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和周勃都是汉朝的功臣 汉文帝为什么会区别对待
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陈平和周勃,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简单说其实就是文臣与武将的威胁谁更大?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乱世”——五代十国便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彼时“占山为王”的都是武将,您见过五代十国有文臣出身的皇帝吗?没有,一个都没有!即便是结束了五代十国乱世的宋太祖赵匡胤,依然是武将出身、不是文臣!
宋王朝建立之后,宋太祖赵匡胤结连上演了两出“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石守信等一大批将领的兵权。之后,宋王朝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的“以文臣节制武将”的制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重文抑武。就以军队为例,虽然直接统兵的是武将,但中枢系统负责军队战略性事务的却是文臣——枢密使。如此一来,宋王朝的将领便被完全限制在了战术层面,再也无法染指战略层面的事情。再说直白一些,宋王朝的将领就是“犬”一般的存在——皇帝让咬谁就咬谁。而这些“犬”的“犬绳”和“犬粮”则掌握在皇帝和枢密使手中。
反之,文臣枢密使虽然掌握着军队战略层面的事务,却无权染指具体战术层面的问题、没有战术指挥权。换言之,如果没有皇帝点头,直接统兵的武将根本不会听枢密使具体某个人的!只有三者结合到一起,宋王朝的军队才能真正“动”起来……其实,这就是中国古代帝王们惯用的伎俩——权力平衡。那么,宋王朝的皇帝为何敢将军队的战略性事务交给枢密使呢?原因很简单,枢密使是文臣,手里没有兵!如果战术层不听他的,他根本翻不起什么浪花儿。战术层如果没有皇帝点头,还真就不会听枢密使的;而战术层呢?战略调度、后援补给等等都掌握在战略层手中,同样翻不起什么浪花儿……于是,微妙的权力平衡就这样形成了。 狄青后来出任枢密使为何会屡屡遭忌?就因为他是行伍出身、在军中战术层具备一定影响力,存在破坏这种微妙权力平衡的潜在风险!
陈平的威胁远小于周勃
陈平这个人从投入汉高祖刘邦麾下开始,就一直是文臣谋士的身份,后来没有染指过军队事务!加之陈平并不属于刘邦的旧班底——“丰沛集团”,所以陈平在汉王朝军队中的影响力是非常微弱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即便是后来出任丞相,也主要局限于行政领域,依然无法染指军队事务。周勃就不同了,他是“丰沛集团”的元老,从刘邦起兵之初就跟着刘邦东征西讨,在军中的影响力是极其巨大的。这就是为什么刘邦庶长房的几个孙子发动“剿灭诸吕”时非要拉上周勃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换言之,对于汉文帝刘恒而言,陈平就算权力再大、地位再高,也只是一介文臣,翻不起什么浪花儿!但周勃不同,他在军中的影响力实在太大,汉文帝不得不防,这也是为什么汉文帝后来要明升暗降、把周勃调离军队的重要原因所在。
陈平在世时是汉文帝牵制周勃的“利器”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汉文帝刘恒真正开始无情打压周勃,是发生在陈平去世之后。原因其实不难理解,陈平活着时,他与周勃是汉王朝朝堂上的文武“两架马车”。或者换一种说法,陈平什么也不需要做,只要他活着、继续在位子上待着,那就是对周勃最大的牵制。再说直白一些,陈平其实是汉文帝用来牵制周勃的一把“利器”!所以,除非陈平自己自然死亡或者与周勃有结成政治同盟的可能,否则汉文帝是不会自己去打破这种微妙平衡的。很显然,陈平对此是心领神会,后来一直与周勃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微妙关系。而这,正是汉文帝想要的,汉文帝又为何要去打压陈平呢?
可陈平死在了周勃之前,在陈平死后,周勃形成了“一家独大”的态势。不仅位列中枢、爵封列侯,而且在军中影响力甚大。面对这样一个人,恐怕没有那个有作为的皇帝还能继续淡定下去,不是吗?所以,陈平一死,汉文帝清洗周勃便已成定局,剩下的仅仅是时间问题……换句话说,陈平之所以没有遭到汉文帝的打压与清洗,并不是因为汉文帝更喜欢他,而是因为留下他对汉文帝更有用。如果陈平与周勃的身份进行一个“对换”,那么遭到打压和清洗的恐怕就不是周勃、而是陈平了……
当然,如果陈平死在周勃之后,他的结局或许要比周勃好很多,毕竟陈平这个人向来都比较“识趣”,更重要的是他在军中缺乏根基,根本威胁不到汉文帝的地位。这其实也是当年汉高祖刘邦能够容得下“自污”之后的萧何,却始终容不下韩信的原因所在。要知道,当年的萧何在军中的影响力可是远超陈平的,汉文帝又为何容不下一个陈平呢?总而言之就一句话——“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文臣从来都不是中国古代帝王们忌惮的重点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