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山之前的隐居之地究竟是哪里?史料中是如何记载的?
你真的了解诸葛亮吗?知秀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一直以来关于诸葛亮隐居地是哪里,襄阳和南阳两个城市争论不休,很多历史教材意见也不统一,今天让我们在史料中找答案,看看诸葛亮到底隐居在哪。
我们先看《三国志》的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 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许之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谓为信然。”在这里诸葛亮的籍贯和长相平时和什么人交往都写了,但没写他在哪躬耕,只写了他躬耕陇亩。
我们再看一下这两个城市的建成时间。南阳是在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设置的,当时叫南阳郡,襄阳最早是县,成为郡是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得到荆州后设置的。南阳郡和襄阳郡建成时间之间相差了480年。我们可以明确的一点是,诸葛亮是在曹操得到荆州前就跟了刘备,那也就是说诸葛亮隐居的时候,没有襄阳郡,只有襄阳县。
诸葛亮在蜀汉建兴五年(227年)上《出师表》决定北伐,这篇文章大家都很熟悉,是中学必背课文之一,其中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一句,这句话让南阳人认为诸葛亮本人都说了,那肯定是隐居南阳。这篇文章也收录在《三国志》里,应该是真的,不过诸葛亮文中的南阳,范围比今天的南阳范围大得多。秦汉时期的南阳下辖三十九个县,是全国出名的超级大郡,也因为刘秀的关系,南阳是重要的城市。襄阳郡是从南阳郡和南郡分出去的,也就是说襄阳郡有一部分原来就是南阳郡的。你说他隐居的时候没有南阳郡,可写《出师表》的时候襄阳郡已经存在了快二十年了,诸葛亮为什么会这么写?
一个原因是诸葛亮确实是隐居在南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不承认曹操设置的襄阳郡。蜀汉地盘虽小,可它是延续东汉的象征,与曹魏势不两立,襄阳郡是曹操设置的,那也就是曹魏的象征,诸葛亮因此代表蜀汉集团不予承认,还坚持东汉原有的行政区划。这只是一种推测,我们继续分析。
和诸葛亮密切相关的还有一个地方就是隆中,这个地点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地方,东汉时期归南阳郡邓县管辖。这地方啥时候归属到襄阳的,是在西晋的时候。这也就是说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他老家一直归南阳郡管,人家写躬耕于南阳也没错。而且从魏晋开始就乱套了,南阳和襄阳都开始为诸葛亮建祠堂了,还都留下了很多诗篇。
最早支持襄阳论的是东晋升平五年(公元361年),荆州刺史别驾、史学家习凿齿,他来到隆中,撰写了一篇《诸葛武侯故宅铭》。此时隆中已有纪念诸葛之祠堂。而与此同时的南阳也修了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一生的文章我们今天看到的最熟悉的就是前后《出师表》了,这里面都提到了南阳,在《后出师表》里诸葛亮还提到了曹操在南阳被张绣围困的事情,我们今天多说是宛城,当时也有这个地名,为什么诸葛亮要说成南阳呢?
东汉末年他们叙述地名有个习惯,州的所在郡往往以州来代称,比如荆州,行政区划上范围很大,从今天的河南南部都垮了湖北湖南两省,荆州的治所在当时也叫荆州,比如我们经常看到人说去荆州,这个多数是说荆州的治所,而不是荆州这个地方,荆州地盘大,大多数比较蛮荒,一般没人去。郡的治所也出现了这情况,南阳郡的治所就是宛城,诸葛亮在《后出师表》里说曹操困于南阳,这里的南阳指的就是宛城,和他在《前出师表》里提到的躬耕于南阳的南阳不是一个概念,那个是南阳郡。
也有人支持的是诸葛亮隐居不是在一个地方,可能搬过家。诸葛亮是父亲早亡跟着叔父诸葛玄来到荆州投靠刘表的,刘表虽然说是荆州之主,不过当时荆州并非都归他管,比如这个南阳郡就不听他的。南阳郡在黄巾起义之后是袁术的地盘,袁术是南阳太守,不过袁术在这没待多久,后来刘表把这块地给了张绣镇守,张绣名义上还是服从刘表的,所以这个时候诸葛亮他们家可以住在南阳郡的治所宛城里。这个形势在197年发生了变化,这一年诸葛玄死了,而张绣也和曹操闹僵,宛城很危险,这个时候不太适宜居住,他们很有可能搬到了隆中。
有人说诸葛玄既然跟刘表有旧那应该住得近点啊,刘表当时在襄阳县。可别忘了刘表这人可是容不下能力很强的人,刘备为什么要去守新野,而不在襄阳待着,怕被害。另外诸葛亮他哥已经去了东吴,而东吴和刘表有杀父之仇,诸葛亮离刘表太近显然很危险,所以他们之前应该不会和刘表住得太近。后来形势变了之后,没办法只能去隆中了。注意啊,诸葛亮选的这个地方是个交界带,当时南阳郡已经是曹操得了,诸葛亮在邓县和襄阳县交界处居住,很明显要视局势而动。
我们不要被演义给骗了,诸葛亮没那么大的名声,即使在小说里他不也是让人推荐的,没有到名满天下的地步。他的性格跟李白比较像,不肯居于人下,这样的人很显然在曹操手下难以发展,曹操不会一下子把一个人提拔到很高的地位,关羽解了白马之围也不过是个偏将军而已。你诸葛亮再有才华,也不过就是和荀彧,郭嘉一样,曹操不可能上赶着去他家请他出山。诸葛亮其实当时隐居很安全,没人想着去俘虏他。
本来呢这没啥事,就是个隐居地,可是巧的是,古代的统治者在搞行政区划的时候,给它换了归属这就有大麻烦了。本来南阳郡的啥事也没,你襄阳县也是南阳的,设了襄阳郡在东汉和曹魏都没啥事,偏偏晋朝把隆中划给了襄阳郡,这一下子问题就大了。而且那个坚持襄阳论的习凿齿他家就是襄阳的,这一下让南阳人觉得这人说话不靠谱,向着自己的家乡。
这争论一直持续着,到了清朝南阳知府顾嘉衡写了一副“身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的对联。这位大人当了五任南阳知府,这事也很让他头疼,而且他的身份也很尴尬,他是湖北宜昌人,虽然不是襄阳人吧,可他是湖北人,和襄阳是一个省的,自己还是南阳知府,这个要了老命了,这要是不说清楚,那不就被两地老百姓吐沫淹死了。所以他来个和稀泥,大家都是为了纪念诸葛亮他老人家,分那么清楚干嘛,既然祠堂都上千年了,就还会去继续祭拜,大家只要虔诚,诸葛丞相肯定会保佑大家的。
其实争论也跟襄阳地位的提高有关系,这本来是个不起眼的城市,从南宋开始这里是国家的边境了,位置很重要,到了南宋末年的时候,蒙古人从长江上游进攻失败,在钓鱼城还死了一位大汗,忽必烈因此改变策略不在进攻重庆一带,而是进攻中游的襄阳,襄阳一下成了前沿阵地。这个时候人们需要诸葛武侯的不畏艰难的斗志,所以这个时候以诸葛亮号召大家对抗蒙古是有很大的作用的。襄阳城抗击蒙古人数十年,最终虽然被攻破,但不屈不挠的精神还是值得赞扬的。
其实如果诸葛亮泉下有知,大家为了他隐居在哪争论了这么多年的话,他一定给大家留下点资料让大家看看。刚才已经说了诸葛亮生前他的隐居地不管是宛城的卧龙岗还是隆中都是南阳郡的,刘禹锡的《陋室铭》里“南阳诸葛庐”则指的是南阳卧龙岗了,而同时期隆中也有人凭吊纪念,说明人们已经分不清哪个是诸葛亮真正的隐居地了。
其实这也说明诸葛亮当时不起眼,要不他的隐居地肯定早被官府发现并保护了。不过这地方一直是曹魏的控制得,曹魏也不可能给蜀汉的丞相保护旧宅。当年丞相如果真的克复中原了,也许我们就可以看到他衣锦还乡,也就没有这些争论了。当然西晋的君主将隆中划归襄阳也不能说没有私心,有可能也是想借助诸葛亮来提高城市的影响力。
千年已过,诸葛亮已经成为了中国人心中的一个符号一个象征,我们应该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忧国忧民之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决心。争论他到底隐居在哪是历史严谨性的要求,但也不能互相诋毁,无论如何,诸葛亮都在这些地方留下了印记,我们应该追求和谐而不是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