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真相 > 正文

出身底层的大将,揭秘王平是如何发迹的?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相比于刘关张的时代,蜀汉后期人才凋零,这也是后人认为蜀汉衰弱的一个重要体现。其实在刘备入蜀后,一位来自曹军的降将,此人不如五虎上将那么耀眼,也不如马谡那样受器重,更不是吴懿那样的皇亲国戚,但他是当之无愧的职业军人,他就是王平。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一、见解独到

王平本来就是蜀人,张鲁被曹操打败后,王平来到洛阳,成为曹操手下将领。王平没有强大的背景关系,在曹操手下也只能做个校尉,不过他的机会很快就来了,在旷日持久的汉中之战中,王平展示出了自己优异的军事才能。

汉中之战,曹、刘互有胜负,在黄忠劫粮草、赵云吓退曹兵后,曹操很不甘心,派遣徐晃领军至汉水与赵、黄决战,王平作为徐晃副将随军出征。徐晃按照兵法所云“置之死地而后生”,学习韩信的背水一战,准备渡过汉水,背水结阵,王平再三劝阻,认为这不是生地,而是“亡地”(徐晃既未遣偏师击赵云大营,又在汉水留下浮桥,给手下将士留下生还希望)。徐晃不听,照搬兵法,结果不但没有激发出将士士气,反而导致军心瓦解,曹军大败。此战过后,王平投降刘备。

无独有偶,在之后跟随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王平担任副将。马谡不听王平劝告,将大军驻扎在远离水道的山上,犯了兵家大忌,最终被张郃打得大败。得亏王平率领千余无当军拼死力战,同时擂鼓大噪,虚张声势,挡住张郃,救出马谡,掩护魏延撤退。

徐晃、马谡是主将,王平是副将,但是从这两场战役不难看出,王平的军事才能十分出众,讲求稳扎稳打的实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马谡失街亭后,王平被封为亭侯,同时成为无当军统帅。无当军是蜀汉一支精锐部队,主要由南蛮各个部落的成员组成,建制只有数千人,但是骁勇善战,在与曹军作战、镇压叛乱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王平正是这支无当军的第一任主帅。

二、性情严谨

王平,史书记载“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是个名副其实的文盲,但他少说话、多办事,为人十分严谨沉稳,很擅长打处于绝对劣势的防守战,让他统领这支铁血无当军正合适。

公元231年,王平跟随诸葛亮北伐。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峙于卤城的同时,派遣张郃率军攻打驻扎在南围的王平。王平率领三千无当军拼死抵挡,对面张郃的兵力数十倍于己,双方展开殊死争斗,王平抵挡住张郃的一波又一波进攻,直到诸葛亮那边打败司马懿,张郃仍无计可施。这次北伐最后以蜀军粮草不继、诸葛亮退兵收场,但是王平展现出的坚韧和强硬让人敬佩。

同样的防守战还发生在公元244年的兴势之战。曹爽率领十万大军攻打汉中,第一个目标是阳平关,当时镇守汉中的正是镇北大将军王平,手底下只有不到三万人马,将领们的意见是固守汉中、放弃阳平关。王平则力排众议,分析利害:援军在汉中的千里之外,一旦失去阳平关,曹军就兵临城下,那时候外无援兵,汉中就危险了。王平派遣护军将军刘敏据守兴势山,多竖旗帜,虚张声势;自己领兵为后援,一方面协助刘敏,另一方面防止曹爽攻打兴势山东面的黄金谷。只要能拖住曹爽,援军来了就好办。

后来的形势与王平所料一样,曹爽没能攻破蜀汉任何一道防线,自己反而粮草不继,不得不退兵,而此时的费祎刚好领兵来救,大败曹爽。

在大军压境,自己完全处于劣势的时候,王平能准确分析形势,力求稳妥,为蜀汉帝国守住最危险的北大门。正是这种严谨作风让他能够独当一面,也因此诸葛亮死后王平能认清局势,在阵前厉声斥责带兵作乱的魏延,“(诸葛亮)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一身正气,一声大喝瞬间瓦解魏延部众。魏延只能选择逃亡,后被马岱所杀。

王平“遵履法度,言不戏谑,从朝至夕,端坐彻日”,是一个可以托付大事的职业军人,在艰险的战场上他也证明了自己足以堪当大任。可惜将军出身不好,既非刘备的荆州集团,也不是益州集团,一直没有获得足够重视,连他自己也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