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未解之谜 > 正文

战国时期周天子在做什么 周天子为何没有招兵买马

对战国周天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战国时期,周天子一直都没有放弃招兵买马,求贤纳士,可是那时候周王室只剩七座城邑了,这点地方的税收维持朝廷的运转已经不容易了,招兵买马什么的实在是没钱啊!

周赧王就曾经“举国之力”组建了一支5000人的军队,因此还向商人借贷了很多军费,失败之后,整天在高台之上躲债,因此还诞生了一个成语——“债台高筑”,周王室的经济状况可想而知。

其实周天子落得这个结局,在春秋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礼乐崩坏

西周灭亡之后,周平王虽然成功东迁建立了东周,但是各地诸侯普遍怀疑周平王勾结犬戎,让他们打进镐京,好弑父自立,于是周平王的合法地位受到了质疑,这就是礼乐崩坏的开始。

此后,又发生了几件事情,导致了礼乐彻底崩坏,周天子威严扫地。

第一就是“周郑交质”和“繻葛之战”,周平王和郑国交换质子,无疑是拉低了天子的身份。周平王死后,继位的周桓王要一雪前耻,于是发生了“繻葛之战”,周桓王带着陈国、蔡国、虢国、卫国等小弟想群殴郑国,结果被杀的大败。乱军中周桓王肩膀还中了一箭。之后此事不了了之,郑国也没有受到惩罚,周桓王忍气吞声,各诸侯国相视冷笑。

第二就是齐桓公在管仲的建议下,实行“尊王攘夷”。这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弱化版。不挟天子,也能借口打你,因为你对天子不尊敬!在那个诸侯都不朝拜周天子的年代,这个锅一甩一个准。后来,霸主们看谁不顺眼了,就借口其对周天子不敬,扑上去胖揍一顿,周天子沦为了各国争霸的工具。

第三就是春秋战国交替时期的“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晋和齐都是周天子册封的诸侯国,虽然它们也像周天子一样,被手下给架空了。但是还有个大义的名分在不是?可是当韩赵魏以及田氏带着礼物钱财来朝拜周天子之后,窘迫的周天子大喜,果断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也认可了田氏取代齐国。

这以下克上的先例一开,一下子礼乐彻底崩坏了。韩赵魏能分晋,天下诸侯就分不得周了?田氏能代齐,诸侯就代不了周吗?于是大家都撕开了面具,肆意争霸,强横的诸侯国也各自称王,周天子彻底失去权威,连最后一块遮羞布都没有了。

第二、持续分封,派系杂乱

周平王东迁之后,由于除了秦、晋、郑之外,其它诸侯国都不支持自己。不得已之下,周平王册封秦为诸侯,册封(割让)大片的土地给晋、郑两国,以表彰这几个国家在周天子东迁过程中做出的贡献。

不过此举虽然收买了人心,但是却使得周王室的力量进一步衰弱,只剩下600里土地。和当时的齐、鲁、郑、宋等次一级的诸侯国差不多大。

按照周制,每一代的周天子兄弟都是要有封地的,世袭的大夫和贵族也是要有封地的,可是周边土地都已经分封出去了,诸侯是不可能吐出来的。于是周王室只能从自己的600里土地里面出咯。可是这区区600里土地早就“名草有主”了啊!

于是旧贵族不断地和新贵族发生摩擦和冲突,同时周王室也没有实力和借口去吞并其他诸侯国的土地,于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之上派系林立,矛盾不断。甚至周天子自己都搞不定这些内部争斗了,还得去找晋国仲裁。

各诸侯国在不断地攻伐兼并,领土不断扩大。周王室却在不断地分封和被蚕食,到了战国时期,周王室自己只剩下了七个城邑,比鲁国、宋国都不如,甚至在地图上都很难看得见了。

后来,周王室内部矛盾急剧恶化,区区七个城邑的弹丸之地,一下子分裂成了东西周,周天子还要在西周公那里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那些动辄出动数万乃至数十万大军作战的战国七雄已经成为周天子眼中高不可攀的庞然大物!

所以说周王朝成也分封,败也分封啊!

第三、地缘格局

当初周平王选择建都洛邑,是因为这里四通八达,便于管理四方。但那是周王室强横,诸侯拥戴的时候。等到王室衰弱,这种“制四方”的格局就变成了被四方所制了。

到了战国时期,周王室被韩、魏等国包围其中,任何一个都是惹不起的庞然大物。那周王室又谈何开疆拓土,发展壮大呢?没有土地就养不起兵,没有兵就抢不到土地,如此恶性循环,持续衰弱。

彼时,楚国讨伐韩国、魏国,秦国讨伐山东六国,山东六国进攻秦国都要从周王室借道而过,周天子的威严被一批又一批的大军反复地践踏成泥。而之所以没有被废,只是因为诸侯都不想担负了这个恶名,授人以柄。

综上所述:

战国时期周天子虽然想招兵买马,求贤纳士,奈何已经没有了资本。经过了礼乐崩坏,诸侯国不再拥护周王室。而周王室本身又由于持续地分封不断弱化。由于周王室地处中原中央,四战之地,在那个大鱼吃小鱼的年代里,只能在诸侯国的夹缝中生存。最后当战国七雄这些庞然大物出现之后,周天子彻底失去了壮大自己的机会。

诸侯争霸之时,由于大家都不想担负恶名,周王室还能在夹缝中生存。但是当秦有了统一天下的实力之后,抹去周王室的存在,就像抹去了桌上的一丝尘土,没有引起任何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