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幼儿教育 > 正文

孩子不感恩父母怎么办

孩子不感恩父母、太自我?试试美国教育专家这7招,超实用。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张图,心里很不是滋味,太累睡着了,手里的扇子掉了也没发觉。

有人上前询问,她的回答是,“没什么人来买,人越少,就越容易犯困。”

但是,也没有什么办法。大妈儿子平时会跟她一起吃饭,还不给伙食费,所以只好咬牙坚持。

一个正当壮年的小伙子,却以这样的方式“省钱”,旁人听了都不禁皱眉。

相比之下,这位用稚嫩肩头让疲惫妈妈依靠的小男孩,心理成熟度反倒要高得多。

同样是孩子,为什么有的懂事,有些却长成了“巨婴”?

答案就是——共情能力。所谓“共情”,就是设身处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进行觉察、把握与理解,简单来讲就是“将心比心”。

有共情能力的孩子,可以体会父母的辛苦,善解人意,乐于助人;

没有共情能力的孩子,世界里只有自己,不会替别人着想。

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呢?美国教育专家们给出了7点建议。

第一条:与孩子谈论感受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Michele Borba说,只有会共情的孩子,将来才能从那些自我为中心的同龄人中脱颖而出,获得成功。

她认为,共情的第一步,是让孩子了解人都有哪些情绪。

第一个很简单的方式就是,放下手机,因为那些社交APP里的表情符号会误导孩子对于情绪的理解。

选择与孩子面对面交流,告诉他们在家里,所有的沟通都需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这会让孩子更加直观了解他人的情绪变化。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帮助孩子尽早地认识自己的情绪。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控制情绪,进而理解、识别他人的感受。在和孩子交流时,有意识地指出情绪的种类,比如“我看得出你现在很难过”或者“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等等。

儿童精神科医生Ravi Rao指出,家长应该像帮孩子认识数字、颜色那样认识自己的情绪。

她举例:

在公园里,我们可以看见家长不放过每一个机会去问孩子,“那个叔叔的夹克是什么颜色?”、“这里有多少颗树?”

同理,家长也可以问孩子,“看到那边的姐姐了么?你觉得她是开心呢,还是难过呢?”

Rao还推荐家长和孩子玩“猜猜我心情”小游戏,家长做出各种表情,让孩子说出代表的心情。虽然很简单,但是这会让孩子形成习惯,看到他人的表情就能马上感知到他们的情绪。

第二条:灵活运用媒体

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或看剧时,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

当书/剧中的人物非常善解人意时,特意指出来让孩子明白;

当书/剧中的人物非常刻薄和恶毒时,也要提醒孩子注意。也可以问问孩子,觉得坏人应该怎么改正,才能让其他人开心一些。

这里推荐家长使用一些情绪比较饱满的作品,比如《夏洛特的网》、《哈利波特》和《杀死一只知更鸟》等。

第三条:树立榜样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此言不虚。

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如果你仅仅是告诉他们“要注意别人的感受”,但是自己不这么去做,那么孩子也不会照做。

首先要做的,就是感知、尊重孩子的情绪,这样孩子才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当然,对于一个每天忙着给孩子穿衣喂饭接送辅导作业的老母亲来讲,很容易被忽略掉。但是,如果你真的花了20秒告诉孩子:

“我知道今晚我们没有看完那部动画片让你很失望,但是如果看完了,明天早上你就不能精神饱满得去上学了呢,这可是更加重要的事情”,

孩子的心情会大不一样。

另外,如果平时没有太多机会,也可以使用一些玩具来给孩子示范,比如“小熊现在很难过,我要去安慰它一下。”

第四条:赞赏孩子的好意

就像孩子考了好成绩家长会表扬一样,当孩子关心你或别人时,也记得停下手头的事,好好夸奖TA。

比如,说“你能走过去帮助那个小妹妹真的是太贴心了!你注意到她刚才有多高兴了么?”这样孩子就会意识到,哦,原来释放善意是这么重要的一件事。

第五条:让孩子理解世界的多元性

家长要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是多元的,无论从人种、样貌、文化、宗教等角度来看,人和人都是不一样的。

有很多种方式可选——给孩子看一些书籍、影视剧、逛博物馆、吃不同国家的料理等等。也可以和孩子聊一聊你们所处的小环境和大环境都有哪些多元化的体现,让TA明白和尊重不同的群体。

另外,记得不要开种族歧视和文化歧视的玩笑。

第六条:自己有坏情绪时,和孩子坦白

比如在商店里,收银员一直磨蹭还总算错账,而你又赶时间,那么很可能会控制不住脾气。

如果你发火的样子被孩子看到,可以修补的方式是告诉TA:“我当时应该更有耐心一些的,她工作很繁重,那是排队的人那么多,她一定也是累了。”

和孩子坦诚地聊聊你的坏心情,和TA一起分析下次该如何可以做得更好,会让孩子学会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第七条:组织家庭小活动

Borba博士给出几个建议:

晚饭时,家里每个成员都分享一下最近做了什么好事;

写下一些可以为其他家庭成员做的小事;

桌游也是一个学习如何与别人相处的好方式;

一起做些公益小活动;

一起制定家规,如“当我们伤害了别人的感受需要说对不起”,“当我们吵架后要在当天和好、原谅对方”等等。

当孩子行为不当时,让TA“重新选择”。比如,“这么和妹妹说话不可以哦,更友好的方式应该怎么说?”

当孩子改正后,记得表示感谢。

总有人说,现在这个时代戾气很重。每个人都是那么粗暴、愤怒、直接。

但其实,美好还是存在于身边的,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指出这些美好。

哪怕只是有人帮你按了电梯的“等待键”,或者跟做好本分工作的服务生说了句“谢谢”,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改变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