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暴怒狂躁的项羽,13岁的小孩是如何拯救百姓的?
说到项羽,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十三岁
13岁,古人称为:舞勺之年,今人眼中:初中生。无论放在哪个时代,这个年纪都是距离步入社会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风雨危险皆被父母老师所遮挡,唯一忧虑的是学习成绩,感到危险的是考得差父母师长的“棍棒威胁”。现代有一句十分热门的网络用语: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用在本文这位年仅十三岁的主人公身上再合适不过。
古时候的十三岁正是上学堂、学知识的年纪,现在也是如此,干过最大胆的事恐怕是逃学上网,最精通的技艺不是打游戏就是学习。可在秦亡之后的乱世——楚汉争霸,一位13岁的小孩却用最无用的东西征服西楚霸王兼屠城狂魔项羽,从即将被活埋的大坑中救出数十万即将死亡的百姓。
暴怒狂躁的项羽
公元前203年,这一年注定不平凡,有许多生命将离开这片土地。十月,齐王田广烹杀汉王刘邦的使者郦食其,韩信军大军压境,田广摄于韩信在井陉之战以弱胜强的战绩,早早逃出齐都。既是楚汉争霸,汉王刘邦处待不了,那就去楚王项羽那吧。
项羽没有立即伸出援助之手,搭救田广一下。此时的项王正处于狂躁愤怒的状态,彭越背叛他,夺他城池十七座,他要一座一座抢回来,挽回颜面,宣泄自己的怒火。项羽是战神,也是军神,彭越哪是他的对手,他的对手起码是章邯、刘邦和韩信这一级别的。
彭越被你撵着跑,占领的城池被楚军轻而易举地夺回,还没出全力战争就结束了。唯外黄城例外,项羽亲率大军一连数天猛攻外黄,非但没攻下,还不断地在损兵折将,这在当时都不能说是硬骨头了,而是狠角色、铁骨头。这就让凶名威震天下的楚军和项羽束手无策了吗?怎么可能!
楚军在无敌统帅项羽的指挥下,休整了一会,然后下令将士们一鼓作气地冲向外黄城墙,项羽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楚军来势汹汹,项羽动真格了,外黄人的末日即将到来。名不见经传的外黄城在能抵抗这么久,实在令人恼火,这在项羽眼中是犯罪,是挑衅。战前,项羽都想好该怎么惩罚他们了——屠城。
举起屠刀
可是楚军这一认真,外黄人直接顶不住了,主动选择投降。但是抱歉,项羽并没有提供投降免死这个选项。项羽身披染成血衣的战甲,进入外黄城的第一件事是:安排部下将城内男女老少全部拉到城下。然后发布了一道恐怖的命令: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阬之。就算是再傻再迟钝的人也知道,项羽是要来搞屠杀啊。
十五岁以上悉数坑杀,十五岁以下另作安排。顿时,外黄城内外响起一阵又一阵的哭号,可这并没有让项羽怜悯。他们越哭,项羽快感越足。早投降不行吗?非要抵抗那么久,临近破城再投降,这不是看我好说话是什么?弱肉强食的乱世,给人的印象是好说话可不是好事。如果每次都碰到外黄这种城池,这不得烦死。
绝大多数人在哭泣在哀嚎,还有一部分在赤手空拳的殊死一搏,这两条路都不好,救不了自己,也救不了大家。唯有一人,选择了另一条路,找出了一条救世之路,还是正确的。此人年纪不大,在史书没留下姓名,只说他是个13岁的小男孩。数十万百姓即将步入地狱之前,救世来了。
这位13岁的小孩不是名门贵族出身,而是外黄县令门客的儿子,可能是在门客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他也许多多少少学会了纵横之术。小孩不忍心自己熟悉的亲人朋友邻居们被当作畜生般被屠杀,然后掩埋在地底。所以他鼓起毕生最大的勇气,想尽办法来到项羽面前进行游说。
项羽不是谁想见就能见的,何况是外黄罪民之后。小孩找到值班楚兵,不断恳求他,让他带自己去见项羽。死缠烂打下,外加值班楚兵不是什么坏心肠的人,先去询问楚王项羽的意见,得到饶有兴趣的项羽同意后,再将其带至。而这不过是救世的第一步。
孩子的自救
13岁的小孩面对的不是普通的大人,不是普通的将军,也不是普通的诸侯王,他面对的是这个时代的高峰,西楚霸王项羽。小孩要去征服项羽,手段不是美色柔情,不是亲情威信,更不是军事武力,而是道理。项羽听过的道理不少,屠城之前多少有人提出反对讲过道理,可项羽都没听,他会听这小孩的吗?会。
小孩用深入浅出的道理告诉项羽,屠外黄城的利弊:“彭越彊劫外黄,外黄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阬之,百姓岂有归心?从此以东,梁地十馀城皆恐,莫肯下矣。”这话不是没人说过,可从一个不过13岁的孩子口中说出,挺震撼人心的。项羽选择了听从,放弃了屠城的想法,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阬者。东至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威服天下,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兵家至高境界。
而数十万百姓的命是十三岁的孩子救下的,史书只记载其事,未记载其人名。对那孩子来说,这一切的声名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试想,十三岁的年纪你在干嘛,你有勇气去劝说项羽吗?你有口才征服项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