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如何处理藩王问题的 每个朝代都有什么不同
今天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藩王问题,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七国之乱,把刘邦分封宗室藩王制度的缺点和优点都暴露无遗。政治斗争复杂多变,危机四伏,皇帝一个人应付一切,心有余而力不足,很自然要寻求帮手。首要人选就是那些血统亲近的同宗兄弟。皇帝授予这些宗室藩王相当大的权力,希望他们能够帮助自己,尤其是在危急时刻勤王护驾。但藩王在权力过大之后,虽然可以保卫皇室,但一旦有异心,又能随时威胁皇室,这就是分封制度的两面性。
皇帝和朝廷希望的是,天底下的诸侯藩王都是捍卫朝廷的忠王,而不是刘濞这样的叛乱者。怎么多培养捍卫朝廷的藩王,怎么遏制心存叛念的藩王,这是摆在皇帝面前的难题。历朝历代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方面是权衡授予宗室王爷的权力,怎么把王爷们的权力限制在可控的范围内。第二方面是加强宗室的教育,培养王爷们忠君报国的思想。
严格限制宗室藩王实力,到曹魏时期发展到了一个极端。曹文帝曹丕建立魏朝后,对亲弟弟曹植严加防范,把他幽禁在封地,曹植不能擅自给其他宗室写信,出了封地三十里地要报告,没有曹丕的召唤不能来首都。而且他身边有曹丕派的监国谒者,全天受到监视。曹植和囚犯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关押他的监狱更大一些而已。即便如此,曹丕还不放心,频繁徙封曹植。曹丕登基的第二年,册封曹植为安乡侯,当年七月就改封鄄城侯,黄初三年册封曹植为鄄城王,黄初四年徙封雍丘王。黄初七年,曹丕病逝,魏明帝曹叡继位。曹叡对叔叔曹植还是严加限制。曹叡登基的第三年,徙封曹植东阿王;魏明帝太和六年,曹植改封陈王,当年年底曹植在忧郁中病逝。曹植如此,其他叔伯兄弟的处境也类似。这就导致后来司马懿来夺权的时候,曹氏宗室没有一个人起来反抗,司马氏夺权相当顺利。所以,司马家族建立晋朝后吸取了曹魏的教训,为了防止宗室力量太弱、无法拱卫中央,晋武帝司马炎大封宗室。就连司马家族沾亲带故的不封个王爷也能封个侯爵,而且像汉高祖刘邦时期一样,受封宗室都享受政治、军事实权。结果,司马炎一死就爆发了“八王之乱”。这就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之后的朝代,在宗室藩王问题上,基本都在上述这两个极端之间摇摆。既希望多出些捍卫朝廷的忠王,又对刘濞之流非常忌惮;既希望藩王成为国之长城,又时刻防备着自己家里出现乱臣贼子。大体上而言,历朝历代对宗室藩王的限制要多于重用。到了明朝,宗室藩王政策的两个极端又重新演绎了一遍。虽然朱元璋登基的时候自己的兄弟都没了,但朱元璋还是分封了很多宗室藩王,让藩王去镇守边疆。而藩王要完成这些使命,就需要军权、财权和人事权。到了建文帝的时候,建文帝见藩王权力过大,想要削藩,结果直接导致了“靖难之役”。“靖难之役”的本质和“七国之乱”一脉相承。
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口号就是反对削藩,可是他自己当了皇帝以后,削藩却是最积极的那个。他把父亲朱元璋建立的宗藩制度基本上给推翻了,只留下高官厚禄这一项。他规定所有皇室的男子都可以封世袭爵位。王爷一年有上万石的粮食,毕生享受荣华富贵,但就是不能参与政务。没有皇帝的允许,宗王不能到南京和北京;王爷和王爷之间不能有交往;不能离开封地;不得从事任何工作。朱棣这就将明朝藩王带到了另一个极端,导致明朝宗藩整天无所事事,只能在封地里腐化堕落。而且,明朝宗藩制度给国家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宗室什么事情都不能干,让那些王爷一天天就是享乐,导致王爷都特能生孩子,生的孩子还都有爵位封地,所以明朝的宗室就使劲地生育子孙,最后导致明朝后来供养皇室的经费超过了税收的三分之二。
清朝的宗藩制度相对比较成功。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不可能让子孙都养尊处优,但是又不可能不让子孙享受一定的权力和待遇,清朝就在这两者之间取了一个平衡点。首先,清朝规定爵位不是天生就有的,不是说皇帝的儿子就是王爷,宗室成员只有具备一定的能力或者建立了功勋,才能封王。如果皇子不符合要求,有可能连贝勒、贝子都封不了。笔者统计了一下,康熙皇帝有序齿的皇子一共有二十四名,其中四个皇子夭折、一个皇子成为太子,剩下的十九人中,只有三个在康熙生前获封亲王、三个获封郡王、一个获封贝勒、三个获封贝子,剩下的九个皇子,康熙都没有册封他们爵位。其次,清朝取消了爵位世袭制,规定所有的爵位降一级袭封。所以,王爷的子孙如果不能建功立业,经过几代后可能就沦为普通人了。只有那些为国家建立了巨大功勋的宗室,才能世袭爵位,清朝称为“铁帽子王”。清朝的宗室成员数不胜数,但“铁帽子王”屈指可数。最后,清朝对宗室严格管理,非常重视皇子皇孙的教育与培养,皇室成员只要断奶了,就开始读书。历朝历代宗室骨肉相残、恣意妄为,与教育失败不无关系。宗室的素养直接关系这个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所以清朝很重视宗室教育。皇帝会根据皇子的情况,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去办,或者可以安排一些难题,磨炼他们的能力。因此我们就发现,清朝皇室的素质的的确确比其他朝代要好一点。清朝入关后,没有发生宗室藩王造反谋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