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至死都不放过魏延?
魏延,字文长,义阳平氏人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魏延出身贫贱,但英勇善战,屡建功勋,累官至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封南郑侯。他曾率军大破魏军,并曾在阳溪大破郭淮、费耀等大将军。后因与杨仪不和,被诬陷谋反,于诸葛亮去世后被夷灭三族。
诸葛亮为何至死都不放过魏延?
魏延是员武艺高强的战将,但却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他不但经常顶撞刘备,连诸葛亮他也不放在眼里。他性情高傲,性情高傲到什么程度呢?史书上记载他“性矜高”,《三国演义》则写他“脑后有反骨”。总之,他是个很有点个人英雄主义的人。
魏延和杨仪的矛盾激化,正是因为建功路线的问题。魏延认为自己勇冠三军,是蜀汉第一大将,应该“以奇兵出子午谷,直取长安”,仿效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战法,在众将眼前让曹魏一败涂地,为蜀汉一统天下建立不朽之功业。而杨仪则认为魏延不过是一名莽夫而已,“延徒有虚名而无实力,只能作为一员勇将,而不是帅才”。所以,要建立功业,“惟有丞相(诸葛亮)亲自领兵出征,以一当十,势如破竹,则取长安可日行千里”。
诸葛亮为二人之事烦恼不已,各人都列出大量功绩,要丞相诸葛亮评理。诸葛亮当然很生气,各人造反似的列出自己的功绩,这不是让丞相难堪吗?于是,在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后,他便有了杀掉两人的心思。但是,诸葛亮一直犹豫着没有动手。
诸葛亮为何至死都不放过魏延?一是在于两人的功劳都很大,他很难取舍;二是诸葛亮一直对两人有着很深的爱才之心,他深知两人都是良将,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所以,诸葛亮一直犹豫不决。
但是,到了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诸葛亮已经病得很重了。他要杀掉两人,已经力不从心了。于是,在排兵布阵之后,诸葛亮便命令马岱和姜维:“我死之后,你二人中的一个要把我运回成都安葬,记住:你等退军之时一定要小心魏延造反。”
诸葛亮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安排呢?因为魏延是一个战斗力极强的大将。他死了之后,如果姜维和马岱遇到魏兵的追击,肯定不是第一流的勇将魏延的对手。所以,诸葛亮在排兵布阵(自己还活着的时候)的时候,便已经想到要预防魏延的反击了。
果然,在诸葛亮死后不久(如果当时诸葛亮没有安排马岱的话),魏延便带着部队反了。他质问马岱为什么要撤军,马岱说了两个字:“奉命”。
魏延当然不肯就此罢休。他带着自己的部队急行军七十里,先到南谷口等着姜维。因为蜀汉的精兵都在姜维那里,魏延心想:等姜维来了看我如何收拾你!
姜维到了南谷口之后,魏延也到了南谷口了。姜维很害怕魏延的战斗力,所以丢下军队和马岱(马岱的军队随后就到)只带着几个人逃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