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未解之谜 > 正文

如果赵武灵王没有早逝,赵国是否能灭了秦国?

今天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赵武灵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赵武灵王作为战国时期赵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君主,正是在赵武灵王的带领之下,赵国进入了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然而这样一位将赵国带入更好的时代的君主,最终竟然被自己的儿子给饿死,也实在是令人觉得十分可悲了。也有很多人对赵武灵王的死觉得很可惜,那么,如果说赵武灵王没有死的那么早,他后期是否有可能会灭掉秦国呢?赵国在当时也是很有实力与秦国对抗的,那赵武灵王是不是也有可能灭秦?

1、赵武灵王生平简介

公元前326年,年仅十五岁的赵武灵王横空出世。

在父亲赵肃侯的葬礼上。魏、楚、秦、燕、齐五国以会葬为名欲行侵国之事瓜分赵国,眼看新兴的赵国危在旦夕,此时就要面临亡国风险。

但是此时的这一切并没有击垮这位年轻的君王,他在老臣肥义的协助下,对前来会葬的五国采取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战略。

首先他联合韩国和宋国这两个盟国,这两个国家和赵国紧紧相连,这样一来这三个国家就成品字形结构。对齐、秦、魏三国形成了威胁,这三国此时则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局。同时重金贿赂楼烦让他们率领军队去攻击燕国,燕国是个弱国,此时却不得不率军回国,另一方面,赵武灵王又和越国联系上让他们趁此时楚国集结于赵国边境之时突袭楚国,就这样楚国方面的危机也以瓦解。

同时赵国军队全军戒严,对欲来会葬的五国军队发出警告:其军队不允许进入赵国境内,而国君也得在专人陪同下进入赵国参与吊唁。此时的五国联军见达不到预期想要的结果了,便决定相继撤军,与此同时和赵国改善交好。年轻的赵武灵王出色的瓦解了列国欲瓜分赵国的无耻行径,完成了历史对他的考验。从此这位年轻的国君走上了战国的舞台。

继位后的赵武灵王锐意开疆扩土,可是修鱼之战的惨败折损了赵武灵王的锐气。他深刻感觉到了秦国变法大成后的强大实力,而赵国虽然在赵肃侯之时崛起,俨然新的三晋霸主。

可是赵武灵王感觉到,在这个时候赵国继续在中原大战的浑水中继续搅在里面是不明智的选择,因此他改变了赵国的战略目标,放弃了中原繁华的地带,转而将目光定居在北方胡人的领地,也就是这一举动让赵国扩地千里。

赵武灵王在与胡人交战的过程中,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胡人骑兵那来去如风的骑兵战术。当时列国都以战车步兵协调作战,骑兵还没有大规模的运用到战场上,可是此时的赵武灵王敏锐的感觉到这个新兴兵种将会成为赵国强国致胜的法宝,于是赵国也进行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改革胡服骑射。

赵国改革之初,赵武灵王受到的阻力很大,一个是来自赵国贵族的阻力,一个则是来自民间的。

贵族阻挠改革是因为胡服骑射动了他们的利益,而民间的阻力是因为在那时华夏贵、戎狄卑都传统观念深深的扎根在了他们的脑海中。此时要低声下气的去向戎狄学习东西这令很多人都无法接受。可是赵武灵王就在这重重阻力之下迎难而上,最终赵国打造出了一支无敌于战国七雄的精锐骑兵。毫不夸张的说他的这个举动影响力战国时代,也影响了后世。

而赵武灵王就是靠着这支精锐骑兵一举端掉了让赵国几代国君都头痛不已的中山国。

中山国虽然是一个小国,可是这个国家在几次被灭之后都能奇迹般的复国,其背后是一个巨大的利益链。这个国家就像一个钉子一样深深地插在赵国的心脏之上,把赵国一分为二。就在赵武灵王时期,终于彻底的灭了中山国,从此赵国骑兵再无后顾之忧。

赵武灵王这一生褒贬不一,他为赵国开疆扩土沃野千里,可是就算英明如赵武灵王最终也在继承人的问题上犯了糊涂,最终死于沙丘政变。

2、赵武灵王不死能灭秦国吗

毫无疑问,赵武灵王的死给赵国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甚至有很多人认为赵武灵王不死那么赵武灵王最终一定能灭了秦国,可是事实真如很多人所预想的那样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赵武灵王预期灭秦的进军线路:一路兵出函谷关牵制秦国的一部分兵力;另一路则发挥骑兵的机动优势,从云中郡、九原郡出奇兵,绕过函谷关,千里奔袭秦国腹地,以闪电战的形势迅速灭亡秦国。

因为赵武灵王的意外死去这个计划被否定了,这个战国历史上影响重大的灭秦计划再无法重现。

但是我们不妨也做个假设,假设什么呢?就是在赵武灵王不死的情况下,这个计划真的能灭秦吗?

首先拿军事方面来说:此战函谷关之兵是一路偏军主要起牵制作用,牵制秦军主力在函谷关让其无法有大的动作,也就是说这是一路迷惑敌人的疑兵,而真正的主力部队则翻越崇山峻岭以出其不意的态势孤军深入,深入秦国腹地直逼咸阳,让秦国在惊慌失措之下一举灭秦,这战法倒有点类似于三国时期邓艾的偷渡阴平。

拿偏师方面来说,既然这一路是疑兵起牵制作用,那么其兵力要恰在不多不少之间,兵力多了那么主力部队则相对就少了,可是兵力少了就无法给秦国军队造成压顶的态势就无法起到牵制敌军的作用。

因此这是极其考验将领的领军能力的。且不说领军的将领能不能支撑到赵武灵王突袭咸阳的那一刻,光是维持这庞大的军需就是赵国的软肋。后来长平之战时赵国在本土作战军需尚且如此困难,更何况是在异国作战,因此对这一路的偏师很不看好。

其次来讲赵武灵王跨越函谷关那一支奇兵,这支奇兵才是真正的主力部队,运用闪电战的打法直取咸阳。什么是闪电战?就是用全身的力量用最快的速度打在敌人最薄弱的一点上,使其没有再战之力,简单来讲就是快、准、狠。

因为其需要快速行军,那么其所属部队必然大部分是赵国骑兵。骑兵虽然善野战、善追击,但是恰恰有一个致命弱点,骑兵不善于攻坚。而要攻击城高墙厚的咸阳城,则必须要坚不可摧的攻城利器,可是这攻城利器如此沉重怎么可能随着赵武灵王的骑兵部队一起翻越从云中到咸阳的这一段山脉呢?

而且要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那么赵国骑兵所带粮草辎重必然不多,一旦秦国实行坚壁清野的战略方针那么赵武灵王对这支部队就危险了。

因此要想一战打垮敌人,则必须在野战中一举击败秦国主力部队。可是就算击败了秦国主力部队,赵武灵王的战法还有一个缺陷。或者说这个缺陷也是闪电战的战略缺陷,那就是秦国拥有极其庞大的战略纵深。

什么是战略纵深,通俗的讲就是广大的领土疆域,这也是对付闪电战最有效的方法。你不是想要快速打击我的有生力量吗?那我就偏偏不和你打,将你的战线拉长,同时派出小股部队不断的骚扰你的粮道,让你的士兵吃不好睡不好,让你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而我方部队则在后方集结以逸待劳,最终待你精疲力尽之时再命令我方部队出击打垮你的有生力量。

因此一旦秦国采用这样的战略方针,那么赵武灵王的两支部队就都危险了,此时的灭秦计划反而会损害赵国的有生力量,以赵武灵王的雄才大略必定不会做如此愚蠢的事。

3、赵武灵王为何无法灭掉秦国

以上计划失败了,在以上基础上那么我们不妨再来个假设,假设赵武灵王采用合纵攻秦的方式来实行此战略目标那么赵国能实现吗?就是赵武灵王亲率赵国军队绕道函谷关,联军陈兵函谷关外。

那么这就得讲到外交方面的态势,倘若赵武灵王不能以赵国一国之力而灭秦的话那么其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使用合纵攻秦的政策让诸国联军集结函谷关外,自己则可以亲率赵国部队按照之前的想法出击咸阳。但是事实会有这么轻松吗?

很肯定的告诉你,还是没有。

首先在山东六国之中,燕国因为刚刚经历过子之之乱,所以此时的燕国一切都以休养生息为主。外加燕昭王的头号复仇目标是齐国,虽然合纵攻秦可以获得秦国的土地,但是自己和秦国相隔万里,就算夺去了又能如何?派兵去把手一个相隔万里的土地,那么燕国本土的防卫则就会大大降低,齐国会不会再一次趁火打劫,或者诸侯列国会不会垂涎远在本土之外的这片土地。

其次,楚国方面在当年经过那场蓝田之战后便一直没有恢复元气。也因为此战,楚国此后和秦国作战一直有了畏秦如虎的心理。此时的楚国想要和赵国一起去合作攻秦,恐怕希望也是渺茫。

因此赵武灵王所能借助的就只有韩赵魏三晋的力量和齐国的力量,齐国和燕国一样相距秦国千山万水。因此每一次合纵攻秦之战,齐国都是出工不出力,只要看见苗头稍有不对就会撤退。

而韩魏两国在彼时早已经被秦国打的喘不过气来了,和楚国一样也已经达到了畏秦如虎的地步,并且这两国是墙头草随风倒。一旦秦国给他们一点相关利益,那么其就会跟着秦国老大哥的脚步走,反过头来对抗合纵联军,这也是六国屡次合纵攻秦失败的原因,不能同心同力。并且这两个国家当时是秦国的盟友,当时赵国虽然崛起,可是秦国还是强国,他们不会为了一个新兴的强国去得罪一个老牌强国,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不明智的。

因此在此基础上做的假设到最后也只会落到赵国孤军奋战的地步。

所以在此基础上的灭秦计划也是希望渺茫。

最后来讲讲当时战国七雄的态势,就算赵武灵王能够成功深入秦国腹地其最终也是会失败,为何?列国不允许。

彼时的战国七雄中,楚国已经衰落。当时的国际形势是秦、赵、齐三强鼎立。谁也奈何不了谁。

当时列国之间虽然大国有吞并小国的举动,可是有一点却是诸侯国不允许的,那就是不允许有一个超级庞然大物的存在来大破这个局面。

楚国为何会衰落?楚国在蓝田大战之前已经灭了越国领土已经是诸侯国之中最大的了,如果此时的楚国再一次灭了秦国的话那么其霸主地位将会不可动摇,那么其一统六国是早晚的事,这是列国之间不允许的。因此才会在蓝田大战之时,韩魏联军在楚国背后咬楚国一口,最终楚国损兵折将败于三国联军。

因此倘若赵武灵王也和当年的楚国一样做出一样的举动的话,那么其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和楚国一样的下场。

因此就算赵武灵王不在沙丘政变之中意外的死去,其实他的这个计划也没有较多的可行性。

当然也有人会说为何后来的邓艾偷渡阴平能够成功。很明确的说,因为当家做主的人不一样,当时秦国主政者秦宣太后是不亚于秦国任何一位君王的出色的女中豪杰,就算被赵武灵王兵临咸阳城,其也不会像后世的刘禅一样出城投降,而彼时的秦国也并非后世的蜀国人心厌战,因为商鞅变法的成功秦国军队各个争先恐后的入伍耕种,其底蕴不是赵武灵王能想到的。事实证明,在战国时代想要一统天下最好的方法则就是逐步蚕食列国的领地,这也是秦国最终能够一统天下的原因。当六国醒过来时,发现秦国早已是不可撼动的庞然大物了,当然这也得仰仗于秦国的函谷关地利和商鞅变法的成功,才能让秦国代代出明君。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基于假设的情况上,可惜的是赵武灵王的意外去世让我们不能见识到更加精彩的战国的风起云涌,否则秦赵交锋的胜负犹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