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名将太史慈,一生都有何功绩?
大家好,说起太史慈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东汉末年,三足鼎立,英雄辈出。陈寿在编撰《三国志》时,把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五人放在了同一列传中,因此后人称他们5人为“西蜀五虎上将”。同时,因为张辽、乐进、于禁、典韦、徐晃5人也在同一列传,陈寿称之为“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后人称这5人为“曹魏五子良将”。然而,奇怪的是,和魏、蜀并立多年的东吴,却没有“五虎将”之说。很多网友心里痒痒,也杜撰了许多版本的“东吴五虎将”,但不管哪个版本,都少不了两个人,第一个是甘宁,第二个是太史慈。的确,若论勇猛,太史慈的确是一员虎将,只不过他太早去世,以至于常常被人忽视。
太史慈,字子义,文武双全,从小练习骑射,箭无虚发。东汉末年,太史慈担任郡州曹吏,他办事公道,重情重义,被北海相孔融赏识。孔融为了招揽太史慈,多次派人给太史慈的母亲送去重礼。
后来,黄巾军起义爆发,孔融被黄巾军打败,困于都昌城中。太史慈刚好从辽东返回家中,他的母亲对他说:
“汝与孔北海未尝相见,至汝行后,赡恤殷勤,过於故旧,今为贼所围,汝宜赴之。”
太史慈的母亲是知恩图报之人,他告诉儿子:你虽然没见过北海太守孔融,但你离开家的时间里,孔融对我们关照有加。如今他有难,你应该去助他一臂之力。
太史慈听母亲之言,在家侍奉母亲三日后,背上行囊,单枪匹马前往都昌。因为城外已经被包围,太史慈趁午夜时分冲入重围,终于杀入城下,孔融听闻外面叛军中大乱,一看有“援军”前来,赶紧开城门迎接,二人相见后,一阵唏嘘。孔融没想到在自己危难之际,太史慈竟然冒此大险来帮自己,非常感动。但感动归感动,孔融和太史慈接下来产生了分歧。
太史慈想要率领城内之兵主动出击,孔融认为风险太大,只是一味固守待援。只可惜,等了几日,城外的叛军越来越多,而援军迟迟不至,孔融后悔不已。孔融召太史慈商量说:“之前没听你的建议,失去了杀出去的最好机会,现在敌军包围甚密,我们若想活命,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派勇敢之士突围出去,通知平原相刘备,让刘备带兵来解救我们。”
听完孔融的话,太史慈没有犹豫,他立即自告奋勇,太史慈云:“之前承蒙你照顾贾母,我太史慈一向知恩图报,现在恩公有难,我愿意突出重围,代恩公向刘备求援。”
太史慈说得轻松,要知道,城外包围圈已经形成,若想冲出去,何其困难。孔融问太史慈:“你需要多少兵马?”太史慈在城墙上观察一圈后回答说:“两人足矣!”
孔融难以置信,但见太史慈坚持,孔融于是派两个擅长骑射的勇士跟着太史慈。让孔融没想到的是,太史慈当天没有立即冲出重围,而是在施展一个奇谋!一个让后人拍案叫绝的奇谋!
太史慈带上两个士兵,仅仅只有3个人,是如何冲破重围的呢?《三国志》云:
慈引马至城下堑内,植所持的各一,出射之,射之毕,径入门。
原来,太史慈带着两个士兵吃饱喝足之后,全副武装,带上弓箭,大模大样地出城了。城外的叛贼看城内有人出来,纷纷提高警惕,但城楼上防备甚严,叛贼也不敢太靠近太史慈。只见,太史慈在城门口,让两个士兵各举一个箭靶,他分别往两个箭靶上射了一箭,然后又带着两个士兵回城了。
原来,太史慈出城,不是为了突围,只是想练习射箭。第二天,太史慈又出门,练习射箭;第三天,同样的剧情又演了一遍。这三天内,太史慈就像一个“戏精”,想尽一切办法在消耗掉了叛军们的激情。第四天,太史慈又带着那两个士兵出来了,但叛军们不想再看太史慈射箭了,因为他们看腻了。叛军们有的躺着,有的坐着,甚至都懒得朝太史慈那里看一眼。接下来,“戏精”太史慈突然改变了剧本,《智囊全集》云:
慈遂严行蓐食,鞭马直突其围。比贼觉,则驰去数里许矣,竟从备乞兵解围。
太史慈趁叛军放松警惕,双腿一夹马腹,以迅雷之势冲出敌人包围圈,等叛军们察觉,只能看见太史慈的战马腾起的一片烟尘了。太史慈快马加鞭奔向刘备处,向刘备求来援兵,解了孔融之围。
太史慈身为一代名将,他仅仅用3个人在城门口演了3天戏,便完成了难以置信的战略目标,戏耍了上万敌军。正可谓:用3天的时间迷惑敌人,用几秒钟闪电突破。太史慈这样的将才,才是真正的智将。
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曾评价说:
“三国当汉、魏之际,英雄虎争,一时豪杰志义之士,然太史慈者尤为可称。”
太史慈有勇有谋,是三国时代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