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唐玄奘去西域取经,带回来的除了真经外还有什么?

说到唐僧,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说起唐僧,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他是《西游记》中文学家虚构的一个人物。但唐僧在真实的历史中,他的人物原型是隋唐时期的玄奘,早在东晋十六国时期,佛法盛行,就已经有了先辈们西行求法的历程,两个多世纪以后,玄奘沿着前辈们的足迹,也完成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取经壮举。

“偷渡”出国,西行取经

玄奘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玄奘少年时跟随当时有名的高僧学习研究佛法,并且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学习。当时的佛法在发展传承上出现了很多的宗派,比较流行的有摄论宗和地论宗,玄奘在四处游走研究学习之时,深感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理解不同,注疏也不尽相同,很难形成统一的思想。为了求得《瑜伽室地论》等经典的原本,也为了求得自己所热爱的真理,玄奘毅然决然的做出了去天竺求法取经的决定。

据《三藏法师传》中记载:“时国政尚新,疆场未远,禁约百姓不许出番。”

决定易做实行难,当时的唐朝才刚刚立国九年,国内统治尚不稳定,是严禁百姓出国的,因此,当时的太宗皇帝没有对他放行,也没有给他发放出国所需要的“通行证。这时的唐朝正准备出兵突厥,而大军的行军路线与西行出国的路线相同,因此,在出境问题上严禁百姓出境。

公元629年,在当时玄奘曾经多次上奏说要西行取经,但遭到了拒绝。于是26岁的玄奘为了自己心中的真理,决定自己偷偷前往,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偷渡”。

长途跋涉,钻研佛法

在西行的过程中,玄奘经过了秦州、兰州、凉州、瓜州、出玉门关,进入塔里木盆地,后来到了伊吾国,又经高昌,在中亚地区辗转数月后,玄奘在曾经的大夏国进入天竺,从长安到佛国圣地天竺,玄奘走了大概一年之久。

在佛法盛行的天竺,玄奘几乎走遍了天竺所有的佛寺,哪怕是已经落败的寺庙,也要虔诚的顶礼,行程遍布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在不知不觉中,这位来自域外的僧人,已经在天竺声名鹊起。

在佛国圣地寻求佛法,时间悄然流逝,过了数十年,玄奘也从青年变成了中年,他在当地佛教中心烂陀寺学习钻研佛法长达五年之久。也是在这里,玄奘找到了他想要的真经。

各国见闻,太宗尤其赏识

公元645年,玄奘结束了17年的取经之旅,回国传播佛法,长达五万余里的取经之旅结束了。唐太宗得知了玄奘回国的消息,立刻在洛阳下诏接见他。对于这样一位有丰富各国见识的高僧,唐太宗对他表示了热烈隆重的欢迎,并大度地原谅了玄奘“偷渡”的行为。

当然,唐太宗对玄奘从天竺带回来的657部佛经丝毫不感兴趣,让唐太宗感兴趣的是,玄奘西行路上,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地理地貌等等。在洛阳的长谈之中,唐太宗提出了让玄奘撰写西行途中各国的见闻、地貌等。佛法的弘扬,离不开当朝统治者的大力支持,玄奘接受了撰写的任务,《大唐西域记》一部划时代的巨作,在玄奘与弟子的努力下诞生了。

在这本书中,大到各国疆域,人口,兵力,赋税,细到百姓的衣食住行等等,均有详细的记载。有了这份详细的情报,唐军相当于有了地理指南,军马所至,知己知彼,百战不胜,西域乃至中亚东部被一起纳入唐朝版图,时隔多年的丝绸之路再次被打通。

唐太宗甚至多次对玄奘提出了还俗的要求,为的就是能够有专业的人才,深刻了解西域各国政治,民俗,地理,文化等,玄奘正好对这些了如执掌,但这与玄奘弘扬宣传佛法的初心不同,最终玄奘婉拒,从此潜心钻研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