,几名旗手和乐官被活活冻死,这件事情引发了诸多议论。《明宪宗实录》记载:成化十二年(1476年)七月,北京西城区域突然出现伤人事件,黑眚是一种类似于黑狐的怪兽,此后在皇宫之中甚至也出现了黑眚的踪影,这使得明宪宗十分忧惧。《明史》记载:在成化十二年(1476年),一个名叫李子龙的道士自称精通法术,结交了太监韦舍,在太监韦舍的帮助下进入皇宫,后经人告发,李子龙和韦舍都被杀死。在中国古代素有天人感应之说,当老天爷觉得天子皇帝不称职的时候,就会降下灾异,以此惊醒皇帝。而成化十二年的种种怪异事件使得明宪宗感觉自己的统治出现了状况,于是明宪宗让汪直带着一两个助手乔装出宫,替明宪宗侦查朝廷内外的秘密。在成化十三年(1477年)正月,明宪宗正式设立西厂侦查内外,汪直总领西厂。

西厂是一个被夸大的特务组织

在西厂成立之初,汪直便整肃了两起大案。

杨晔杀人案。根据《謇斋琐缀录》记载,杨晔是明代“三杨”之一杨荣的曾孙,官居福建都指挥,但是杨晔和他的父亲杨泰两人横暴乡里,曾经把活人放在棺材里活埋,最后被仇家告状,受到刑部、锦衣卫的逮捕令。杨晔害怕逃到京城投奔姐夫董璵,并且想要贿赂官员逃脱罪行。

但是董前去和西厂下属的锦衣卫百户韦瑛求情,结果韦瑛向汪直告发此事,最后汪直派人直接逮捕杨晔和董璵,并且搜出了二人试图贿赂官员的名单,但是由于这个受贿行动没有付诸实践,所以西厂搜不到财物,只能拷打杨晔和董璵,于是二人只好胡乱招供杨仕伟藏有财产,杨仕伟立刻被逮捕。

最后杨晔因为酷刑死在了诏狱,杨泰被处以死刑,杨仕伟和董璵被贬官,杨家被抄家。杨晔杀人案直接使得官场的丑陋暴露在明宪宗眼前,明宪宗认为汪直雷厉风行办的不错,紧接着出现了第二个案子。覃力朋杀人案。

覃力朋是明宪宗时期的南京镇守太监,他在前往北京向明宪宗上供之后,在返回南京的途中,他弄了几百艘船装私盐运回南京,一路上骚扰民间,尤其是在到达武城县时,武城县的典吏率人查问情况,覃力朋害怕私盐的事情被人发现,和武城县的典吏发生冲突,他打掉了武城县典吏的几个牙齿,并且射杀一人。

这件事情被西厂的校尉侦查到了,于是汪直直接派人把覃力朋逮捕,押回北京审问。覃力朋最后是求救于司礼监,才得以躲过一劫,但是因此被免职,不再复用。覃力朋倒了之后,西厂在汪直的带领下开始肆无忌惮的抓人。但是西厂的行动引起了百官和权贵的恐慌,在成化十三年(1477年)五月,内阁大臣商与万安、刘、刘吉上奏,最终明宪宗废除了西厂。

但是在一个月后,西厂复开,不过汪直管理了西厂不到一年,在成化十四年(1472年)后,汪直就前往边疆征战,只是挂了一个西厂厂公的名头,实际上西厂并不是由汪直直接统辖,所以并没有像刚刚成立时期那样肆无忌惮,只是人们心有余悸而已。

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群臣再次上奏,明宪宗下令废除西厂。这个运行只有6年的特务组织便宣告灭亡。所以西厂在影视剧中有被夸大的成分,在真实的历史上,西厂只是明宪宗用来侦查内外的工具,而且成立时间很短,并没有到达祸国殃民的地步。

汪直的边疆征战时期

汪直在成化十四年(1472年)到成化十八年(1482)期间主要在辽东和大同征战,在辽东期间攻打的是女真人,在山西期间主要对付的是蒙古人,并且都取得边功,在这期间也有排除异己的行为,但是总体而言还是功大于过。

汪直对于女真人的征剿

建州女真大约是明代宣德年间到达婆猪江和苏子河一带定居,在明英宗到景泰帝时期发展壮大,在明宪宗时期已经大肆抄掠明朝和朝鲜边境,尤其是明朝册封的建州左卫都督董山经常犯边,在成化三年(1467年),明宪宗派李秉和赵辅征剿建州女真,明军大获全胜,董山被被送往北京处决。

而然而建州女真在元气恢复之后,再次侵犯明朝和朝鲜边疆,最终明朝决定发动大军对建州女真进行清剿。而汪直也被明宪宗安排在在这次军事行动之中,汪直之所以被选定,是因为汪直亲信陈钺劝汪直建立边功,于是汪直请求明宪宗允许,最后成为继陈钺、朱永等明朝五路大军的一员统帅。

这一次明军清剿建州女真时,也让朝鲜前去派兵前去攻打建州女真,这一次清剿再次大获全胜,建州女真也变得四分五裂,无法对于明朝形成有效的威胁,直到万历年间,建州女真才再次兴起,不过那已经是一百多年以后的事情。

汪直与蒙古人的征战

明朝的边患主要是蒙古人引起的,在成化十六年(1480年),蒙古亦思马因部侵犯明朝边疆,和汪直交好的明朝名臣王越便联合汪直向明宪宗请求征剿蒙古亦思马因部,于是明宪宗决定发动大军进行对于蒙古人的打击。

成化十六年(1480年)正月,明宪宗命朱永为平虏将军、总兵官,由汪直监军,王越提督军务,前往讨亦思马因。汪直虽然是监军,但是对于王越的军事指挥却没有任何干涉。正月二十七日,王越率领的一支军队到达奔袭至威宁海,当时蒙古人并不知道明军来袭,结果被打得大败,达延汗巴图蒙克即小王子仅以身逃。

成化十七年(1481年)二月,蒙古人从海东山等地进入明朝境内抢掠,王越再次与汪直、朱永出大同,于黑石崖追击蒙古人,生擒十人,斩首一百十三级人,获马七百二十九匹,器械六千二百余件,蒙古人再次大败。成化十八年(1482年)六月,蒙古人再度入侵延绥等处,王越与汪直调兵援助,蒙古人再度大败。

但是汪直好运也到了尽头,多年在外的汪直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在朝廷的根基,尤其是汪直一手提拔的亲信尚铭因为办案没有通告汪直,汪直扬言报复,结果尚铭在明宪宗面前说坏话,他说汪直在外面说明宪宗在宫廷内的私密之事,明宪宗由此十分生气,成化十九年(1483年),汪直被调到南京御马监,接着被贬为奉御,此后再无声息。

对历史的一点感慨

其实汪直被贬谪的时候还很年轻,成化元年(1465年)以幼童入宫的话,汪直当时应该是5到7岁的孩童,汪直在成化十九年(1483年)前往南京时也不过是二十多岁的人,在明孝宗登基称帝后,汪直曾经被征召回到北京,不过关于汪直晚年的消息却很少,甚至他何时去世历史文献也没有记载,仿佛一个彗星扫过天空,没有任何其他遗迹。

其实很多人虽然把汪直和王振、刘瑾、魏忠贤相提并论,认为这些人是明朝的四大宦官,但是汪直的为人处世和权力大小远远不及其他三位权阉,他的危害程度也没有其他三位权阉那么大,他也有肆意横行的行为,但是并未作出伤天害理的事情,而且汪直很多事情都被《明史》刻意污名化了,尤其是某些错误被故意放大化。

尤其是《明史》把汪直在边关的军事行动全部说成是军事挑衅,在文人们看来汪直的军事挑衅引发了明朝的边疆危机,而在实际上明朝的边疆危机持续了两百多年,直到明朝的灭亡都没有平定,这完全不能归结于汪直一个人的缘故,所以这种史学观点肯定是不全面的。

如果从整体而言,汪直确实属于封建体系阴暗面中宦官制度下的一员,他的影响肯定是消极的,但是从他的作为来看,他确实是一个对于明宪宗和明朝有贡献的宦官,而不是类似于刘瑾和魏忠贤这种寡廉鲜耻之辈,所以对于他的评价很多地方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