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既然降蜀了,30多年怎么又誓死效忠于季汉?

蜀汉后期,有一个很怪诞的现象。

一帮根正苗红的蜀国人拉着降将姜维:求求你,别打魏国了!

降将姜维不听:别拦着我,老子就是死也要实现武侯遗志!

然后···蜀国真的死了。

皇帝刘禅和根正苗红的蜀国大臣们一起麻溜地投降了。

降将姜维哭得比谁都厉害:怎么能投降!老子就是死也要恢复蜀国!

然后···姜维真的死了。

姜维不是伍子胥,他和自己的原生国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当初,姜维也是不得已才降蜀的。

为何姜维降蜀后,比根正苗红的蜀国人更加忠于蜀汉呢?

被歧视的姜维

姜维的出身也是不错的。

天水姜氏,是天水望族,而姜维是烈士后代(他父亲姜囧是郡功曹,抵御羌戎时战死的)。

姜维本人,也颇想有一番作为。

作为凉州人,弓马娴熟自不必说。姜维还很跟着大儒郑玄学习,可见:小伙子是多么想混到上层圈子里去,有一番作为的。

27岁,作郡参军,起点也算是不高不低。

可是,姜维,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再魏国发挥才干。

诸葛亮北伐,天水郡太守马遵逃到上邽,姜维等人追去。可是,马遵表示:你们都是贼!

随后,姜维又跑回冀县,企图行使职权,但冀县根本不放他们入城!

如果只是猜忌姜维,一时误会而已,姜维不是不能用行动证明,用事实澄清的。

但是,事情不是这么简单!

当时,与姜维一起的,还有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掌兵事、财政、民事的都在一起!

马遵等人猜忌的,是所有凉州官吏的立场!

太守弃城而逃,可是重罪呀!

为何马遵宁可受朝廷重罪,也不信姜维等凉州官吏呢?

被压制的凉州

姜维,凉州天水人。

凉州二字,决定了姜维在魏国没有前途。

自东汉到魏晋,凉州人一直被关东大族所歧视。

东汉是关东大族支持下建立的,他们一直优先照顾关东人的利益。至于关西嘛,东汉后期,还讨论过要不要放弃。

因此,关西,尤其凉州人士一直被歧视。

董卓把持了朝政,牛逼吧!可是,关东士族们一口一个“边鄙之士”,并把“边鄙之士执朝政”和“擅形废立”并列为罪行!

如果说东汉时期,还有皇莆嵩、董卓这样的凉州人,能手握重兵,靠战功出人头地的话,那么,曹魏时期,凉州军事,也已经全盘由关东人士(夏侯渊、郭淮、夏侯楙、曹真、司马懿)把持!

从曹操时期开始,老曹家和凉州的关系就只有3个词:安抚、迁徙、征伐。

所以,凉州,在曹魏是被防范的对象。

所以,诸葛亮北伐时,陇右各地纷纷响应!

因为:凉州人,与其说是曹魏的臣民,不如说是被曹魏防范、猜忌的对象!

所以,不要怪姜维不忠于魏。凉州人,在魏国只是被压制、分化、征伐的对象。

但有远志,不在当归

据说,姜维投靠蜀国后,姜维的母亲来信劝其“当归”,姜维复信:“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

在蜀汉,姜维终于得到了施展大志的机会!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曹魏的敌人们,无论是袁绍、周瑜、刘备,还是诸葛亮,都梦想要经营凉州,联络羌胡。

凉州人的身份,在魏国是被猜忌的原因,在蜀国可是被优先重用的对象!

与姜维一起前往蜀汉的梁绪等人,在蜀国都得到了重用,后来都做了大官!

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很快发现,姜维真的是个人才!

诸葛亮兴奋地称赞姜维是“凉州上士”,并给他作了奉义将军,封了当阳亭侯。

不久,诸葛亮更是把5000虎步军交给了姜维,并让他作了中监军征西将军。

在蜀汉,姜维很快成为重要将领,开始实践其“远志”。

北伐偏执狂姜维

诸葛亮死后,许多大臣都不主张北伐,但姜维北伐却不顾一切地要组织北伐!

首先,于国家而言,姜维自信能以自己的将略和对羌胡的了解,改善蜀国防条件。

事实上,在段谷之战前,姜维作战胜多负少。尤其是在狄道一带的连续作战已经斩获颇丰。魏国陇西已残破,蜀国多次迁徙羌胡回国,蜀国确实已经改善了前线状况。

只不过:随着邓艾等人的到来,姜维在军事指挥上的优势已不存在,双方进入消耗战。

其次,于私而言,一旦停止北伐,姜维将失去权力。

作为降将,姜维在蜀汉,毫无根基。

如果停止北伐,大军转入和平状态。那么,黄皓等人将可以轻松地通过人事任命架空姜维。

因此,姜维一直偏执地进行北伐,直到···亡国。

大志的宿命

蜀国灭亡,最不甘心的就是姜维。

姜维在剑阁已经扛住了魏军,虽然汉中已失,但蜀军主力尚在。

这就放下武器,姜维怎能甘心?

如果不是遇到同样有大志的钟会,姜维或许还真的只能放下武器了。

某种程度上,钟会和姜维是一类人。

当初,蜀国上下认为北伐没有机会,反对北伐,姜维坚决北伐。

当初,魏国上下都认为没有机会灭蜀,反对伐蜀,钟会主张灭蜀。

姜维、钟会,都是为了大志,敢冒险的人。

这两个人遇到一起,自然开始了疯狂的冒险!

结果···

两个人一起死了。

姜维是一个有大志的人。

魏国对凉州人的猜忌、防范,使姜维既不能追逐自己的大志,也对魏没有什么感情。

蜀国给了姜维舞台,姜维想以此“有志千里”。

可是,魏蜀国力相差太大,邓艾等人的指挥才能又不弱,姜维终究无法如愿。

蜀国灭亡时,满朝没有官员主战,民间没有义士救国,蜀汉已经失去了人心。

可是,姜维却得出了“人心思汉”的结论。

或许,姜维是被“大志”蒙蔽了双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