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的功劳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说他功不可没?
说到萧何,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后,对开国功臣论功行赏,萧何被定为首功,且位列功臣第一,在被封为酂侯的同时,被赐予了最多的食邑。那么,西汉首功之臣,为何不是攻必胜、战必克的韩信,也不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张良,偏偏是以治理内政为主的萧何呢?萧何的功劳又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萧何的功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从刘邦获封汉王,再到楚汉争霸,进而到击败项羽、建立西汉,萧何虽然不像韩信那样领兵在外,也不像张良那样在刘邦身边出谋划策,同样也不像曹参那样身先士卒“身被七十创”,但功劳其实也不小,根据《史记·萧相国世家》的记载,其功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识别人才、保举韩信。纵观整个楚汉争霸时期,韩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韩信之所以能够留在汉营、得到重用,其首功却在萧何。韩信本效力于楚军阵营,虽然后来因不受重用而转投汉营,但在刘邦手下仍然只是个管理仓库的小官,后虽得夏侯婴推荐,却也只是被提拔为了管理粮饷的官职。久而久之,韩信见仍然不受重用,便在刘邦入蜀途中逃离了汉营,幸有萧何连夜追赶,这才返回汉营,又得萧何极力推荐,这才被刘邦拜为大将。可以说,没有萧何,便没有后来的韩信,而没有韩信,刘邦想要夺取天下,成败可就难说了。
2、盖收秦律令图书。刘邦西入率军关中,秦王子婴出城投降,然而当刘邦率军进入秦都咸阳后,在刘邦忙着搜罗美女,将领们争先恐后奔向府库分取金帛财物之时,唯独萧何带人没有忙着为自己搜罗好处,而是进入宫室收取了秦朝丞相及御史掌管的法律条文、地理图册、户籍档案等文献资料,并将之妥善保管。要知道,这些可都是秦朝统治的根基,有了这些东西,便使得刘邦对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强弱形势、风俗民情等等都得以了如指掌,这对于行军打仗、夺取天下的作用不言而喻,刘邦之所以能从蜀地重新杀回关中,便极可能与此有关。
3、稳定内政、辅佐太子。刘邦率兵攻打彭城之时,命令萧何留守关中,面对因项羽肆虐而残破不堪的关中,他一方面重新建立已经散乱的统治秩序,废除秦朝苛政,颁布实施新法,整修宫廷、县城,开放秦朝的皇家苑囿园地,迅速恢复生产;另一方面对百姓施以恩惠,颁布利民法令,并通过赐给百姓爵位,减免相关租税,任命“三老”等措施,迅速稳定了关中民心。“彭城之战”后,刘邦立长子刘盈为太子,令其坐镇栎阳。于是,镇守关中的萧何又侍奉太子刘盈,制定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秩序,使得刘邦在汉中的统治得以深入人心。
4、安抚民心、镇守后方。汉元年(前206年)八月,刘邦采纳张良、韩信建议自蜀地杀回关中,而萧何则负责坐镇巴蜀,供给军粮。刘邦夺取三秦等地,发动彭城之战时,又是萧何坐镇关中,负责兵员和粮饷的筹措与补给。当刘邦在“彭城之战”中战败,遭遇项羽千里追杀,正是萧何及时征发援军,帮助刘邦稳住了阵脚。而在刘邦与项羽长期对峙时期,也正是由于萧何坐镇关中,使得刘邦拥有了稳固的后方,得以在正面抵抗住项羽的进攻。
如上,萧何的功劳固然没有体现在战场上,但却不可不说其功劳之大,而在以上四条之中,又尤以最后一点影响最为深远,可以说对刘邦击败项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坐镇关中确保补给乃萧何功劳之关键
从刘邦遭遇“彭城之战”战败开始,在长达数年的楚汉战争之中,正是由于萧何坐镇后方,确保了汉军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才确保了刘邦最终能够在“垓下之战”击败项羽,从而一统天下。而这一点,也是萧何位居首功的关键。
“彭城之战”中,刘邦被项羽率军击败,面对项羽的千里追杀,刘邦一路落荒而逃,惶惶如丧家之犬,虽说其主力军队没有受到大的损失,但也始终难以止住溃败之势,如此下去被项羽追上彻底击溃,也只是时间问题,如果任凭如此发展,刘邦也就没有了以后争夺天下的机会了。
然而,正是由于萧何及时从关中征发援军,为刘邦补充了一支生力军。正是凭借着这些关中子弟,刘邦组建了自己的骑兵,进而在“京索之战”中击败项羽先锋,刘邦这才得以在荥阳地区稳住阵脚,进而从溃败转入了对峙之中。
在刘邦和项羽对峙期间,也正是由于萧何治理关中有方,在保证兵力和粮草的源源不断补给的情况下,刘邦才能在正面撑住项羽的进攻。否则,即使有韩信开辟北方战场,进而绕后攻占齐地,一旦正面的刘邦被项羽突破,汉军也必将一败涂地。而项羽正是由于缺少了萧何这样的内政人才,结果最终导致后勤补给出现问题,不得不与刘邦结束对峙,结果在刘邦的追击下,最终兵败垓下。
正如后来在讨论功臣排名之时,关内侯鄂君说道,“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今虽亡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柰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万世之功哉!”意思是说,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有好几次都是全军溃败,只身逃脱,全靠萧何从关中派出军队来补充。后来,楚汉对峙之时,又是萧何源源不断的补给,才使得刘邦坚持了下来,这乃是万世之功,怎么能把像曹参等人的一时战功列在万世之功的前面呢!”
鄂君之语正中刘邦下怀,即使朝中大臣皆认为应该将跟随刘邦南征北战,身受70余处战伤,攻城略地、功劳最多的曹参应排第一,刘邦还是顺水推舟的将萧何排在了功臣第一位,这才使得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食邑万户。
与萧何类似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同样将主要负责内政的李善长排在了功臣第一,而且将李善长比作萧何。由此可见,内政稳定对于夺取天下的重要性,而历史上诸多农民起义失败,内政不稳也正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