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是怎么“玩转”手下的文臣武将的?
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于军人世家,二十多岁时独自外出闯荡,投奔了当时北汉大将郭威帐下。郭威死后,他又跟后周世宗柴荣南征北战,柴荣死后,他依靠手里的兵权,从后周7岁的小皇帝手里,夺得了皇位。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赵匡胤的做法,在当时的五代十国时期,属于“基本操作”。五代十国53年,在中国大地上,前前后后出过14个皇帝,最短的朝代后汉仅仅存在了4年,还换了俩皇帝。
在弱肉强食的五代时期,人人相信这么一套“丛林法则”:“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得之!”那个时候,一个皇帝,如果没有自己的一套驾驭文臣武将的本事,被手下拉下马也是分分钟的事情。而赵匡胤之所以能够开创了一个稳定繁荣的时代,与他的“驭人之术”是分不开的,而他的这种能力,在柴荣手下为将时,就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
01赵匡胤如何对付文臣。宋朝建立后,赵匡胤给后世子孙立了一条规矩: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因此,在宋朝,文人受到了超级优待,宋朝成为古代知识分子的天堂。但这并不代表,赵匡胤在骨子里就尊重他们。
相反,武将出身的他,是看不起这些天天“之乎者也”的迂腐书生的,但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还必须让这些文人当官治国。所以,赵匡胤对他们的态度是:尊重。
有一年,柴荣命令赵匡胤攻打后唐的滁州城,后唐军队不战自溃。赵匡胤入城安民,柴荣命令一个名叫窦仪的学士,到滁州点验府库,由赵匡胤把获得战利品一一送到府库里。
可等窦仪察验完毕之后,赵匡胤忽然又想再取出一些绢布使用,不料窦仪劝阻他说:“您刚入城时,将府库中的绢布全部取走都无妨,可现在点验完毕,已经是官物了,只有拿到皇帝的诏书,您才能拿!”
若是一般的大老粗,定会抡起拳头暴打窦仪一顿,可赵匡胤听了,一点没有发怒的意思,反倒婉言赔罪说:“学士所言极是,我知错了!”赵匡胤是个实用主义者,他知道这些书生迂腐,但他也明白:只要书生们说得有道理,就应该尊重他们的意见,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知无不言,才能更加效忠于他。
02赵匡胤如何对付武将。赵匡胤对文臣是非常宽容的,但他对武将的态度,确是冰火两重天。建立宋朝后,他虽然没有像朱元璋那样大肆清除功臣,但对“兵权”却一直看得紧紧的。他的禁军将领张琼,曾在战场上救过他的命,当时有人诬告张琼,而赵匡胤不问青红皂白,就将他给处死了。宋朝300多年,皇帝们对武将一直延续了这个传统:严苛。
有一年,柴荣大举进攻南唐。而南唐军也发起反攻,向赵匡胤驻守的六合进发。赵匡胤整军出城迎战,双方厮杀了半天,不分胜负,后周军鸣金收兵。
回到城中后,赵匡胤让所有将士把头上的头盔拿过来,他一一点验完毕后,突然把几个将校叫到了跟前,大怒说:“你们为何不肯尽力杀敌,难道等着敌人自己死么?”说完,就要把这几个人推出去斩首示众。
众将见了,一脸茫然,纷纷上前苦劝。赵匡胤把他们的头盔拿了过来,说:“今日我督战时,看他们几个退缩不前,于是故意用剑砍了砍他们的头盔,作为标记。现在敌众我寡,如果不把这几个人正法,以儆效尤,那只能把城池送给敌人了。”众将听了,一个个吓得面面相觑,伸舌而退。没有严苛的法度,又怎么能够制服这帮骄兵悍将呢?终宋一朝,武将们活得十分憋屈,从这一战中,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