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为什么能受到后世的钦佩?他有哪三个重要成就?
今天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柴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这个财神爷再活五年,必将改变历史走向。
柴荣原本出身富家,因家道中贫投奔姑父郭威,成为其养子。为了补贴家用,他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公元947年,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后来,继位的刘知远之子刘承祐怀疑拥兵在外的郭威怀有异心,将留在京城的郭威、柴荣的家人杀得一干二净。郭威被逼造反,自立为帝,建立周王朝(史称“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周太祖郭威驾崩,晋王柴荣依遗命在灵柩前即皇帝位,是中国少数由外戚继承宗室的皇帝。
柴荣志存高远,他曾问左谏议大夫王朴:“朕当得几年?”王朴答曰:“臣固陋,辄以所学推之,三十年后非所知也。”柴荣听了十分高兴:“若如卿所言,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柴荣是非分明,精明能干。即位不到十天,北汉勾结契丹南犯,柴荣力排众议御驾亲征,他招募勇士编入禁军,选拔良将统领部队。战斗即将展开之际,指挥樊爱能等人率先逃跑,后周军十分危急,此时执掌禁军的赵匡胤指挥同伴骑马突入敌军前锋,自己则乘胜进攻河东城,将北汉军打得落花流水。班师回营,柴荣立即严行赏罚,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虞侯、严州刺史,将贪生怕死的70位将领全部处死。
柴荣即位后还命人修改法律,制定了《大周刑统》,废除了随意处死民众的条款与凌迟等酷刑。他派人打扫监狱,洗刷枷拷,足量供应犯人饭食,允许亲友探视有病的犯人,无亲可靠的囚犯生了病由政府负责治疗,还规定私自杀害犯人的官员必须斩首。这种人权意识在那个时代极为难得。
柴荣善待谏臣。他曾专门下诏要求群臣上书言事,点名让20多位翰林学士做两篇文章,一篇是《为君难为臣不易论》,一篇是《平边策》,一旦发现有可取之主张马上采纳,其中,他对“平边”的一些重大决策就是听了王朴的意见。在位期间,柴荣从未因言论的尖锐杀害过一个大臣。
而柴荣在对外军事上有自己一套谋略。
他先派大将西征,不到半年,攻取了后蜀的秦、凤、成、阶四州。随后,开始南征。他三次御驾南征,最终拿下南唐的江北十四州。
就在所有人认为柴荣要灭掉南唐,连南唐都自认国祚不保、遣使求和的时候,柴荣却对南唐使者说,划江而治就好了,我在位时,绝对不会灭你的国,至于后世我就不打包票了。
这个时候,柴荣已经将他的目标锁定在最强大的敌人——辽国。
他应该是一个民族意识很强的国君,心目中真正的敌人,是干掉辽国,夺回幽云十六州。所以针对北方,他也没有先打北汉,而是直奔幽云而去。这一点,与王朴倒是意见相同,一定要先夺幽云,再打北汉。
为什么要先幽燕后北汉呢?王朴分析得很有道理,他说,幽燕既下,则北汉“不足以为边患,可为后图。候其便,则一削以平之”;如果先北汉而后幽燕,虽北汉可灭,然已师老兵疲,幽燕难下。
柴荣在震慑了南方政权之后,按计划出兵辽国,还基于一个现实的考虑。当时的契丹,国力虽强,但矛盾激烈。时任皇帝辽穆宗,晚上喝酒,白天睡觉,被国人称为“睡王”。以契丹的国力,来一个昏君,中原政权收复幽燕还有胜算,若是来一个明君,基本就没戏了。柴荣攻打辽国,正是想抓住契丹内乱的政治窗口期。
959年,柴荣在位的第六个年头。农历三月,他率军北上伐辽,势如破竹,接连收复瀛、莫、易三州,以及瓦桥、益津、淤口三关,仅用了42天。这对契丹的震慑很大,五月,柴荣正要乘胜进取幽州,却突然患病。传说他行至一地,询问当地人地名,对之“病龙台”,他听完默然,病情加重。回到开封,六月病逝,年仅39岁 。
欧阳修对柴荣十分敬佩,他在《新五代史》里赞道:
世宗(柴荣)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其为人明达英果,论议伟然……其英武之材可谓雄杰,及其虚心听纳,用人不疑,岂非所谓贤主哉?
司马光同样对柴荣不吝赞誉:
当代史学家,亦公认柴荣是中国历史上继唐太宗之后,又一个取得文治武功突出成就的统治者。史学界认为,柴荣在他的历史时代,做出了三个重要成就:
第一,五代时期数十年分崩离析的残局,到柴荣统治时期,才有了统一的端绪;
第二,唐末五代以来,军阀混战中遭受严重破坏的社会经济,到柴荣统治时期,才有了复苏的转机;
第三,由于统一的端绪和经济复苏的转机的出现,以及对内的全面改革,对外的军事行动都卓有成效,使人们在分裂动乱的局势下,在存亡未卜的命运中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
柴荣在其执政的六年年中已经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但被他的功绩掩盖了过去:如擅杀独断,为了杀死一个人甚至不惜更改律令,在楚州更下过屠城令;他更像李世民和刘彻的矛盾结合体。如果活下去,这些问题在接下来绝对会放大。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如果活下来绝对是个英主,再多活五年,中国历史也绝对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