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饥荒叛乱后,已经70岁的龚遂是如何平定的?
渤海郡饥荒叛乱后,已经70岁的龚遂是如何平定的?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无嗣驾崩,霍光等大臣拥立海昏侯刘贺为帝,刘贺只当了27天皇帝,因为荒淫无度,被霍光废黜。接下来,在杜延年的劝说下,霍光立汉武帝之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己为帝,刘病己,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刘询。
汉宣帝登基不久,远在东部的渤海郡(今河北沧州一带)因连年闹饥荒,朝廷又无救济,百姓们受人煽动,纷纷揭竿而起。当时渤海郡守用强兵镇压,逮捕了大量造反的百姓,不曾想越是镇压,农民起义越剧烈。消息传到长安,汉宣帝心急如焚,下令选拔有能力的人前去渤海郡平叛。
当时的丞相、御史向汉宣帝推荐了一位老臣,此人名叫龚遂,已经70岁。汉宣帝连忙召龚遂入见,看到龚遂白发苍苍、身材矮小佝偻,汉宣帝大失所望。于是问龚遂:“渤海叛乱,郡守不能平定,若派你前去,你有什么办法能够平息那里的动乱呢?”
龚遂虽老,但说话刚强有力,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汉宣帝:“渤海叛乱,本质上是百姓饥寒交迫被逼无奈之举,陛下是希望我去镇压他们呢,还是去安抚他们呢?这两者方法可不一样。”
汉宣帝本来头脑一片混乱,经龚遂这么一问,顿时觉得龚遂说得有道理,便说:“我选人才前往渤海,当然是为了安抚。若是镇压,我只需要在军中选择一大将即可。”
龚遂知道汉宣帝不想用兵镇压,内心感叹这位新皇帝果然爱惜百姓,他便说:“治理叛乱,就好像整理乱绳子,不能心急。陛下只要答应我一个条件,不要用丞相、御史制定的条文来限制我,我保证能将渤海之乱迅速平定。”
听闻龚遂这么有信心,汉宣帝大喜过望,立即赐龚遂黄金,并且派专车送他到渤海。龚遂没有接受这些赏赐,等龚遂到达渤海地界后,当地的官员担心龚遂有危险,纷纷派兵前来保护。没想到,龚遂把他们都打发回去,只身一人来到郡中,然后向各县张贴布告。
龚遂以70岁的老迈身躯,穿行于叛军之中,他一路大喊道:
“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已经将之前捉拿的“叛贼”全部放回去,接下来凡是手拿锄头的人,都是良民,判无罪;凡是手拿兵器的人,都是叛贼,以谋反罪处死。
然后,龚遂开始救济百姓,发放粮食和种子,百姓们见这位新郡守如此坦诚,纷纷感动不已,放下兵器,拿起锄头到地里种田,叛乱迅速被平定。
龚遂以古稀之年,还能平定一方叛乱,主要是他智慧过人。在这件事上,他做对了三件事情:
第一,龚遂知道百姓为何叛乱,百姓们都是良民,只是因为食不果腹才群起骚动。所以,只要帮他们渡过难关,百姓们都不愿意冒着杀头的罪过来和朝廷对抗。
第二,龚遂知道汉宣帝的心思,汉宣帝虽然刚登基不久,但他爱护百姓。因此利用汉宣帝这个心态,因此向他提出不让丞相、御史来限制自己,以便自己可以私自做主释放那些被逮捕的“叛贼”,起到安定民心的作用。
第三,龚遂懂得感化百姓,为平息渤海叛乱,他只身一人呼吁当地百姓放下兵器,拿起锄头继续耕地,让当地百姓知道了朝廷派他来的目的。他不镇压,只是想平息此事。再加上他带来的粮食和种子,百姓们自然愿意配合。
优秀的政治家,不在意自己是否能立下功劳,而是在意能不能解决问题。龚遂虽然年迈,但却不失为一位好官。
龚遂担任渤海太守期间,鼓励农桑,救济百姓,后来死在了任上,当地百姓为怀念龚遂,纷纷为他立庙。人生在世,能造福一方百姓,这才是古代士大夫所追求的人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