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真相 > 正文

咸丰帝有多苦命?在位期间清朝累积了两百年的矛盾一下子爆发

说到咸丰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咸丰,名爱新觉罗·奕詝,有人称他是“苦命天子”,二十岁登基,三十一岁病死,当了十一年的皇帝,竟然没有过上一天太平的日子;又有人称他是“风流天子”,尽管内忧外患不断,他却仍然沉湎于醇酒妇人而自乐。

后人称为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的“四无皇帝”。他登基不久就发生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等历史事件,他在国家安危面前无所决策,迷于酒色,荒废朝政。

纵观咸丰的一生,也确实是苦命到家了。在历代帝王之中,咸丰的命运差不多是最惨的一位。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让他赶上了;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让他摊上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没落也让他碰上了!

古今中外,各个政权中,总会出那么几个“好运的败家子”——先辈所积累的丰厚的声望和家底,给了败家子们足够的“透支政权信用”的空间,于是败家子们就可劲折腾。败家子带着“满满当当的功绩”开开心心地两腿一蹬,后继者就悲惨了——败家子闹得越凶,后继者要还的债就越多。

清朝其实在乾隆后期就已经步入末路。乾隆好大喜功,把前几代吐血积攒起来的财富和口碑败个精光。导致嘉庆被白莲教弄得死去活来,道光和英国签订城下之盟。到了咸丰继位时,表现依旧风光无限的大清王朝,其实已经空剩了个骨架,摇摇欲坠了。

他驾驭的是一条已经航行了二百年的千疮百孔的破船。在位期间清朝积累了二百多年的矛盾来了个总爆发,咸丰一个人把大清朝列祖列宗的苦难都承受了,一生短暂,备尝艰辛(有点小同情了)。

自打继位开始,太平天国运动就一路相伴,深深地困扰着他,倾全国之力,依然未见胜利的曙光。期间,英法联军也来敲破鼓,成功让咸丰“哪凉快哪呆着”,最终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

毫不留情地说,咸丰作为掌权者,已经被逼到了毫无还手之力的地步。咸丰最终崩溃了,以三十一岁的年龄命丧热河。咸丰真是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是一位“苦命”的皇帝。

咸丰仅仅在位十一年就短命而亡,好不容易留下一个继承人,还活生生被自个儿媳妇中途截了胡。一开始,咸丰就看出了慈禧的野心,本是不愿意立同治为帝的,但遗憾的是自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于是,他为了大清的基业,又是设八大臣摄政,又是给皇后慈安留下密诏。

然而,大厦将倾,回天乏术,咸丰帝做得再多,想得再远,也无济于事。他刚刚闭眼,尸骨未寒,慈禧便勾结小叔子奕发动政变,夺走了儿子的政权。咸丰拼着早亡传给儿子的江山,就这样再度毁在了自己手里,你说他苦命不苦命。

咸丰和他的父亲道光一样,在现代人的认知里,也是一个近乎于透明的皇帝。历史课本上,他的存在仅限于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事件,以及他那个执掌晚清大权的老婆——慈禧太后。

事实上,咸丰作为皇帝来看,也确实很糟糕:他喜欢看戏,喜欢玩女人,面对国家的内忧外患,虽然避无可避,但依然选择了窝在圆明园和避暑山庄,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不肯开眼看一看世界的实际情况。

于是许多人便认为,咸丰这个皇帝,对于当时的清朝而言,真可说是“有不如无”,因为纵观史料,很难看出来咸丰在位期间,到底都做了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事实上,咸丰的存在,远比无所作为还要恶劣得多。若没有他的错误领导,清朝的内忧外患,还不至于严重到那样的地步。

对于他这样的皇帝,我们用“德不配位”四个字来概括,简直是再贴切不过了。更要命的是,咸丰偏偏又有一颗想要当个好皇帝的心。倘若他能看得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心理上可能还过得去;可他偏偏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责任感,想要在这个位置上证明自我。结果。不光咸丰自己备受折磨,连带着和他有关的人,也免不了跟着倒霉。

实际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本就不应该落在无能的咸丰肩上。当年他的父亲道光,在选择接班人的时候,曾经犹豫不决了好一阵子,因为奕詝虽然在皇子里年龄最大,又是嫡出,可道光也看出来了,他压根就不是个当皇帝的料,才干平平不说,腿脚还有问题。

(咸丰在一次狩猎时,不小心从马上摔下后,落下残疾,走路有点跛脚。而且,他还得过天花,脸上有麻子。无论从哪点来说,咸丰都不具有帝王之相。)

反观奕詝的六弟奕,不光天资聪颖、才思敏捷,还能文能武,打小就被道光喜欢。乍一看,奕詝在皇位的争夺当中,应该说是毫无优势的,那为什么道光最终还是选择了他来继承皇位呢?这就要说到奕詝的老师杜受田了。

在道光十六年的时候,杜受田被选为奕詝的师傅,进宫教他读书。因为他家世代书香,本人又是个大儒,所以道光对他很是信任,后来还把他擢升为上书房的总师傅。在宫里待的时间长了,这杜受田就看出来,道光在立储问题上犹豫的根源,正是中国皇家自古以来都要面临的“立长还是立贤”的难题。

奕詝岁数最大,在朝臣当中的风评不错,立他继位完全符合政治稳定的需要;可是奕的文才武略,都比奕詝要好出一大截。因为满清皇室从规矩上讲,不论是嫡出还是庶出,也不论排行老几,谁的能力强,谁就有资格继承大统,所以客观来看,奕才是最适合继位的人选。

杜受田负责教奕詝读书,他当然也清楚自己这个学生到底几斤几两,但是他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还是希望奕詝能够成为太子。既然堂堂正正和奕较量不是对手,杜受田就给奕詝出主意,让他剑走偏锋,在道光面前展现自己的仁爱和孝顺,以此来讨道光的欢心。

《清史稿》里记载,有一次道光想考察两位皇子的骑射能力,杜受田知道奕詝在骑射功夫上不如奕,所以就让他干脆什么都不打,以此来体现出他的仁爱之心。

比试结果可想而知,老六深得道光赞赏。而看到奕詝一无所获,甚是生气。奕詝却说:“父皇恕罪,儿臣以为眼前大底回春,万物萌生,正是禽兽繁衍之期,儿臣实在不忍杀生,恐违上天好生之德。儿臣亦不愿以狩猎之功,与兄弟相争,免伤和气。”

说实话,这个回答其实水分很大。皇帝带你们出来打猎,这是皇家年年都要做的事情,怎么你早不忍心、晚不忍心,偏偏到了皇帝在立储问题上犹疑不定的时候,你就不忍心了呢?这不就是在作秀吗?可是道光还偏偏就吃这一套!听完奕詝的回答后,道光非常高兴,认为奕詝“是真有君子之度也”,在心里给他加了分。

道光晚年病重的时,召二人入宫,此时,杜受田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对奕詝说:论才,论能,你根本无法与老六相比,所以不管皇帝对你们说什么,你只管哭就行了(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而已)。果不其然,道光大喜,谓“皇四子仁孝”,储位遂定。

咸丰即位后,为了回报他的恩师,一连串地给杜受田加官进爵。封他为太子太傅、兼署吏部尚书、迁刑部尚书、授协办大学士……

咸丰是一个没有真才实学,靠着小伎俩上位的人。在之后的历史中,也证明了咸丰的确是一位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的“四无皇帝”。

在他统治的时候,不但半壁江山被太平天国占据,北方有捻军乃至各路起义军、西南有什么大成天国、西北则是阿古柏入侵、外加陕甘回乱。全国各地都在打仗,咸丰帝的运气,真的是坏透了。

到了后期英法联军还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入北京,烧杀抢掠,将圆明园付之一炬,千年国耻不过如此。——说来惭愧,这就是咸丰对历史最大的“贡献”。

在此事件的处理上,咸丰可谓毫无政治韬略,战和不决,小胜即骄。打了败仗,签订《天津条约》;略获小胜,又撕毁《天津条约》;再打败仗,又拒绝妥协;施展猫伶狗俐小技,使得事态不断扩大。没有使天津谈判就地解决,而是支持肃顺、载垣、穆荫一伙,将英使巴夏礼等诱擒到北京,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咸丰没有韬略,没有格局,耍小把戏,玩小权术,使主动局面变成被动局面,又使被动局面更加被动。

起初,英军18000余人,法军7000余人,陆续开赴中国。咸丰没有发布诏书,动员军民,积极抵抗;也没有派军队守住天津塘沽海口。却在圆明园庆祝他的30寿辰,在正大光明殿接受百官朝贺,并在同乐园连演四天庆寿大戏。

咸丰和王公大臣沉醉在园内的听戏欢乐中,英法联军却加紧了军事进攻。一个大清帝国,数以万计的官兵,难道还不如非洲土酋埃塞俄比亚的11万军队吗?而且意大利到埃塞俄比亚很近,不像英、法到清朝这么远;埃塞俄比亚是个小国,不像清朝那这么地大、物博、人众、兵多!

咸丰也没有身守社稷,面对英法联军6000余人犯八里桥,此时的咸丰不是想着怎么动员兵民“勤王”,全力守卫京师,而是想着怎么逃跑。当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原因之一就是“天子守国门”,抵御外族入侵。崇祯皇帝在社稷存亡之时,尚能身死社稷!

反观咸丰在外敌入侵之时,不尽职守,不守国门,却带着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之夭夭,为了能让自己有面子的逃跑,美其名曰“巡狩”。咸丰皇帝铸成了历史之大错、特错!当然,并不全都准确,但是,昏君这个帽子,那是他自己一点一点钉在自己头上的!

恭亲王奕訢被迫和英法还有趁火打劫的俄国签了《北京条约》,给在困顿中前行的中华民族又套上了三大枷锁。圆明园被付之一炬那是国耻,可他却沉浸在美酒妇人之间。他为了个人安危舍弃了宗庙、社稷、天下臣民以及万里大好河山跑到承德想要苟安,把一切麻烦事都交给肃顺以及五位皇弟处理,真是窝囊到了极点!

咸丰还有四大不良癖好(四贪):

其一,贪美色。在避暑山庄,仍不问世事,只顾自己风流快活,他依旧不问窗外风雨,今朝有酒今朝醉,只图自己逍遥快活。据载:奕詝置兵败于不顾,携妃嫔游行园中,寄情于声色既聊以自娱,又自我麻醉。野史记载,山西籍孀妇曹氏,风流姝丽,脚甚纤小,喜欢在鞋履上缀以明珠。咸丰帝诏入宫中,最为眷爱。国难当头,他却依然沉浸于美色,不思进取。

咸丰面对国库空虚、军伍废弛、吏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众起义此起彼伏、西方列强虎视眈眈,这样的一副烂摊子,一筹莫展。于是沉湎声色、纵欲自戕。即位的第二年,就下令挑选秀女入宫。他尤其宠爱其中一个名叶赫那拉·杏贞的姑娘(就是日后的慈禧)。以后,他又几次从满、蒙两族的官宦人家挑选秀女,并破除祖宗规制,选汉族秀女入宫。其中最受宠爱的是牡丹春、杏花春、武林春、海棠春四人,时人称之为“四春娘娘”,居于圆明园。

其二,贪丝竹。他把一个戏班挪到承德,上午唱叫“花唱”,下午要“清唱”,天冷在屋子里演,夏天在“如意洲”演出。每天乐不思蜀。咸丰逃往热河避祸时,还不忘在行宫召集戏班为他演唱。

其三,贪美酒。今朝有酒今朝醉,咸丰贪杯,一饮即醉,而且大耍酒疯。野史记载:“文宗嗜饮,每醉必盛怒。每怒必有一二内侍或宫女遭殃,其甚则虽所宠爱者,亦遭戮辱。幸免于死者,及醒而悔,必宠爱有加,多有赏赐,以偿其苦痛。然未几而醉,则故态复萌矣。”

其四,贪鸦片。咸丰即位不久,违背祖训,吸上鸦片,并美其名曰“益寿如意膏”。而且咸丰在热河期间常常吸食鸦片来刺激自己、麻醉自己。

再猛的身体都经不起他这般挥霍,后期的咸丰,身体早已被掏空,每天都靠喝鹿血壮阳续命。1861年七月十七日,咸丰病重,在热河行宫烟波致爽殿(好名字!)一命呜呼,年仅31岁。

咸丰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对于世界大势缺乏了解,最终没能挽救清朝的衰落,作为《北京条约》的直接签订责任人,他被永远刻在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