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统治者为何要采取灭族的手段呢?三族、九族分别指的什么?
大家好,这里是知秀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古代灭族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普遍来看,灭三族,指的就是父族、母族、妻族。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妻族,这里的妻族不包含小妾。所以那些小妾想要争夺妻子的权利时,就应该要考虑一下在灭族的时候,能否同甘共苦了,毕竟只有正妻家,才有资格被灭族。
这么一说,估计把那帮小三小四给吓得脖子一缩了,想要上位就得承担相应的后果。由此可见,大秦丞相李斯他们家被夷三族,就是把父母家的人,和老丈人家的人都给灭了。
这属于至亲系列,被灭了以后,就没有人会想着给他们家报仇雪恨了,这就是灭族的好处。至于说李斯家有多少人受牵连,这个是没有记载的。
按照道理来说,李斯的父母肯定去世了,而李斯至少是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李由当时在外带兵,后来战死了,所以也不在被灭族的行列之中。顶天了就是他老婆、兄弟这些人被诛杀。
一、灭三族的其他说法就比较轻了。
除了父族、母族、妻族外其实灭三族还有其他的解释。
第一种说法:父、子、孙。
也就是说,三族只有父亲的兄弟、自己的兄弟和儿子的兄弟,这种做法虽然让你断子绝孙了,可是相对于此前的那种说法,可就轻了很多了,甚至连老婆都不会受到牵连。
等于就是把你们家族的男丁都给灭了,剩下的女眷,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来,算是灭三族里比较轻的一种做法了。
第二种说法:父母、兄弟、妻子。
这种做法其实也不算太严重,毕竟所受到牵连的,只有你的父母,你的兄弟和你的老婆孩子。剩下的相关亲眷,也没有掺和进来。
这两种做法,至少做到了女眷方面相对受到的牵连少一点。历史上的女人在很多时期,地位都是比较低下的。但是在受到牵连的时候,显然她们也是有一定优势的。
由于世事动荡,女性的流动性也很强。尤其是在乱世,今天是这家的媳妇儿,明天可能就会成为那家的小妾,所以她们一般来说,也不会为自己的夫家报仇雪恨,况且也没有那个实力。
所以第一种说法里,就没有包含女眷,而第二种说法里,只包含了自己的老婆,却没有包含母亲和儿媳妇儿的族人。
二、灭九族,那就有点惨无人道了。
其实在电视剧中,我们往往听到的,不是灭三族,而是灭九族。那么什么是灭九族呢?一个人哪里来的九族呢?不得不佩服咱们的祖先,有着先进的创造思想。
其实这也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这是啥意思呢?也就是说父亲这一脉有4大方向需要去灭。第一大方向就是自己这一族,毕竟你是你老爹的儿子。第二大方向就是父亲姐妹们这一族,包括她们的儿子。第三大方向是你的姐妹包括她们的儿子,第四大方向是你的女儿和她们的儿子。
母族三指的是,母亲的父亲一家子,母亲的母亲一家子,母亲的姐妹一家子。
妻族二指的是,老丈人一家子,丈母娘的娘家一家子。
这个就比较狠了,基本上在世上跟你稍微有点血亲关系的人,全部都被灭了。从此以后,世上的其他人就跟你没有任何关系了,自然不会想着为你复仇了。
第二种说法:上五代和下五代。
这种说法就比较直接了,包括了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等九代人。
这九代人不可能同时活着,所以我认为这种说法实施的难度很大,毕竟杀伤力有限。但是这也证明一件事,就是要让你这一大家子断子绝孙罢了。
明清时期的九族,一般指的就是父宗。这里依旧没有提到女眷,由此可见女眷受到牵连的几率依旧不大。
三、灭十族才是巅峰状态。
相对来说,灭九族已经很厉害了。可是历史上还有诛十族的,那就是著名的方孝孺事件。当时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皇位。
方孝孺作为明朝的第一大儒,是朱棣极力想要拉拢的对象。只要方孝孺投降,那他的门生故吏都会选择支持朱棣。
所以朱棣就希望让方孝孺给他写上位诏书,结果方孝孺却公然写下四个大字:燕贼篡位!这可把朱棣给气坏了,扬言:你这老头不怕被灭九族吗?
方孝孺也是有气节啊,趾高气扬地表示:别说九族了,你就算灭了我十族我也不怕。朱棣却嘿嘿一笑:真没见过提这种要求的。于是就灭了方孝孺十族。
除了原来的九族以外,朱棣还把方孝孺的门生故吏都给抓起来宰了,所以说门生故吏也被称之为第十族。
其实朱棣知道,灭了方孝孺的九族以后,他的那些门生故吏是不可能再支持自己了,所以只有把他们都铲除了才行,这就有了第十族。
但是这么做也产生了一个问题,波及面太广了,毕竟门生故吏们还有门生故吏,还有亲戚朋友,这些人总不能都被朱棣给宰了吧?所以朱棣没办法了,只好选择迁都到北京去了。
总结:灭族可见统治者的不自信。
其实灭族这种手段,就是统治者用来吓唬大家的。实际上也展现出统治者自身的不自信,他们希望通过灭族达到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就是吓唬住臣属们,让他们老实点,别有什么幺蛾子。第二个目的就是为了以绝后患。
统治者最担心的就是暗杀系列,所以灭了这一大家子以后,暗杀复仇的情况也就少很多了。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灭三族,到灭五族,再到灭九族和十族,由此可见统治者们是越来越不自信了。记住一点,一切强权都是纸老虎,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