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葛荣的数十万大军,尔朱荣是怎么战胜他的?

面对葛荣的数十万大军,尔朱荣是怎么战胜他的?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号称百万大军(实际上起码三四十万),却在敌人7000骑兵的冲击下瞬间土崩瓦解,这一兵败如山倒的战争场面,发生在南北朝时期。

经过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的统治中心从北方的平城一线(黄河以北)南移到洛阳地区(黄河以南),而原本设在北方边境的六大军镇: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地位逐渐被边缘化,军人待遇也每况愈下;加上天灾的侵蚀,各族镇兵对自己的处境越来越不满。

公元524年3月起, 破六韩拔陵、赫连恩等镇民纷纷起兵造反,北魏王朝派去平乱的军队连续败退,不久后六镇全部落入起义军之手,史称“六镇起义”。

接下来,起义军一方面对抗朝廷的平叛军队,另一方面在内部也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夺、兼并战,葛荣成了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葛荣原是怀朔镇将领,公元526年,他参与了鲜于修礼等人发起的起义;8月,起义军首领之一元洪业斩杀鲜于修礼,希望以此为投名状投降北魏朝廷;但葛荣不干,他杀掉元洪业取而代之,继续轰轰烈烈的造反事业。

同年9月,葛荣与杜洛周领导的起义军合兵一处,实力进一步大增。不久后,他在博野白牛逻之战中战胜北魏军队,并击杀对方统帅章武王元融,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葛荣因此越发自得意满,他迫不及待的自称天子,国号为齐。

其后,葛荣俘虏、杀害北魏广阳王元深,攻陷信都;击败、诛杀平叛的北魏冀州刺史源子邕、北道大都督裴衍,攻陷冀州。

公元528年2月,葛荣杀掉杜洛周,将全部义军收归麾下,不久后攻陷沧州,杀害了绝大部分沧州百姓;6月,葛荣军开始南下,军队号称百万,所到之处大肆杀戮掠夺,河北地区几乎变成人间地狱。8月,大军包围了北魏北方重镇邺城。

得知这一消息,北魏柱国大将军尔朱荣上表,请求亲自讨伐葛荣;而他率领的军队,只是7000骑兵。

尔朱荣祖上是契胡人,世代居住于尔朱川(山西北部),因此以“尔朱”为姓氏。自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时起,尔朱氏代代担任魏将,为北魏政权立下了不少功劳。

尔朱荣继承家族爵位后,赶上了遍布北方的大起义。老百姓避之唯恐不及的乱世,在枭雄眼中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野心勃勃的尔朱荣,以为北魏朝廷效力、镇压叛乱为借口,趁机招兵买马, 组织了一支以契胡为主体的强悍兵马。

在镇压起义军的过程中,尔朱荣软硬兼施、量材录用,先后收复了高欢、贺拔岳、侯景、宇文泰等顶尖人才,实力滚雪球般增长。接下来,他得到了一个成为“新时代曹操”的机会。

当时北魏政治混乱、起义四起,与胡太后有直接关联。起初,北魏孝明帝元诩年纪尚幼,朝政由胡太后把持。她重用宠臣、私生活极度不堪,卖官鬻爵、排挤忠臣,导致朝政日渐腐败,北魏皇室毫无威信。孝明帝年纪渐长,对胡太后越发不满,他曾私下密令尔朱荣率军进京帮助自己除掉太后一党。

尔朱荣自然大喜过望——这不就跟当初董卓进京的渠道一模一样吗?正当他急不可耐的挥师南下时,得到风声的胡太后先发之人,毒死了孝明帝。尔朱荣大怒,他自称得到密诏立元子攸为帝,其后直扑京师。进入洛阳后,尔朱荣在河阴淹死了胡太后,屠杀2000多名王公百官,史称“河阴之变”。至此,北魏的政权已经落入尔朱荣之手。

此时,得知葛荣的百万大军围攻邺城,尔朱荣之所以积极出征,既是为了解决现实威胁,也是为了体现实力、强化对北魏朝廷的震慑。他认为,葛荣虽号称百万,但只是一群毫无纪律、肆意屠杀,丝毫不得人心的乌合之众;自己率领少量精兵迎战,则会进一步让对方自信心膨胀、愈发轻敌。因此,尔朱荣只带了7000精锐骑兵,以侯景为前锋,每人配一匹副马,日夜兼程突袭葛荣军。

果然,得知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后,葛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甚至这样招呼手下:“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一根长绳子,到时候把尔朱荣那点人马一个个抓住捆起来。”其后,他还托大的摆起数十里长阵,缓慢的向前推进。

尔朱荣则早已成足在胸,他先派兵埋伏在山谷间,其后派出小股骑兵到处策马狂奔,激起阵阵尘土,并且大声鼓噪,让敌人摸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人马;其后,考虑到“人马逼战,刀不如棒”,他给每名将士配备一根大棒。

此外,为了防止军人们争抢首级延误战机,尔朱荣宣布,此战便不按照斩首数量统计功劳,只要获胜即可。其后,他亲自率军冲击,“号令严明,战士同奋。荣身自陷陈,出于贼后,表里合击”,7000骑兵突然出现,挥舞大棒、杀气腾腾的前后夹击而来,一时间地动山摇,葛荣一方毫无准备,被这一架势吓得阵型大乱;其后尔朱荣直接杀向对方中军,一举将葛荣生擒,数十万叛军几乎毫无抵抗之力,瞬间土崩瓦解,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不久后,葛荣被尔朱荣押送到洛阳处死,原本陷于义军之手的冀、定、沧、瀛、殷五州全部平定。接下来,尔朱荣南征北战,并且平定了关陇地区,几乎完全恢复了北魏的统治秩序。正当他越来越接近曹操的“壮举”时,公元530年,他被女婿孝庄帝元子攸骗进宫中杀害,一代军事奇才,就这么莫名其妙的结束了自己的“奋斗”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