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童养媳到女纺织专家,黄道婆经历了哪些事?
说到黄道婆,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童养媳大家应该都听说过,由婆家养育幼女,成年之后便成为儿媳。在我国封建历史社会中,童养媳的现象十分普遍,最早出现童养媳的现象是在三国时期,《三国志》中记载:“至十岁,婿家即迎之长养为媳。”童养媳之所以在那个时候十分流行,那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十分贫穷,女孩在大人们的眼里是一种累赘,养大之后她们要嫁人,还要赔上一份嫁妆,他们觉得生女儿就是在给别人养女儿,并且在嫁的时候忍受离别之痛,因此许多人家都会将女儿从小就送出去,或交换或买卖,还有一些是从小便没了父母,然后被人捡去做童养媳的。在古代有着这么一位童养媳,她因无父无母,成为别人的童养媳,遭受到了婆婆的虐待,之后不堪忍受便逃跑出走,最终成为了女纺织技术家,这位童养媳便是黄道婆。
悲惨的童养媳生活黄道婆出生于南宋末年,出生于松江府乌泥泾,她从小失去了父母,十分可怜,之后被一家姓黄的人家收养为了童养媳,由于她从小就失去了父母,所以她没有名字,之后便称她为黄小姑。童养媳几乎都是可怜人,黄小姑也不例外,她的婆婆十分凶残,黄小姑在家中简直就是一个工具人,一个保姆,她每天要做许多事情,早晨的时候,她不能睡懒觉,如果她晚起了一点,就会被婆婆大声斥责,并且还会被揪耳朵、揪头发,夏天的时候,黄小姑要去到田里种田,累了的话她便在树荫下歇一会,她这种休息不能被婆婆看见,因为婆婆会觉得她在偷懒,黄小姑还要搓绳子做衣服,到了冬天婆婆已经穿上了棉袄,而她还是穿着单薄的衣服,于是黄小姑也想给自己做一件衣服,但是婆婆十分生气,将棉布都藏起来了,她故意不让黄小姑穿上棉袄,黄小姑在婆婆家中完全不像一个儿媳妇,而像是一个干苦活的下人。
黄小姑夏天里受热受晒,冬天受冻受饥,在婆婆家中就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但是黄小姑盼着自己长大,嫁给婆婆的儿子之后自己可能就不会这么悲惨了,但是这位婆婆并没有想把她嫁给自己的儿子。一天,朝廷正在招雇官妓,一个地保看见了黄小姑便开始与婆婆商量她的身价,这一幕被隔壁的三婶婶看见了,三婶婶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人,经常帮助黄小姑,得知婆婆要把自己卖掉之后,黄小姑十分伤心,也十分愤恨,于是便偷偷的偷跑了,跑到江边坐上一艘船就离开了。
躲进道院,成为道姑船到岸之后,黄小姑十分害怕,害怕婆婆会追上来,于是便拼命地跑,但是跑出来的黄小姑立刻又陷入了困境,她没有地方可去,也没有钱财,要忍冻挨饿了,就在她失意之时,她看见了一座道院,于是黄小姑就偷偷闯了进去。当时道院中的老师太在念经,黄小姑便偷偷躲在旁边睡觉了,不一会老师太念完经便起身,一转眼就看见黄小姑正缩成一团睡着了,吓得立马叫醒了她,本想将她赶出去,但是老师太在听完黄小姑的悲惨经历之后,十分同情她,便将她收留了下来,就这样黄小姑成为了黄道姑。黄道姑在道院有吃有住,生活得很好,但是她却十分不安心,她害怕她那凶残的婆婆追赶过来,怕她找道院的麻烦。
离开道院,学会织棉一天,道院里来了一位妇女,黄道姑非常害怕,怕是自己的婆婆找来了,便躲进了自己的房间,一会之后,老师太将这位妇女带到了黄道姑的面前,这位妇女也是一位道姑,只是她是过来看望亲人的,这位师姨是来自海南的,她跟黄道姑讲了许多海南的事情,黄道姑十分向往海南,之后便跟着这位师姨一起去到了海南,到了海南之后,黄道姑跟师姨住在一起,白天就跟当地的姐妹一起学习种棉、摘棉、织布,她还跟她们一起研究怎样改进纺织技术,黄道姑在这里度过了三十多年的时间,转眼间,黄道姑从一位年轻的姑娘变成了一位有白发的老婆婆了,这个时候大家都称呼她为黄道婆,当时南宋朝廷十分腐败,战火连绵,百姓苦不堪言,看到这种萧条的场景,黄道婆突然涌出一股思乡之意,之后她决定要回到家乡了。
回到家乡之后,许多东西都已经物是人非了,只有隔壁的三婶婶还在,这个时候也应该叫她三婆婆了,当时朝廷在征收棉布,但是百姓根本忙不过来,要用手剥棉籽,摘棉花,还得织棉,面对这种困境,之后黄道婆想出了办法,她叫三婆婆的老伴一起帮她,因为三婆婆的老伴是做木匠的,两人一起做出了木质的手摇轧棉车,还制成了纺纱车,这些工具的产生,使得织布技术得到了改进,产量更加快了。
黄道婆一生可以说是悲苦的,她没有先天优势,出生便失去了父母,她从小遭到不幸,受到了婆婆的虐待,面对这些困难,黄道婆她坚持、坚强地活了下来,她勇敢地面对生活,她用她多年的种棉织布的经验,制作出了工具,使得棉花种植业和棉纺织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她为后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