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废帝刘贺为何被封为“海昏侯”?只因他的封地在海昏县
说到西汉时期的刘贺啊其实也是一位非常悲剧的帝王级别的人物了,话说这个人也非常的搞笑和有意思的,他被废黜帝位之后呢,汉宣帝竟然还封他为海昏侯,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话说是为了羞辱刘贺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废帝刘贺被封为“海昏侯”是因为他的封地在海昏县,不是很昏庸、很混沌的字面意思。至于史书所记载的刘贺行为与“海昏”气质高度契合,应该也只是一种巧合。
刘贺最早的爵位是昌邑王,接他爹刘髆的班,封地在山东。昭帝刘弗陵死后无子,权臣霍光选中了刘贺,让他来长安继位并主持后事。结果这个不学无术的王二代乍当皇帝兴奋过度,各种折腾加各种不守规矩,27天后又被霍光废掉换了刘询,也就是汉宣帝。
废刘贺之前霍光曾召开群僚会议,说“昌邑王行昏乱”,这大概是唯一能和后来的“海昏”相联系一个官方定性。不过那时刘询还居于民间没有上位,对此并没有直观感受,也不代表他的评价。
刘询与刘贺并无交集也无冲突,只是刘贺当过几天皇帝让他心存戒备。其实不光刘询,当时朝中好多人对刘贺都很反感,主张将他流放汉中房陵(今湖北省房县),目的是“屏于远方,不及以政”,防止他有所图谋。最后还是孝昭太后力排众议让他回了老家,只是不再担任昌邑王——昌邑国也随之废除改了山阳郡。
不过刘询通过山阳太守张敞的监视反馈,发现这个脑子不好使腿还有毛病的草包不足为虑,这才重新敕封他为海昏县侯。海昏县是西汉豫章郡所属18县之一,治所在今江西省安义县境内——一说在永修。刘询之所以选择偏远的海昏县,大概也有降低刘贺影响力的考量。
海昏县境内有上潦水,也就是今天的潦河上游。《水经注》上说,上缭水“又谓之海昏江”。不管是水因县得名还是县因水得名,都和“海昏”的字面引申意无关,跟刘贺的过去也没联系。因为当时地名中带“昏”字的不止海昏县,还有东昏县,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兰考。
刘询敕封是在元康三年,距离刘贺被废已有11载,重提“昏乱”往事没啥必要。而且刘询敕封是本着“骨肉之亲,析而不殊”的原则和态度——刘询按辈分管刘贺叫叔叔,刘询的岳父许广汉也曾在刘髆手下做事,体现的是一种皇恩浩荡,在名号上做文章既无意义也显得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