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灭亡之际,东吴在干什么呢?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63年8月,魏国权臣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对于司马昭来说,之所以选择先消灭蜀汉,而不是东吴,一方面是因为蜀汉的国力相对弱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攻打蜀国的话,不需要建造大量的船只,主要是步兵和骑兵作战,这能够减少前期的准备工作。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魏灭蜀之战中,邓艾采用以迂为直的谋略,在魏蜀两军主力对峙于剑阁之时,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越过700余里荒无人烟的地区,凿山开路,奇袭江油(今四川江油北)。又在蜀汉腹地绵竹大破诸葛瞻、攻占涪城(今四川绵阳),进逼成都。后主刘禅因邓艾兵临城下,向魏军投降。263年11月,蜀汉正式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结束的序幕。值得注意的是,在蜀汉灭亡之际,东吴最终选择趁火打劫,包围了罗宪镇守的永安,想要攻占原先蜀国的疆域。那么,问题来了,东吴当时在干什么,又是怎么想的呢?
一
首先,蜀汉灭亡之际,东吴在位的皇帝为吴景帝孙休。永安六年(263年)五月,曹魏大军进攻蜀汉之前,东吴交阯郡吏吕兴等谋反,击杀了太守孙谞 。孙谞当初征调郡里的手工匠人一千多送到建业。而这些人到交阯后,百姓们担心再次受到征调,故此吕兴等人借此煽动士兵、百姓,招诱各部落叛乱。对此,在笔者看来,交阯郡一带的叛乱,自然牵扯了东吴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东吴的当务之急,自然是平定叛乱了。
公元263年冬十月,蜀国因为魏国要对其征伐来使告知吴国。二十一日,建业石头小城失火,烧毁西南部一百八十丈内的建筑物。二十二日,吴景帝派遣大将军丁奉督率各军向魏国寿春挺进,将军留平另到南郡见施绩,商讨进兵方向,命将军丁封、孙异前赴沔中,救援蜀国。对此,在笔者看来,孙休收到蜀汉的求救信息时,邓艾已经兵临成都了。从这一角度来看,东吴接下来的救援,注定是徒劳无功的。
进一步来说,在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和东吴之间距离遥远,想要传递信息,往往需要数个月的时间,而就魏灭蜀之战来说,始于公元263年8月,结束于公元263年11月,只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更为关键的是,在魏灭蜀之战刚刚爆发的时候,后主刘禅因为没有预料到邓艾会偷渡阴平,更是拒绝了部分将领支援成都,比如镇守南中的霍弋,就不被允许派兵前往成都。换而言之,刘禅很可能是邓艾偷渡阴平之后,才派人向东吴求援的。等到这个时候,东吴的援军,自然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了。
二
在孙休派遣援军之后,半途就接到了蜀汉刘禅投降魏国的消息。于是,孙休停止了救援蜀汉的行动。与此同时,之前在交阯郡叛乱的吕兴派使者前往魏国,请求任命他为太守以及领兵,这样交阯也叛吴降魏,孙吴完全处于魏国的包围之中。对于此时的东吴,北有强大的曹魏,西有刚刚被魏国大军占据的蜀国,南有叛乱的交阯郡,东边则是广袤的大海,这可以说是身处险境了。
于是,到了永安七年(264年)二月,东吴镇军将军陆抗、抚军将军步协、征西将军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率领军队围困蜀国巴东郡守将罗宪。对此,在笔者看来,很多人将东吴此举视为对蜀汉的趁火打劫。但是,实际上,此时的蜀汉已经正式灭亡了。从东吴的角度来看,这是攻打曹魏的疆域,并非对蜀国落井下石。况且,对于此时的东吴,如果什么都不做的话,只会扩大曹魏和东吴之间的差距,从而加快自己的灭亡进程。
三
在这样的背景下,永安之战正式爆发了。在永安之战爆发之前,守将罗宪接到刘禅降魏的亲笔诏令,罗宪遂率部移驻都亭(永安城外驿站),准备向魏国投降。由此,非常明显的是,罗宪不仅接受了蜀汉灭亡的事实,还愿意归降曹魏,这可以视为曹魏的将领。此时,东吴大军则准备攻占永安,从而趁着曹魏在蜀国立足未稳之际,以此攻占原先蜀国的疆域。
对于永安这座城池,是蜀国的东大门。公元222年,夷陵之战后,刘备收拾残兵,就停留在了永安。对于刘备来说,之所以留在永安白帝城,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东吴大军攻打益州。现在,数十年的时间过去后,面对东吴大军,罗宪同样没有选择退缩,而是用数千人马坚守了永安这座城池。
东吴为尽快占领东巴,派抚军将军步协率大军进攻永安。罗宪兵力薄弱,形势危急,立即派参军杨宗突围北上,向曹魏安东将军陈骞求援,并把文武官员的印绶呈献司马昭。在此背景下,东吴将领步协急攻永安,被罗宪击败,吴景帝孙休大怒,增派驻守西陵(今湖北宜昌)的镇军将军陆抗率兵3万会攻永安。
在永安之战中,罗宪据城坚守,吴军围攻6个月不下,魏国援兵仍未到,永安城中将士和百姓的处境更加艰难。有人劝罗宪弃城突围,但他决心坚守到底,与守城将士共存亡。
四
最后,公元264年,魏国将陈骞将永安告急报告司马昭,司马昭令荆州刺史胡烈率兵2万进攻东吴的西陵,以解永安之围。公元264年七月,吴军因久攻永安不克,西陵又遭魏军攻击,被迫从永安撤军。随后,司马昭任命罗宪为巴东郡太守、陵江将军,继续统兵驻守永安。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攻城能力相对较弱,东吴在兵力占据优势的背景下,还是没有攻占永安,更不用说蚕食益州的城池了。从这一角度来看,东吴想要对蜀汉趁火打劫,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公元264年9月,吴景帝孙休病逝,这促使东吴对外作战的步伐按下了一个停止键。与此相对应的是,曹魏虽然消灭了蜀汉,但是,因为钟会之乱,钟会和邓艾这两位名将,都被击杀了。景元五年三月三十日(264年5月2日),魏元帝曹奂再次下诏拜司马昭为相国,封为晋王,加九锡。咸熙二年八月辛卯日(265年9月6日),司马昭病逝,时年五十五岁,葬于崇阳陵。九月癸酉,司马昭被追谥为文王,葬于崇阳陵。
同年十二月,司马炎的儿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昭被追封为文帝,庙号太祖。因为司马昭的病逝,加上司马炎的当务之急是取代曹魏,建立西晋。因此,蜀汉灭亡之后,司马昭父子也没能趁势消灭东吴,这在一定程度上错过了提前一统天下的机会。