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无意间说的一句话,死后导致儿子造反
“靖难之役”中,朱棣击败了建文帝,开启了自己的帝王生涯。
然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登基后的朱棣虽然没有了“削藩”的麻烦,却又开始为皇位继承人的事发愁了。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 、储君人选
要说朱棣也实在是不容易,在皇位继承人上,他的选项太少了。
朱棣一共只有3个成年的儿子,其中,按照长子继承制确定的太子朱高炽颜值实在不高,不仅胖得没朋友,脚上还有毛病,平时走路都需要人扶着。
在朱棣看来这个太子一点都不像自己这么威武,做皇帝的话实在形象分不及格。
若说朱棣最喜欢的,还是次子朱高煦。
这个朱高煦虽然不像朱高炽一样热爱学习,却是行军打仗的一把好手。
朱棣本人是通过武装夺取皇位迎来人生的春天的,自然觉得这个又勇敢又能打仗的儿子跟自己年轻时简直一模一样,而且朱高煦长得比朱高炽长得帅多了,弄得朱棣对这个儿子越看越喜欢。
二、“继位”承诺
靖难之时,朱棣将他喜爱的朱高煦带在身边,留长子朱高炽留守北京。
这一来,原本就好勇尚武的朱高煦得到了一个大展身手的好机会,一路上屡立战功。特别是有一次朱棣被南军击败后,多亏朱高煦及时率兵赶到救出朱棣,才扭转战局反败为胜。
朱棣感动之余,忍不住对朱高煦说:“我老了,你多多努力,皇太子他身体不好,常常生病。”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朱高煦听完这句话后心念一动,忍不住起了夺嫡之心。
三、准备造反
朱棣并不知道自己一句话会引起这么大的风波。
入主京师后,朱棣还是依照祖制让朱高煦去藩国云南就藩。
对朱高煦来说,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给了他当皇帝的希望,又打破这个希望。
要知道他之所以在靖难时奋不顾身,多多少少都有些希望自己的优异表现能够让父王愿意改立太子。
眼见得靖难时的“承诺”已不作数了,朱高煦失望之余,断然拒绝去遥远的云南,而是请求让他返回南京。
之后,朱高煦开始积极准备,打造兵器,招募士兵,伺机造反。
四、惨烈结局
朱棣自己就是靠造反起家的,又如何能让别人造了自己的反。
朱高煦还没有准备好,就有人把他的种种不法举动报告给了朱棣,总算朱棣念着朱高煦往昔的好处,只是将他削除两护卫,改封到乐安州。
但这次处罚并没有让朱高煦深刻反省,反而引起了他极大的怨恨。
虽然后来当政的朱高炽给予了他大量的金银财宝,也挡不住他想当皇帝的心。
公元1426年,朱高煦正式起兵造反。此时的皇帝已经是朱高煦的侄子明宣宗了。
明宣宗听说朱高煦的事情后,碍于礼法先派了一个宦官带着自己的书信去劝和。
可朱高煦并不愿就此罢休,他对使者说:“当年朱棣听信谗言,对我又是削除护卫,又是迁徙乐安的,朱高炽只不过给我点钱,就想收买我吗,以我的才华怎么可能长期呆在这么个破地方呢!”
眼见朱高煦一心要造反,明宣宗决定御驾亲征。
朱高煦的部队本来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兵力又弱,众人一听说皇上亲自来平叛了吓都吓死了,军心一下子就涣散了。
要说朱高煦手下的这些人也都个个有家有业有亲人的,他们跟谁不是跟啊,何必为了那虚无缥缈的造反成功搞得连现有的工作都保不住还连累家人呢。
于是,朱高煦的部队为了自保,打算把朱高煦活捉了送给明宣宗将功赎罪。朱高煦听说这事后,知道自己无法打败宣宗了,便主动投降了。
一场声势浩大的造反就这么以闹剧的形式收场了。
可事情还没有结束,原本明宣宗看在朱高煦“自首”的份上,只是将他关在西安门内。可据说有一天宣宗去看朱高煦时,朱高煦却故意绊倒了宣宗,想看他出洋相。
宣宗气坏了,他让人用300斤的大铜缸把朱高煦扣在里面,可朱高煦力大如牛,竟然将这口铜缸举了起来。
深感威严扫地的宣宗又让人在铜缸四周点上柴火,把朱高煦活活烧死在里面了。
不知朱高煦临死之时,是否想到了他的父亲朱棣,当年朱棣“烧死”了侄子建文帝,天道好轮回,如今朱棣自己的儿子,也终归死在了侄子的烈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